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濤+胡海
摘 要 羽毛球運動是運動激烈程度比較大的隔網對抗項目之一, 多數運動員沒有經過專業人員指導,憑自己的感覺和習慣打球,極易造成運動損傷。針對羽毛球運動的快速移動、大力扣殺、多方撲救等動作技術特點,運用解剖學和生物力學相關理論,分析常見羽毛球運動軟組織損傷產生機理,提出常見羽毛球運動軟組織損傷癥狀的診斷方法,對預防和減少羽毛球運動愛好者軟組織損傷的預防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羽毛球 軟組織 損傷 診斷
中圖分類號:G84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9-040-02
一、腕關節—三角纖維軟骨盤損傷
(一)羽毛球運動中三角纖維軟骨盤損傷產生機理
三角纖維軟骨盤是連接橈骨和尺骨遠端的主要結構之一。在羽毛球運動中,腕部三角纖維軟骨盤損傷常因持拍手的前臂和手腕部位在反復的練習和比賽中超負荷旋轉所致,羽毛球運動中的各種擊球技術,基本都有手腕動作,從而也就使得軟骨盤受到碾磨或牽扯的時間較長,致使橈尺遠側關節受到過度的剪力作用,三角纖維軟骨盤損傷的幾率大大增加。羽毛球擊球技術欠缺,腕關節的柔韌素質差等是造成損傷的主要原因;再者就是意外的急性損傷,如因救球摔倒時手撐地而引起的三角纖維軟骨盤損傷,這種損傷是在腕背伸下的旋前的情況下,前臂極度旋轉會使橈骨與尺骨的遠端趨向分離,三角纖維軟骨盤會被拉緊、扭動,一旦出現旋轉力或剪力作用過大現象,三角纖維軟骨盤的附著處就可能會撕斷或分離,甚至會導致軟骨盤本身撕裂,進而使關節扭傷、分離或脫位。
(二)三角纖維軟骨盤損傷癥狀與診斷
三角纖維軟骨盤損傷者大部分有腕關節內及腕關節尺側疼痛現象,在進行腕部運動時,腕關節無法用力使勁,當前臂或腕部做旋轉活動時,疼痛感覺加重。檢查時,傷者大多數沒有腕部腫脹跡象,壓痛點一般位于尺骨莖突遠方的關節間隙處和橈尺遠側關節背側間隙部,作腕關節背伸尺側傾斜受壓時,疼痛出現。如果傷者有橈尺遠側關節松弛或半脫位、脫位可能,則可發現尺骨小頭有明顯地在腕背部隆起癥狀,按隆起部位,暫時可平、但松手之后,隆起又再現,此時,手部握力減退[2]。
一、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炎
(一)羽毛球運動中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炎產生機理
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炎是指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與腱鞘的創傷性炎癥[1]。在羽毛球運動中,運動員在使用擊高遠球、吊球、扣殺、平抽技術時,都有上臂上舉動作,且都有肩關節活動,一旦出現過度猛烈的背伸,就使得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在肱骨的結節間不斷地縱向抽動或橫向滑動,引起反復摩擦,甚至導致牽拉過度,同時,在盂肱關節進行活動時,肱二頭肌腱也會跟隨滑動,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炎便由此引發,此癥的受傷部位,有的是在關節內的肌腱部位,有的則是在結節間部位。
(二)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炎癥狀診斷
一次致傷或慢性病例再傷時,多表現為肩前疼痛,并向三角肌下擴散。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處有劇烈壓痛,關節活動也明顯受限,提物或上臂上舉后伸時均有疼痛感。慢性或勞損傷病例往往僅在做臂外上舉并向后做肩后伸、后弓動作才出現疼痛。檢查時,可在結節間溝部和肱二頭肌腱出現局限性壓痛,肱二頭肌抗阻力試驗陽性——前臂旋后位,抗阻力屈肘時,可出現肩前部疼痛[2]。
三、羽毛球肩袖損傷及診斷
(一)羽毛球運動中肩袖產生機理
在羽毛球運動中,導致肩袖損傷的發生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由一次急性的損傷導致,而損傷之后,在沒有及時的進行合理的處理和康復治療下繼續肩部運動,進而繼續受損,逐步演變為慢性損傷;另外一種,就是在受傷者沒有受過外傷的情況下,反復的肩部運動,致使肩袖肌腱磨研和牽扯次數過多,出現局部負荷過度,逐漸勞損和退行性變而成。次外,羽毛球運動技術不過硬,動作技術不正確,或錯誤動作,活動前準備不夠,肩部肌肉彈性差、肩關節的柔韌素質差等也可導致肩袖損傷。在對抗激烈的羽毛球運動中,擊高遠球、平高球、大力殺球、抽球和各方向的救球,肩袖肌腱承受反復牽拉和摩擦,使得肩袖肌腱與肩峰、喙肩韌帶反復摩擦所致,或者肌肉的反復牽拉,使滑囊發生細微損傷或勞損。
(二)肩袖癥狀與診斷
傷后肩部疼痛,有時會向上臂、頸部放射,有的夜間疼痛加重。肩部作外展、內外旋運動時,疼痛明顯加重,壓痛部位主要集中于肩峰和肱骨大結節之間[2]。主要表現為:肩外側痛明顯,且疼痛有向三角肌上部或頸部放射感覺;在肩關節外展不同的弧度,疼痛感覺不同,如外展10°—120°的弧度時,有疼痛感,弧度超越120°后,疼痛則消失;在肩峰下肱骨大結節處有壓痛;急性患者可有局部腫脹。
四、肘關節內外側軟組織損傷
(一)羽毛球運動中肘關節內外側軟組織損傷產生機理
進行羽毛球運動時,手臂動作是關鍵,肘關節是手臂運動的樞紐,其內側軟組織損傷大部分歸結于錯誤的技術動作,在上臂外展,肘關節屈曲90°時,肘部低于肩部時,受傷幾率最高,如正手扣殺技術或平抽技術動作,都有上臂外展,屈肘關節的動作,因此,在進行這些技術動作時,肘關節內外側軟組織損傷概率較大。另外,突然的或是猛烈的前臂和手腕動作,也是造成肘關節內外側軟組織損傷的原因之一,前臂的旋前和屈腕,引起肌肉主動強勁收縮,肘關節在前臂爆發的作用下,出現過伸現象等,這些對都能導致肘關節內外側軟組織損傷。在羽毛球運動中,正手回擊和扣殺時,羽毛球拍的反作用力或進行鞭打擊球時所致的肘關節爆發或過伸,或者如做吊球、扣殺、挑球動作時所要求的屈腕動作。
(二)肘關節內外側軟組織損傷癥狀與診斷
急性損傷者,傷后即覺肘內外側疼痛,局部腫脹,甚至皮下淤血;肘關節活動受限,常不能完全伸肘或曲肘。而慢性傷者,輕微腫脹,但受傷者經常常訴述他們在完成羽毛球的扣殺、抽球或快打時,完成的動作技術質量不高。損傷部位有明顯壓痛,當肘關節被動外展、外旋或是曲肘、屈腕時,疼痛都有明顯加重感。
五、膝關節損傷
(一)羽毛球運動中膝關節損傷產生機理
羽毛球運動中此類損傷概率較高,其癥狀是膝關節不能夠吃力,運動中膝部稍一彎曲就出現刺痛無力現象。膝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膝關節周圍肌肉和肌腱,關節內外側韌帶及半月板等共同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1]。羽毛球運動中的膝關節損傷往往與跳起扣殺后落地姿勢不佳有關。當人騰空挑起后再著地時,在兩腿不容易靠攏得情況下,人體平衡能力下降,此時,小腿突然外展或外旋,大腿突然內收或內旋的可能性將加大,造成膝關節內側韌帶和內側半月板損傷幾率增大。
(二)膝關節損傷癥狀及診斷
輕度損傷時,傷部疼痛、壓痛、局部輕度腫脹,功能無明顯障礙;部分斷裂時,傷部疼痛較重、有壓痛感、腫脹可見,活動受限,膝關節不能伸直;完全斷裂時,傷部劇痛、腫脹明顯、大面積淤斑,跛行,關節不穩定,功能明顯障礙或喪失,傷部可觸及韌帶的凹陷[3];半月板傷時,常聽到清脆的響聲,關節內有積血或積液,則走路不穩,可出現“交鎖”現象[2]。
六、踝關節損傷
(一)羽毛球運動中踝關節損傷產生機理
由于羽毛球運動場地較大,球的落點多且變化大,因而對運動員步法的要求也較高,踝關節損傷往往都是由錯誤的步法引起踝關節局部的力量負荷過度所致,如,很多人跨步接網前球時,在速度的驅使下,經常腳尖先著地且習慣內收,導致踝關節局部負荷過重而受傷;跳起扣殺、搶撲救球等動作,極易造成落地時重心不穩,肌力不足,身體失去平衡;場地不平整,可使踝關節發生內翻或外翻,使外側副韌帶尤其是距腓前韌帶損傷,嚴重者可有韌帶斷裂。當羽毛球運動員在球場上使用各個方向的跨步,交叉步、并步或原地挑起扣殺球時,腳騰空后,在身體重心不穩或重心偏向身體一側的情況下,腳著地時,容易出現腳前外側先著地,從而增加了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扭傷的幾率。
(二)踝關節損傷癥狀與診斷
傷后踝關節外側疼痛、腫脹,皮下淤血,若傷及關節囊滑膜層,則整個關節可出現腫脹,關節功能障礙,局部壓痛,牽拉受傷韌帶時疼痛加重,造成活動受限[3];重者足內翻畸形,行走困難和跛行;傷部明顯壓痛。外側副韌帶扭傷則踝關節內翻試驗時疼痛加重。若韌帶完全斷裂,則可有關節松動、被拉開感、關節間隙增寬或超范圍的異常活動感,即踝關節的穩定性差或關節出現異常。如果患者訴說關節內有“卡住”感,則應想到關節內其他組織可能合并損傷,若檢查時發現骨骼部分有壓痛或擠壓、叩擊痛,則應考慮到可能合并發生骨折(需用X光檢查確診)[2]。
參考文獻:
[1] 盧義錦,姚士碩.人體解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姚鴻恩.體育保健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3] 王烯.羽毛球運動健康手冊[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