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梅 劉興玲 李美連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型FTS(快速康復外科治療)聯合營養風險篩查在胃腸腫瘤治療中的作用。方法選取2015年8月- 2018年8月在我院普通外科接受診治的160例胃腸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篩查結果將160例患者分為營養正常組和營養異常組,采用隨機分配法將兩組患者分為兩組,營養正常組再分為常規1組和新FTS1組,營養異常組再分為常規2組和新型FTS2組,兩組常規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新FTS1組給予新型FTS進行干預,新FTS2給予新型FTS聯合營養干預進行干預,對四組患者的干預效果進行探究。結果觀察四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發現,兩組常規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均分別高于對應的兩組新型FTS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四組患者的臨床指標發現,兩組常規組的指標均分別差于于對應的兩組新型FTS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四組患者的滿意度發現,兩組常規組的滿意度均分別低于對應的兩組新型FTS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新型FTS聯合營養風險篩查在胃腸腫瘤治療中具有減少并發癥情況,改善住院時間等臨床指標和患者滿意度的作用,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新型FTS;營養風險篩查;胃腸腫瘤;聯合干預
[中圖分類號] R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 2019) 01-30-04
胃腸腫瘤主要通過手術進行治療,但由于患者術后會出現營養不良情況,導致其機體免疫力低下,從而使得其并發癥增多等問題出現,對其的術后康復進程和預后效果造成嚴重的影響[1-7]。本研究通過將新型FTS聯合營養風險篩查應用與胃腸腫瘤患者治療中發現臨床效果良好,可有效的對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進行控制,使得患者的首次排氣、排便及下床活動和住院天數和費用等臨床指標顯著改善,使得患者滿意度得到提升,降低其經濟負擔,具有促進其圍手術期康復進程作用?,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5年8月- 2018年8月我院普通外科接受診治的160例胃腸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篩查結果將160例患者分為營養正常組和營養異常組,每組80例,然后采用隨機分配法將兩組患者分別分為兩組,營養正常組分為常規1組和新FTSI組,營養異常組分為常規2組和新型FTS2組,每組40例。常規1組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38 - 81歲,平均(64.6±5.3)歲。新FTSI組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37 - 80歲,平均(64.6±5.3)歲;常規2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38 - 82歲,平均(64.6±5.3)歲;新FTS1組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37 - 81歲,平均(64.6±5.3)歲。四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1組和常規2組均給予常規護理進行干預,給予其術前健康教育、禁水禁食、藥物護理及鼻胃管置入和護理,術中配合,術后鎮痛護理、早期活動指導、引流管護理及飲食護理等。
新FTS1組應用新型FTS進行干預,具體干預方法:(1)強化術前健康教育和指導:術前2天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面對面健康教育,根據制定《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手冊》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康復知識教育。(2)術前準備:術前6小時開始禁食,術前2 - 4h開始禁水,手術前的晚上10點~凌晨0點給予患者lOOOmL濃度為10%的葡萄糖口服液進行飲用,術前2 - 4h給予患者200mL濃度為10%的葡萄糖口服液進行飲用,若患者為糖尿病患者將葡萄糖溶液改為礦泉水或者脈動等電解質飲料。(3)對患者術中、術后留置管道進行護理,尿管在患者術后12 - 24h內進行拔除,胃管根據患者情況腫瘤術后拔除胃管時間為術后2 - 3d,腸腫瘤術后拔除胃管時間術后12h內,甚至術后評估患者無惡心嘔吐時即拔除。若患者留置腹部引流管,需對其引流液出入量、性質及顏色進行觀察,待其病情允許后進行拔除,盡可能在早期進行拔除。(4)圍術期疼痛管理和術中補液保溫措施,手術麻醉根據患者需求和情況選取聯合全麻或硬膜外麻醉,術后進行48h的靜脈鎮痛或硬膜外鎮痛;術中采用加溫至37℃補液及腹腔沖洗液,控制補液。(5)優化術后康復護理:①術后待其麻醉清醒后將其體位調整至半臥位,術后清醒后指導使用呼吸訓練器進行肺功能康復,一天5次,每次20 - 30min。同時雙下肢予壓力泵進行壓力治療,一天兩次,每次30min;使用康復腳踏車進行運動療法,一天兩次,每次45min;指導患者床上防DVT四步康復操,一天5次,每次20min。②術后第一天管床護士協助患者離床坐,進行生活護理:刷牙、擦浴更衣、溫水足療等,安排一天兩次進行離床活動,借助助行器床邊向室外過渡行走,每次行走時間在1 - 2h,一天2-3次,根據其耐受度逐漸增加次數和延長活動時間;③術后6h開始指導咀嚼口香糖,一天3-4次,每次30min。護士聽診腸鳴音恢復正常,評估患者吞咽功能,與管床醫師溝通后,指導進食少許清流質,進食后無不適轉由流質向半流質、正常食物逐漸過渡,建議為少量多餐。(6)患者出院后對其進行為期1周的隨訪,對其臨床指標及體征指標進行詢問記錄。
新FTS2給予新型FTS聯合營養干預進行干預,新型FTS干預措施與新FTS1組一樣,營養干預措施如下闡述:由營養科對患者進行會診后,根據對患者的熱量進行估算后對其的能量供給水平進行確認,即30 - 35kcal/(kg·d),蛋白質攝人目標:1.5 - 2.Og/( kg·d),若患者經口攝入不足則給予其短肽型營養制劑口服,并將《等份食物交換表》和《消化道圍術期患者飲食指導手冊》發放給患者,對其進行相關營養干預知識的健康教育,根據患者術后不同階段給予相應的飲食指導,告知其如何選擇食物的類別,并根據飲食特點舉例說明食譜。除外責任護士每日對患者的膳食情況和營養支持進行記錄,對其攝入能量進行計算,及時對其飲食結構進行調整。
1.3 觀察指標
觀察四組患者的并發癥、臨床指標及滿意度等情況。統計四組患者并發癥發生例數,計算總發生率;臨床指標主要觀察患者的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滿意度應用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價,問卷總分100分,主要對患者的基礎護理、??谱o理、個性化護理及服務態度這4方面進行調查,100分為非常滿意,86 - 99分為基本滿意,60 - 85分為一般,60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 α=0.86。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四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
觀察四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發現,新FTS1組總發生率較低,與常規1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新FTS2組總發生率較低,與常規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l。
2.2 四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觀察四組患者的臨床指標發現,新FTSI組指標較優,與常規l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新FTS2組指標較優,與常規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四組患者滿意度情況比較
觀察四組患者的滿意度發現,新FTS1組滿意度較高,與常規1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新FTS2組滿意度較高,與常規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營養風險篩查是判斷患者是否需要制定營養干預方案的常用方式,同時還可對患者是否制定腸內或腸外營養支持計劃進行篩查[8]。在本次研究中,通過應用這一措施將160例患者分為營養正常組和營養異常組兩大組,然后在分別分為兩小組,對于營養正常組的新FTS1組不給予營養干預進行干預,而營養異常的新FTS2組則給予了營養干預進行干預,可見采取這一措施可針對性的對需要進行營養干預的患者進行干預。在本次研究中新FTSI組和新FTS2組均給予了新型FTS進行干預,對比兩組患者分別與常規1組和常規2組的干預結果發現,與常規l組相比,新FTSI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等臨床指標和滿意度均較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常規2組比較,新FTS2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等臨床指標和滿意度均較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從這一研究結果可看出新FTSI組和新FTS2組在控制并發癥發生率、改善臨床指標和提升患者滿意度方面更占優勢。新型FTS干預模式是在FTS基礎上添加普通外科元素進行組合改良的新型干預模式[9-11]??焖倏祻屯饪浦饕侵竿ㄟ^對循證醫學能根據的圍手術期多學科基礎與處理措施進行優化的干預模式,旨在對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創傷進行改善,并對其治療應激反應及并發癥情況進行控制,使得患者臨床診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提高[12-17]。
綜上所述,新型FTS聯合營養風險篩查在胃腸腫瘤治療中的作用顯著,有效的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縮短首次排氣、排便和下床活動時間,同時縮短了住院時間,使得其住院費用降低,經濟壓力得到緩解,從而使得患者的滿意度得到提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會影,楊麗萍,安曉汾,等.營養風險篩查聯合腸內營養支持在卵巢癌化療患者中臨床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 8): 1594-1596.
[2]馮少蘭,劉冬梅,鐘美華.胃腸道腫瘤患者術后責任制護理中營養風險篩查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6,6(22):112-114.
[3]湯婷,吳艷,張麗,等.圍術期腸內營養支持聯合應用生長抑素對胃癌根治術患者的治療作用研究叨.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7,9 (3): 97-101.
[4]毛俊峰,陳櫞,王小林,等.營養風險篩查在胃腸腫瘤患者術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_交通醫學,2016,30(4):353-354.
[5]賈秀眉,徐芳,丁芳,等.在營養風險篩查中應用責任護理對胃腸腫瘤患者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 3): 487-490.
[6]劉妮,方玉,李子禹,等.營養風險篩查和主觀整體評估在胃腸腫瘤病人圍手術期中的應用及臨床意義[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6,23(6):346-350.
[7]宋玲.在營養風險篩查中應用責任護理對胃腸腫瘤患者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36):133-135.
[8]劉純,楊曉晨,陳伯文,等.重癥腦卒中患者營養風險篩查與營養支持現狀調查[J].藥學實踐雜志,2016,34(5):408-411.
[9]趙中海,朱立東,楊景國,等.術前強化口服輔助營養在老年胃腸道腫瘤外科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刊,2016,51(8):40-43.
[10]尚闖,高陽,羅淼.胃腸腫瘤手術切口感染的預防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 24):4627-4629.
[11]薛衛杰.腹腔鏡手術治療胃腸腫瘤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 22):4225-4227.
[12]常穎,張晴,范銳心,等.惡性腫瘤住院病人營養風險和營養支持與臨床轉歸的研究[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6,23( 2): 71-73.
[13]劉飛,吳鐸.術前營養風險篩查在胃癌患者術中的作用及對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7, 34(11):1594-1597.
[14]朱亞琴,徐麗,陳曉玲,等.營養風險篩查在消化道癌癥患者手術后并發癥預測方面的功能[J].山西醫藥雜志,2017 ,46( 22):2720-2722.
[15]李艷,劉元元,馮莉霞.NRS 2002在結直腸癌患者化療期間營養風險篩查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6, 31(16):1488-1490.
[16]林麗,張吉才,謝飛,等.患者全面主觀營養評定和營養風險篩查2002在消化系統腫瘤患者營養評估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8,24(3): 78-81.
[17]陳博,徐阿曼,胡孔旺,等.營養支持干預對有營養風險胃腸惡性腫瘤病人臨床結局和成本一效果比的影響[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6,23( 2): 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