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林先 鄧文森

[摘要]目的探析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測定在老年心力衰竭診斷及預后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4月- 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于我院檢查心功能正常的120例健康人為對照組,對兩組研究對象的心功能指標和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測定結果進行對比,并對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的上述各項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的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左心室射血分數明顯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左室舒張末期內徑明顯大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心功能分級的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水平越高,左心室射血分數越低,左室舒張末期內徑越高,心功能Ⅱ級患者、心功能Ⅲ級患者、心功能Ⅳ級患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老年心力衰竭的診斷及預后評估上,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評估指標,可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故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老年心力衰竭;診斷;預后評估;N末端B型利鈉膚前體
[中圖分類號] R5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 2019) 01-247-03
心力衰竭是臨床上的常見病,以老年人為主要患病人群,據調查顯示,約有6% - 10%的老年人患有心力衰竭,因心力衰竭住院治療的患者中約有80%均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1-2]。心力衰竭的臨床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在我國,心力衰竭的住院率在同期心血管疾病中占20%,而死亡率卻高達40%[3-5],對廣大老年人的生存質量造成了嚴重威脅。對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而言,早期診斷尤為重要,同時如何對病情的變化情況進行監測,以強化藥物治療,評估預后,也是降低病患死亡率的關鍵。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為主要對象,對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測定在老年心力衰竭診斷及預后中的應用價值進行評價,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7年4月- 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為觀察組,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齡60 - 78歲,平均(68.8±2.3)歲;心功能分級:心功能Ⅱ級患者24例,心功能Ⅲ級患者60例,心功能Ⅳ級患者36例;病因:心肌梗死55例,冠心病43例,高血壓性心臟病22例。另選取同期于我院檢查心功能正常的120例健康人為對照組,其中,男67例,女53例;年齡60 - 79歲,平均(68.8±2.8)歲。在統計學軟件中錄入兩組研究對象的各項基本資料,經研究發現,兩組在年齡和性別的對比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本研究中納入的觀察組患者符合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2)兩組研究對象依從性良好,均可配合完成檢查;(3)知情、自愿參與,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研究方法
1.2.1 檢查方法采用免疫層析檢測儀對觀察組和對照組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水平進行測定,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兩組研究對象的左心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期內徑進行測定和記錄。
1.2.2 治療方法及預后評估觀察組患者接受檢查后,接受積極的對癥治療,出院時,對患者的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期內徑進行測定和統計。
1.3 觀察指標
(1)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的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期內徑進行測定和對比分析。(2)對不同心功能分級(心功能Ⅱ級、心功能Ⅲ級、心功能Ⅳ級)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期內徑進行測定和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
本組研究中12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和120例健康人的一般資料和組間對比數據均納入統計學軟件SPSS17.O中,組間對比中涉及的計數資料以[m(%)]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期內徑)以(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或F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水平及心功能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左心室射血分數明顯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左室舒張末期內徑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l。
2.2 不同心功能分級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水平及心功能指標比較
隨著心功能分級的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水平越高,左心室射血分數越低,左室舒張末期內徑越高,心功能Ⅱ級患者、心功能Ⅲ級患者、心功能Ⅳ級患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心力衰竭是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一類疾病,以60歲以上老年人為主要患病人群,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力低、體質弱,患病后需要立即診斷,并在確診后及時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7-9]。以往臨床上主要綜合患者的癥狀表現和超聲心動圖的檢查結果做出診斷,但老年人多合并多種基礎疾病,容易發生漏診、誤診,影響診斷的準確性,診斷難度增大。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是心臟心室肌細胞分泌的B型利鈉肽前體經酶切后產生,與腦鈉肽相比,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更為穩定,半衰期更長,濃度更高,個體變異的可能性相對較低,測定結果的準確性也相對較高,故在臨床上大范圍推廣使用[10-12]。
本研究旨在探討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水平在老年心力衰竭診斷和預后評估上的應用效果,經研究發現,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水平明顯高于心功能正常的健康人,左心室射血分數明顯偏低,左室舒張末期內徑明顯偏高,這說明老年心衰患者中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的分泌量是區別于健康人的。從預后評估結果上來看,經同樣的方法治療后,不同心功能分級的患者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水平不同,心功能分級越高,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水平也越高,這與以往報道中的部分研究結果相似[B1,這說明該指標可以作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預后評估的一項參考指標。但需要注意的是,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水平并不能作為心衰患者診斷的特異性指標,在臨床診斷上,老年人的基礎疾病多,該指標的檢測結果會受到其他類型疾病或患者個體差異性等相關因素的影響,診斷中容易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的情況[14-16]。因此,在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進行診斷和預后評估的過程中,還需要綜合超聲心動圖、臨床癥狀等多項指標進行綜合判斷,最大程度上保障診斷和評估結果的準確性。
綜上,在老年心力衰竭的診斷及預后評估上,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評估指標,可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和調整提供科學依據,故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魯敏,孫琳,秦興雷.前白蛋白和N末端腦利鈉肽前體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5,29( 9): 848-851.
[2]史明娟,於華敏,何海英,等.多巴胺聯合米力農對老年頑固性心力衰竭臨床療效、心功能和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水平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6,36(4):164-166.
[3]付麗,程潔,FULi,等.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和肽素、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響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5,13( 11):59-61.
[4]趙玉娟,景增秀,康桂蘭.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25-( OH )D3水平與心衰嚴重程度及近期預后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2015,II( 10):2669-2671.
[5]鄭小亮.hs-cTnT聯合NT-proBNP在評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中的應用[J].浙江臨床醫學,2015,17 (11):1916-1917.
[6]朱紅,劉川,馬麗娜,等.N末端B型利鈉肽原和降鈣素原在老年膿毒血癥患者預后評估中作用[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5,29( 5): 462-464.
[7]張艷.N-末端B型利鈉肽原和D-二聚體聯合檢測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_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15,22 (5): 34-37.
[8]吳玉倩,洪葵,蘇海.氨基本段B型利鈉肽前體檢測對心力衰竭診治的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2016,36(3):734-736.
[9]陳濤,嚴永興,沈詠慧.血清B型利鈉肽前體和血壓變異性在非心源性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應用中的價值[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7,22(5):570-573.
[10]陳建新,陳廣基,徐浩.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水平的變化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21): 5312-53B.
[11]黃芳,金鈞,孔金丹,等.氨基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對膿毒性休克患者的預后評估價值[J]_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15,25 (3): 307-309.
[12]尹代江,李凌珊,趙成元,等.血漿B型鈉尿肽測定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診斷及預后中的臨床價值[J].現代醫藥衛生,2015,8( 1): 21-23.
[13]王征,劉芳艷,曹濤,等.血清尿酸水平對老年急性心衰患者病情變化的臨床預測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 36(9):2130-2132.
[14]謝巖,任志文,王月香,等.老年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B型利鈉肽原與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素C水平變化的臨床意義[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4(7):817-820.
[15]劉秋月.血清氨基末端B型腦利鈉肽前體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檢測在急性心力衰竭診斷中應用研究[J].實用醫技雜志,2018,4(1):46-48.
[16]吳泳樺.N末端腦利鈉肽前體應用于心力衰竭的診斷及預后的價值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 A02):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