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進
摘 要:戲曲作為一種傳統藝術,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對中華文化的展現和傳承起著重要的作用。戲曲老生角色在舞臺上途釋的往往是士人君子形象,對我國千百年來儒家文化以及美好道德的傳承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對戲曲老生的角色形象進行了粗淺地解讀,希望能對大家認識老生這一行當有所幫助。
關鍵詞:戲曲;老生; 表演;分析
前沿
戲曲老生行當是一個具有豐富民族文化歷史原型內涵的藝術符號。近千年來,戲曲舞臺上士人君子的故事、士人君子的形象一直是主要的形象,主要載體就是戲曲老生這個行當。在戲曲老生形象上,中華民族文質彬彬、積極有為、鐵肩擔道義的“士人”“君子”形象被發揮得淋漓盡致。老生行當無疑是戲曲藝術中充分體現了儒家士人君子道德理想的一個角色,背后隱含的是民間藝術對社會精英群體最美的歷史記憶和想象。
一、戲曲藝術中的老生舞臺表演
在戲曲表演藝術中,紅臉的老生在舞臺上的表演藝術是幾個行當中最為經典的,無論是老生的表現形式還是老生的唱腔唱法,與黑臉、丑角、旦角相比都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價值。紅臉老生經過了多年來表演藝術的熏陶,經過不斷的實踐演練和舞臺表演,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表演風格。戲曲的曲目與劇情發展來源于實際生活,其中的紅臉行當不僅受到了地域發展特色的影響,具有濃重的地域特點,在演唱風格方面如行云流水,曲風正直,鏗鏘有力,在大部分的豫劇曲目中,紅臉老生所扮演的都是一些比較正直的角色扮相,比如朝廷中的帝王將相或者是文官武將等。,紅臉老生通過正直不阿的扮相和洪亮的演唱風格在一出場就展現出一種恢弘的氣勢和胸襟。
在戲曲藝術表演中,老生的舞臺唱腔與其他行當有很大的區別,戲曲經過了多年的藝術發展歷程,在舞臺表演方面具備基本的豫劇唱腔和表演形式。首先,紅臉老生在演唱過程中,需要靈活掌握真假唱腔,隨著戲曲曲目劇情的變化可以靈活地轉變真假唱腔,給人一種生動、形象、靈活的舞臺印象。其次,在戲曲藝術表演中,紅臉老生在演唱過程中需要靈活掌握豫劇的舞臺表演技巧。在豫劇劇情發生轉變時,老生可以通過潤腔的演唱形式,讓觀眾更加了解劇情所表現的情感內容。
二、掌握戲曲老生表演要素的重要性
(一)提升表演者專業水平
戲曲老生表演要素掌握能夠提升表演者的專業水平.目前的戲曲表演者多是戲曲專業畢業的學生,他們雖然具有一定的藝術功底,但是缺少實踐和經驗,在表演時難免出現失誤,因此必須讓表演者在進行老生表演之前訓練表演技巧、掌握表演要素、提高專業知識.
每一位老生表演藝術名家都對表演要素有著充分的掌握,這使得他們擁有極高的專業水平,表演時能夠準確抓住自己塑造角色的性格特點.老生表演藝術名家馬連良先生充分做到了這一點,他在進行老生表演時極好地掌握表演要素,因此對于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塑造起來都能鮮明貼切,為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綜上所述,京劇老生表演要素掌握對于提高京劇演員的專業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彰顯戲曲特色
生是戲曲藝術的重要行當,貫穿整個戲曲表演,掌握老生表演要素能夠有效呈現行當特色,彰顯我國戲曲的傳統藝術特色.老生是生行的分支,老生也可以分為一些小行當,戲曲是我國國粹,擁有自己獨具魅力的藝術特色,縱使新的藝術不斷出現,也無法取代戲曲的地位,反而使戲曲藝術隨著時代的變遷,歷久彌新.京劇之所以能被如此好的傳承下來,就是因為它和眾不同的藝術特色.戲曲老生是一門百花紛呈,爭奇斗艷的流派,因此老生表演要素多種多樣,特色各異.要想將京劇特色完美的呈現給欣賞者,就必須要掌握老生表演要素.
(三)傳承中華表演藝術
戲曲是中華藝術的體現,是偉大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是傳播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手段,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表演者只有掌握表演要素才能更好地傳承中華藝術.老生表演形式是老生表演的關鍵要素,表演過程又歌又舞,能夠將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緊密結合,詮釋中華傳統藝術的精髓.這些表演要素相得益彰,無法分離,戲曲老生戲曲演員掌握老生表演要素后對其進行探索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戲曲藝術更好的傳承下來.
戲曲傳統文化擁有二百余年的歷史,經過時間的沖刷洗禮,以他獨特的藝術魅力在世界舞臺上大放光彩.身為中華兒女有責任和義務將這種偉大的中華藝術傳承下來,戲曲表演藝術者更是肩負著重要的使命,所以他們有必要掌握了解表演要素,尤其是老生表演要素.老生是戲曲的首要行當,如果表演者不能將這些表演要素充分掌握就上臺表演,肆意發揮,那么整個戲曲的質量無法保證,京劇藝術將會發生質的變化,精髓部分必然流失,獨具魅力的戲曲藝術無法傳承.
三、戲曲老生的藝術流派――以京劇為例
隨著京劇藝術的發展和進步,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因為先天條件、師從區別以及個人對于藝術的不同見解,分別創立了各具特色的藝術流派,被稱為“四大須生”。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四大須生逐漸淡出戲劇舞臺。接替其衣缽的“馬、譚、楊、奚”逐漸被票友所熟知。“后四大須生”在繼承前人藝術表現形式的基礎上,通過學習獲得啟發,不斷創新表演形式,擁有個人風格,為老生行當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老生從人物形象來說可以分文武,從表演者的表演重點來說可以分為武老生、唱工老生、做工老生等。唱工老生也叫作安工老生,以唱為主。叫安工老生是因為這種老生以唱為主,動作性比較次要,動作比較安閑從容。每種老生角色分類下不同的流派又有不同的詮釋。按照表演的側重和分工來劃分行當,判別劇目,并不是絕對的,更不能機械呆板地加以分類。有很多戲都是唱做并重或是文武兼修的。實際上純粹的唱工戲或單純的做工戲,是并不多的,我們只能說某出戲側重于某一方面。絕大多數的做工戲,也要唱,只是唱得少一點;而唱工戲也必須表演人物,不能一味地傻唱,只是說這出戲主要通過音樂形象來感染人。但是只唱而不表演,只能聽不能看,那就不是真正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充其量只能算作是一位京劇演唱者而已。
結束語
老生行當在戲曲中擔綱重要的角色,塑造了很多經典的歷史人物形象。通過對老生角色的解讀,可以再現歷史人物,挖掘歷史人物特點。老生行當的發展,需要不斷通過角色解讀進行表演唱詞等方面的創新并取得進步。通過對角色進行解讀,挖掘戲曲中符合當今時代特征的部分,可以吸引大家關注戲曲老生表演,保護、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童強.淺談京劇老生唱腔的繼承與創新[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1996(1):47-55.
[2]趙洪恩,李寶席.中國傳統文化通論[M].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