易卓 宋科 陳萍


摘要 為了解決益陽當地農民大學生工學矛盾突出、經濟文化基礎薄弱、上網不方便等問題,對開展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在線移動學習進行了可行性分析,分析了其優勢,并對微信公眾平臺用于當地農民大學生輔助教學進行了具體應用設計。研究表明,該平臺能展示和推送多類型的教學資源信息,方便農民大學生網上學習、學員和教師(學員)之間的即時溝通。同時,將其與農民大學生面授課相結合作為教學過程輔助工具,有助于優化教學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關鍵詞 微信公眾平臺;農民大學生;遠程教育;教學模式創新;鄉村振興戰略
中圖分類號 S-0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0-0272-03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such as outstanding contradiction between work and study, weak economic and cultural foundation, inconvenience of Internet access and so 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online mobile learning based on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nalyzed its advantages, and carried out its specific application designs in local peasant college students assistant teaching. This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platform could display and push many types of teaching resource information and be convenient for peasant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and insta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it was combined with the facetoface teaching of peasant college students to serve as an auxiliary tool for teaching process, which helped to optimize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Key words WeChat public platform;Peasant college students;Remote education;Innovation of teaching mode;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而人才的缺失一直是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之一。為探索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技術手段將高等教育資源送到鄉村的人才培養模式,2004 年教育部啟動“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依托省級電大和縣級工作站,在農村一線培養農民大學生。為夯實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的基礎,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的綜合素質和科技能力,培養優秀基層黨員干部和新型農民,推動新農村建設,湖南省從 2014 年起正式在全省范圍內全面實施“農民大學生培養計劃”。經過10多年的發展實踐,為農村培養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術和管理人才,為新農村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微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流、溝通工具。微信公眾平臺是騰訊公司在微信的基礎上推出的一對多信息推送平臺。在微信公眾平臺上通過群發推送、自動回復以及一對一交流等方式可以實現文字、圖片、語音等內容形式的全方位溝通、互動,為移動學習提供新的平臺和應用創新空間。微信應用的運行平臺既包括IOS、Android、Windows Phone 等智能終端設備,也可在臺式電腦、Ipad 等上運行,幾乎所有的電子設備都可以找到對應的微信版本,從而實現了微信的跨平臺應用。在我國香港、臺灣地區及國外,與微信具有類似功能的移動應用軟件Line、WhatsApp 等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2-3]。目前,已有部分學者對移動學習、微信移動學習平臺設計開發、微信在開放教育一些課程的教學進行了研究,但將微信公眾號應用于農民大學生移動學習的研究還很少。寧可[4]通過調查分析農民大學生的特征以及移動學習的特點和優勢,發現移動學習能夠對農民大學生的課程學習起到促進作用,提高學習效率,是一種重要的遠程教育方式。王萍[5]在分析微信移動學習的支持功能和設計原則的基礎上,對現有的微信移動學習案例進行了歸納和梳理,并對平臺的建設和應用進行了詳細闡述。田嵩等[6]將微信平臺和微網站結合起來運用到語言課程學習中,并提出從6個維度對其進行評價。袁磊等[7]將微信基本的消息交互和群功能運用到教學中,構建了基于微信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孔杏[8]在對微信平臺功能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將其應用于開放教育統計學教學過程,發現微信公眾平臺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學能有效促進學員的學習,為成人學員提供了一種新的學習途徑。朱學偉等[9]提出了微信支持下移動學習平臺的設計原則和流程,搭建了一個移動學習平臺,并以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為例,闡述了此系統下的設計案例與實施過程。趙永田[10]探討了微信公眾平臺在農民大學生實踐教學中的可行性、設計原則與應用,指出了存在的優勢和不足,并對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實踐教學進行了展望。
3 微信移動教學互動平臺的具體設計應用
3.1 微信公眾號學習平臺的搭建
準備一個郵箱賬號在微信公眾號平臺官網注冊一個微信公眾號,設定名稱為“益陽市農民大學生微信公眾號學習平臺”。微信公眾號學習平臺注冊生成的二維碼,學員們通過微信掃描添加關注,即可定期接收相應的學習資源。
3.2 微信公眾號學習平臺的設計
3.2.1 設計原理。教師根據教學需要,上傳學習資源(文字、圖片、視頻等)到微信公眾號學習平臺(以下簡稱微信學習平臺),平臺即可將教師上傳的學習資源群發推送到關注該學習平臺的學員。針對微信平臺上的學習資源,學員們收藏、轉發、回復以及通過關鍵詞獲取歷史消息的記錄都可以直接在微信平臺上記錄,并實時反饋給教師。教師針對學員的微信平臺學習反饋情況再次調整上傳到微信學習平臺的學習資源。微信學習平臺的設計原理如圖1所示。
3.2.2 相關學習模塊應用開發。 本著農民大學生微信公眾號學習平臺設計簡單、實用、便利的原則,微信公眾號平臺開發按照目前實際所需可設計開發為6大基本功能模塊,具體見圖2。①網上學習平臺模塊。學員在手機(或其他移動終端)上點擊微信公眾號該模塊將可直接跳轉到全省農民大學生專屬網上學習平臺“湖南農民大學生學習網”登錄界面。該模塊的設計省去了農民大學生網上學習平臺網址輸入的繁瑣,節省了時間,使學員們登錄網上學習平臺更加便捷。②面授課堂模塊。該模塊主要用于教師上傳一些面授課重點、難點的教學小視頻,方便學員們反復學習,抓住重點、難點知識。③ 實踐教學模塊。該模塊主要用于教師上傳一些在實踐基地開展教學以及與實踐教學相關的一些教學資源,方便學員們掌握實踐教學中的相關技術和技能。④新聞資訊、通知模塊。該模塊主要用于發布一些與農民大學生學習生活相關的一些新聞資訊,下達重要通知消息。⑤學習反饋、交流模塊。該模塊主要用于學員們對面授課及實踐課教師的授課作評價,便于教師掌握學員學習情況,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手段。同時,可以按專業分為多個學習交流組,方便學員針對某個專題開展學習討論交流。⑥學習拓展模塊。該模塊中可以引入一些與學員日常學習密切相關的一些功能鏈接,如“百度搜索”和“學校圖書館”等,用于拓展學員的學習能力。
在手機(或其他移動終端)微信上,學員用手指點擊相應模塊,即可進入到相應模塊的學習探索中。
4 結語
基于微信公眾號的移動學習作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將其運用到農民大學生教學環節中,并與面授(實踐)課相結合,充分發揮微信的教育功能,即是對現有教學模式的一種創新。該種學習模式將極大地打破傳統面授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網絡學習更加靈活,極大地方便地方電大農民大學生學員的日常學習,調動其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微信公眾平臺也有助于優化教學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實現更有效地教學[2]。“農民大學生培養計劃”項目與基層黨建、精準扶貧和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是強農惠農富農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將微信公眾號學習平臺進行推廣將對當地鄉村振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所需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該種學習模式也為進一步開展農民大學生微信公眾號平臺移動學習實踐和研究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張吉先,方志剛.數字化環境下農民大學生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開放教育研究,2010(4):23-28.
[2] BRAY E,KHADDAGE F.Mobile computing and educational innovation in Japan[C]//MCBRIDE R,SEARSON M.Proceedings of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ac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Chesapeake,VA:AACE,2013:3470-3472.
[3] RAMBE P,BERE A.Using mobile instant messaging to leverage learner participation and transform pedagogy at a South Afric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3,44(4):544-561.
[4] 寧可.農民大學生移動學習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18):6100-6101.
[5] 王萍.微信移動學習平臺建設與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14(5):88-95.
[6] 田嵩,魏啟榮.混合云模式下移動學習環境的設計與實現:以微信公共平臺下阿拉伯語課程學習為例[J].開放教育研究,2014,20(6):103-109.
[7] 袁磊,陳曉慧,張艷麗.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學習研究:以“攝影基本技術”課程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2(7):128-132.
[8] 孔杏.微信公眾平臺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學在遠程開放教育中的實現:以統計學課程學習為例[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5,15(4):113-119.
[9] 朱學偉,朱昱,徐小麗.微信支持下的移動學習平臺研究與設計[J].中國遠程教育,2014(4):77-83.
[10] 趙永田.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農民大學生實踐教學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22):244-246.
[11] 戴仁俊.網絡教學有效性的內涵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綜合版),2009(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