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華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云南 昆明 650000)
現階段,冠心病在我國臨床上屬于是一種常見病,具有危害性高等特點,能夠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1]。通過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治療能夠有效抑制冠心病進展,減少不良事件發生風險,從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2],但治療期間,大部分患者都存在有恐懼與焦慮等不良情緒,使得其依從性明顯降低,影響了手術的順利開展。為此,筆者將著重探討護理干預在冠心病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中的應用價值,報告如下。
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科接診且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治療的冠心病患者60例,采用數字抽簽法分成A、B兩組(n=30),當中,A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為54-78歲,平均(62.31±4.96)歲。B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為53-79歲,平均(62.85±4.39)歲。患者自愿參與研究,病歷信息完整。研究在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的情況下進行,比較兩組的年齡和性別構成情況等基線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治療期間兩組都接受常規護理,內容有疾病知識普及、生命體征監測、用藥指導、病情觀察等,A組加用護理干預法,詳細如下:(1)術前,主動和患者溝通,做好基礎護理工作,并對患者的病歷進行仔細的分析,以充分了解其病情和基本狀況。視患者文化程度,采取個體化的措施向患者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告知治療流程、預期效果、術中配合事宜以及常見并發癥等,耐心解答患者的提問,消除患者心中的困惑,讓患者能主動配合治療。利用激勵性的語言寬慰及鼓勵患者,向患者介紹同種手術臨床治療成功的典型案例,促使患者樹立起面對手術的信心。鼓勵患者向信賴的人傾訴,指導患者采取聽音樂、交談與看電視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緩解心理壓力。(2)術中,注意觀察患者各項體征變化,若發現異常,立即告知手術醫師,并予以對癥處理。(3)術后,將手術的方法和目的等詳細告知患者,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做好護理記錄工作。及時告知患者手術結果,讓患者能安心接受后續的治療。仔細詢問患者的主觀感受,及時評估其疼痛程度,并根據評估結果,對患者施以個體化的疼痛護理。若疼痛較輕,指導患者通過深呼吸和音樂療法等轉移注意力,減輕疼痛感。若疼痛較嚴重,需嚴格遵醫囑對患者施以止痛藥物治療。
利用SDS和SAS量表評估兩組的心理狀態,分值越高,提示心理狀態越差[3]。
數據分析用SPSS20.0軟件,t和x2分別檢驗計量資料(±s)與計數資料[n(%)],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A組干預前的SDS和SAS評分同B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A組干預后的SDS與SAS評分比B組低,P<0.05。如表1。

表1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的對比分析表 (分)
現階段,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在我國臨床上具有比較廣泛的應用,為冠心病與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患者比較重要的一種治療手段,但因患者對該手術缺乏良好的認知,加之受疾病自身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其產生了焦慮與抑郁等不良情緒,進而對手術的順利開展造成了不利影響。護理干預為比較新型的一種“以人文本”護理方法,能夠站在患者的角度進行充分的思考,同時結合臨床經驗,對患者施以手術前/后不同階段中的護理與指導,以有效緩解患者的恐懼與焦慮等不良情緒,讓患者能夠積極配合各項診療工作,從而有助于確保手術治療的效果。此研究中,A組干預后的SDS和SAS評分比B組低,P<0.05。提示護理干預對改善冠心病患者在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治療期間的心理狀態具有顯著作用,建議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