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燕來
摘要: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新架構。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是新時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推動河南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有利于抓住國家戰略機遇,提升河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
關鍵詞:一帶一路;弘揚中原文化;創新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G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9)05-0035-02
一、“一帶一路”倡議的具體內容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新架構。
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是新時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推動河南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有利于抓住國家戰略機遇,提升河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有利于融入全球分工體系,提升各方面開放層次;有利于發揮自身優勢,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更好地發揮內陸腹地戰略支撐作用。
二、中原文化的具體內涵
中原文化是黃河中下游地區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與制度文化的總稱,是中華文化的母體和主干,主要包括中原地區千百年來形成的遺跡遺存、經濟形態、典章制度、思想學術、生活方式、價值取向、道德規范、人文精神、風俗習慣、文學藝術、科技教育以及宗教禮儀等。中原文化的特色優勢,就是根親文化、元典文化、文字沿革和功夫文化,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發揮中原文化的優勢,以華夏根親文化的開發為突破點,以打造文化創新發展區為著力點,推動文化強省建設,把河南建設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文化強省。
三、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建設中原文化的新內涵
《河南省參與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實施方案》中將密切人文交流合作列為建設“一帶一路”六大重點任務之一,通過經濟、文化之間的協調發展,全面構筑河南對外開放新格局。習主席指出:“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因此,在“一帶一路”下,中原文化的建設與傳播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河南省應該密切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人文交流合作,依托與沿線國家的歷史文化淵源,加強人文交流,增強相互理解和認同,為深化合作奠定堅實民意和社會基礎。
文化的影響力跨越國界,文化交流是友誼工程,也是“一帶一路”最重要的民心工程。繼承和弘揚絲路精神這樣具有親和力、感召力的文化符號,需要加快傳承和創新中原文化,運用文化交流鞏固河南與沿線各國合作的民意基礎,推動中原文化走向世界。
推動文化融合發展。中原文化應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吸納“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優秀文化的精華,并在此基礎上創新和發展中原文化的新內涵。弘揚中原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題中應有之義。
夯實地區合作民意基礎。國之交在民相親,民相親在心相通,“一帶一路”沿線地區不僅需要經濟合作的硬支撐,也需要文化合作的軟相連。只有加快傳承與創新中原文化,加強與沿線各國文化交流,才能達成共同的文化共識,夯實民心互信基礎。
四、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傳播中原文化
在認真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筆者建議主要通過以下四個途徑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傳播中原文化。
(一)與沿線國家進行文化交流
積極參與絲綢之路文化之旅,與沿線國家聯合舉辦絲綢之路藝術節、河南文化節。大力宣傳推廣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加強少林功夫文化、太極文化海外交流。依托省內各地特色文化資源,培育中原文化海外傳播平臺。推動“少林文化走出去”納入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重點工程。圍繞文化新絲路主題,通過音樂、演出、動漫、網游等文化產品、絲路考古,傳承古絲綢之路精神,提升中原文化影響力。
(二)與沿線國家進行旅游合作
積極推進與沿線國家的旅游合作,將河南建設成為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國際旅游目的地。突出絲綢之路主題,重點打造洛陽龍門石窟、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安陽殷墟、隋唐洛陽城等黃金旅游點,與沿線省份共同建設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產業帶。積極策劃絲綢之路自駕游、絲綢之路文化尋根游、中國功夫研修游、茶文化休閑游等一批別出新裁的文化旅游產品。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只有身臨其境,親身去感受得到的印象才最深刻,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百聞不如一見的道理。因此河南省應該大力推動與沿線各國的旅游合作。旅游不僅能讓雙方人民近距離的觀察對方國家,消除偏見和誤解,增進友誼,而且可以促進雙方的經貿往來和文化交往。文化是旅游業的靈魂,旅游業是文化的載體,發展旅游與傳播文化兩者相互促進。當前隨著中國進入全民旅游時代,“一帶一路”沿線游成為新的旅游目的地。河南人走出去可以更深入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風土人情,帶去元典文化、太極文化等中原文化特色,同時借助河南豐富的歷史遺跡和文化遺產,可以使外國游客近距離感受中原文化。
河南要結合歷史文化遺跡,發掘古代絲綢之路故事,打造絲綢之路中原文化特色旅游線路。要借助歷史文化優勢和交通便利優勢,整合特色旅游資源。如十三朝古都洛陽曾是古代絲綢之路東端的起點,沿著古絲綢之路傳入的佛教在此留下了白馬寺、龍門石窟、廣化寺、大福先寺、凈土寺等歷史遺跡,目前應整理相關文獻,拓展新絲路的歷史厚度,發展洛陽特色旅游。2015年10月17日在開封成立的“一帶一路”城市旅游聯盟,聯合國內30多座城市,全方位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旅游交流。并且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風俗習慣、消費習慣、宗教信仰等,打造“一帶一路”中原文化特色旅游線路,使各國人民增強對中原文化的了解,設計開發中原文化的特色旅游商品,策劃絲綢之路文化尋根之旅、中國功夫之旅等一批獨具特色的系列旅游產品。
(三)與沿線國家進行教育合作
實施“留學河南計劃”,重點吸引沿線國家高水平學生來河南留學。鼓勵省內高校與沿線國家高水平大學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推動與沿線國家舉辦孔子學院。支持學者到沿線國家進行訪學、合作研究和參加高水平學術活動。
中原文化歷史厚重,典籍眾多,堪稱元典的就有《易》《詩》《書》《禮》《樂》《春秋》等六經,《老子》《莊子》《墨子》《論語》《孟子》《孫子》等眾多典籍。要想深入學習并且融會貫通,需要來到河南的高等院校學習,在教師的系統傳授下,才能真正理解。因此為使中原文化在沿線國家有效傳播,一方面吸引沿線國家的社會各界人士來河南近距離地開展各種人文交流,另一方面也要走出去到沿線各國參加高水平學術活動,互相交流。這樣才能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心相通奠定基礎。
(四)與沿線國家進行文化產業合作
借助與絲路沿線國家舉辦相關展覽、演出或國際會議、學術交流等活動,加強中原文化與外國文化的交流。上合總理會第十四次會議于2015年12月14日至15日在鄭州市舉行,鄭州歌舞劇院創作編排的《花木蘭》和《少林功夫》在歡迎晚宴的文藝演出中凸顯出中原文化特色。2017年8月8日主題為“綠色絲路、合作共贏”的河南日活動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世博會舉行。河南省精心籌備的開幕式、少林武術展演、新能源產業展示、旅游推介、農業推介、經貿洽談會等一系列活動精彩紛呈。此外還通過舉辦各種對外交流平臺,如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華僑華人中原經濟合作論壇、河南國際友好城市經貿合作洽談會等活動擴大中原文化的國際影響。“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原文化通過教育和人文交流途徑傳播,不僅需要迎接外來客人近距離了解中原文化,而且需要通曉中原文化特色的專業人才走出去,不僅需要健全官方平臺和溝通機制,而且也需要民間機構甚至每個參與者利用自身優勢發揮作用。
這就需要相關文化企業把脈市場需求,引進當地學術著作、小說、影視作品等,了解對方。同時把最能代表中原文化的書籍、影視作品等翻譯成當地文字,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行,以增進相互了解。文化傳播中,傳統媒體依然發揮重要作用。鄭州航空港衛視的開播,為河南開通了一條連接世界的“文化絲綢之路”。
在目前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微信、微博及門戶網站等公共平臺成為關注焦點,每個參與“一帶一路”相關項目的個人、企業等主體都是中原文化傳播的載體,普通人通過網絡傳遞信息,更加平實真誠,會使傳播方式更快捷,更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弘揚人民友誼共創美好未來[N].人民日報,2013-09-08.
[2] 韓 璐.絲綢之路經濟帶在中亞的推進:成就與前景[J].國際問題研究,2017(3):108-124.
[3] 李 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貨幣一體化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44-49.
[4] 胡安剛.河南借力“一帶一路”建設走向開放前沿[N].人民日報,2017-06-29.
[5] 張建華.中歐班列(鄭州)滿載率位居全國第一[N].大陸橋物流聯盟,2017-08-25.
[6] 賈 康.河南“承天接地”融入“一帶一路”[N].人民日報,2016-09-07.
[7] (漢)司馬遷.史記[M].韓兆琦,評注.長沙:岳麓書社,2016.
[8] 李 喬.試析嵩洛地區在中國姓氏史上的重要地位[J].中原文化研究,2016(5):123-128.
[9] (西周)佚名.詩經[M].王秀梅,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6.
[10] 李玉華.“一帶一路”戰略中洛陽旅游深度開發對策研究[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46-49.
[責任編輯:金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