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 要:價格認定是維護公共利益,推進各項行政工作順利實施的有力保障,但當前價格認定工作中存在一些價格認定受理流于形式,認定依據不準確,價格認定實物查驗不仔細等問題,導致價格認定結論不準確與客觀事實不符。本文以下主要針對價格認定工作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提出了相應防范優化措施。
關鍵詞:市場經濟;價格認定;存在問題
引言
價格認定工作承擔著促進社會經濟建設, 保障公共利益的重要職責,但價格認定機構在價格認定事項過程中,各個環節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素, 由于價格認定依據不準確, 收集資料不完善,實物查驗不仔細等,導致了實際價格認定缺乏準確性。
一、價格認定工作的職能作用
1.1支撐和保障作用
價格認定是依提出方申請而展開的工作,是一種對涉案法律事實予以確定、認可、證明并予以宣告的行為。價格認定機構出具的價格認定結論是紀檢監察、司法及行政機關工作中的依據或證據,直接關系到罪與非罪以及罪刑是否相適應的判定,影響到上述機關的執法量紀,對相關部門辦理案件起著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1.2公共服務作用
價格認定機構承擔著涉案、涉紀、涉稅以及價格糾紛爭議調解職責,在實際工作中,為保障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司法和行政執法機關的公務活動提供價格依據,為社會公共管理工作提供公共服務,為重要價格政策提供社會風險評估,也在打擊犯罪、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1.3行政調解作用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各類經濟活動日益增多,造成了社會經濟矛盾的不斷凸顯。價格認定機構開展價格糾紛爭議調解工作,可以防止經濟矛盾激化或升級,更好地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二、價格認定工作面臨的困境
價格認定工作是價格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產生的。進入新時期,隨著社會各界對價格認定的認識逐步提高,價格認定工作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然而由于歷史、現實和經濟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價格認定工作的開展也面臨著諸多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價格認定案件難度不斷增大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產品種類不斷豐富,商品價格不斷放開由市場調節,價格認定工作的難度也不斷增大。對于基層價格認定機構而言,困難是多方面的:涉案物品名目繁多、專業性強,受地域條件限制,本地市場詢價困難;網絡及電話等詢價方式局限性十分明顯;赴外地進行市場調查因經費問題和時間成本過高而難以成行;采用專家咨詢法時,受本地人才結構和機構自身經費短缺等條件限制,難以取得良好效果。這些困難不僅給價格認定人員造成了巨大的工作壓力,也在客觀上限制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2.2基層價格認定機構工作量劇增,價格認定人員短缺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不斷完善,紀檢監察、司法和行政執法機關在辦理案件時經常需要對各類涉案物品價格進行認定。自2018年1月“全國掃黑除惡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涉黑涉惡”價格認定案件數量陡增;安全事故頻發、破壞生態行為不斷,由此帶來了消防和森林公安機關案件數量大幅上升。而長時期積累的專業人員短缺問題始終未得到有效解決,這對基層價格認定機構的工作又是一個巨大考驗。加班成常態,價格認定人員工作繁重、責任重大且晉升空間有限,導致人員工作積極性受挫,流動性較大。
2.3價格認定機構管理不規范
各地對價格認定機構的職能定位不一致,從機構名稱、性質和經費形式上都沒有達成自上而下的統一。各級價格認定機構分為行政內設、參公、事業三種類型,經費形式也有全額撥款、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等。同樣的工作內容,不同的位和待遇,制約了價格認定機構的發展和價格認定人員的自我提升。近年來,通過與上級主管部門和編制管理部門不斷溝通協調,一些價格認定機構逐步解決了機構性質和經費形式等問題,但仍有部分地區對這項工作認知有限,人員配備和經費管理方面難以滿足價格認定工作需求。
2.4缺乏有效的繼續教育及培訓機制
價格認定工作的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環境的變化,價格認定工作不斷遇到新問題、新挑戰。例如,某種產品的更新換代,就會帶動整個領域的價格變化,這對價格認定人員就會提出新的要求,認定人員必須隨時掌握價格動態變化信息,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這就需要認定人員不斷學習,提高業務能力、創新工作思路。目前,基層價格認定機構受客觀條件限制,人員培訓難以滿足實際工作需要。
三、解決價格認定工作實際問題的對策
價格認定工作在實際開展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問題,制約著價格認定機構的發展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解決上述問題就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當前,我們需要結合其具體特點和客觀條件,找出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法。
3.1建立科學規范的詢價系統,加強地區間價格認定工作交流
在當今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建立一套科學規范的網絡詢價系統已具有了現實的條件。通過大數據技術,把常見涉案物品分門別類,實現不同基準日價格的聯網快速查詢,能夠大大提高價格認定工作的效率,降低工作難度和成本。同時,加強地區間價格認定機構的交流合作,定期分享各自轄區內的價格信息和工作方法,使日常案件和跨地區案件都能夠科學高效地完成。建立系統內疑難案件聯合辦公機制,以便集中最專業和最精干的力量,提高疑難案件辦理的科學性和時效性。
3.2增加基層價格認定機構的人員配置
基層價格認定機構案件量大、工作內容龐雜,任務繁重,因此,培養一支高素質、年輕化的專業人才隊伍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當前價格認定機構普遍存在的人員短缺和人員結構不合理問題,需要地方編制部門給予政策支持,通過考錄、調轉等方式增加專業人員配置,把基層價格認定人員從“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中解脫出來,提升人員對工作的認同感、榮譽感和責任感,保障案件在時限內高質量完成。
3.3規范機構管理,保障工作開展
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大背景下,有必要把價格認定機構的職能定位、機構性質和經費形式等問題規范統一起來,使機構管理更加規范、人員穩定性得到保障,以確保價格認定工作的有序開展和無縫銜接。上級主管部門和地方編制管理部門應當視實際情況,對價格認定機構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另外,機構自身要加強對價格認定工作的宣傳,提高社會認知度,這對工作的開展也具有積極作用。
3.4加強人員培訓,確保工作質量
工作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員素質和能力的高低。在人員培訓上投入時間和經費,即是“磨刀不誤砍柴工”。面對當前價格認定工作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價格認定機構自身及上級主管部門有必要采取多種措施,促進基層價格認定人員素質能力的提升。通過集中培訓、網絡培訓、繼續教育等形式,確保價格認定人員知識結構得以及時更新,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新形勢、新問題。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 價格認定工作風險隱患主要原因在于價格認定受理不嚴或流于形式,價格認定依據不準確,收集資料不完善等原因造成, 一些認定機構認定意見不明確造成了價格認定結果必然不準確。由于價格認定涉及技術復雜,涉及面積較廣,價格認定人員應嚴格依據法定程序和科學方法, 不斷提高價格認定工作質量,并通過不斷健全和完善的制度機制,切實做到有章可循,消除價格認定存在的潛在風險。
參考文獻:
[1]許光建,魏嘉希.我國價格認定工作的政策、性質與實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8(06):5-9.
[2]吳澗生.提高政治站位 強化責任擔當 奮力推進新時代價格認定工作高質量發展[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8(12):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