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堯
【摘 要】廈門具有政策優勢,它是兩岸區域金融服務中心、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及大陸到臺灣地區貿易中心。然而,這3個中心只是“單項”突破,不是整體突破。目前,“單兵進步”越來越困難,包括金融、外匯等改革,涉及頂層設計,無法取得進一步突破。因此,自由貿易區是廈門尋求繼續改革開放的最佳突破口。近年來,除廈門島內兩個區外,島外4個區,漳州的龍海、長泰,泉州的石獅市、晉江市、安溪縣等地,都在堅持項目帶動、對接廈門等舉措,利用區位優勢、資源優勢、政策優勢,把廈門島內作為招商引資的一個重要窗口,積極承接廈門企業轉移和應對產業轉型升級。廈門自貿區的成立,對于周邊縣域經濟體來說,對接廈門將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
【關鍵詞】政策優勢;自由貿易;三大中心;保稅區
【中圖分類號】F75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9-0037-02
自由貿易區的建設是廈門進入新的發展時代的象征。自由貿易區自成立以來,就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自由貿易區的正式開放,使廈門經濟發展加速。但是,加速發展并不意味著持續。廈門保稅區只是福建保稅區的一個區,它需要與省內的福州和平潭競爭。而且,省外還有上海、廣東和天津3個競爭城市。在自由貿易區資金總額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將資金和高質量的創新型企業吸引到廈門保稅區是當前急需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因此,本文針對廈門保稅區和全島縣域經濟狀況,深入探討廈門自貿區成立對縣域經濟體的影響及對策。
1 廈門自貿區發展及現狀
1.1 廈門自貿區概述
自上海自由貿易區成立以來,廣州、廈門、天津、舟山等地聞風而動,都表示要申請自貿區試點,爭奪設立自貿區的機會。2013年12月,在福建省經濟工作會議期間,福建省省長蘇樹林表示,福建省推進自由貿易園區的建設,平譚實施的自由港政策和廈門申報設立自貿區的文件已經提交國務院。廈門自由貿易區以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為重點,以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廣泛改革和合作為契機,而海滄保稅港區將作為廈門建設的試點。
1.2 廈門出口外貿現狀
廈門對外貿易依存度高達176%;2016年1至11月,廈門外貿進出口總額達786億美元,占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的50%;廈門75%的吞吐量是外貿集裝箱;廈門外商投資企業產值占廈門工業總產值的70%以上。作為一個經濟知名度如此高的城市,在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下,廈門的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發展空間將通過建立自由貿易區來推動新一輪的改革開放。李克強總理在《金融時報》曾言:“上海自貿區要探索我國對外開放的新路徑和新模式,實現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服務全中國的發展。”廈門將復制上海自由貿易區的模式,加快自由貿易區的建設。今天的廈門仍需要開放,而且開放程度需要更大。許多減少和消除自由貿易區的過渡措施反映了政策的精神,不僅可以消除政府的懶惰現象,刺激市場經濟活力,還能最大限度地釋放改革紅利。
2 成立廈門自貿區對縣域經濟體的影響
2.1 貿易物流更加便利
廈門有6個海關監管專區。自由貿易區建立后,眾多企業將實行“先入區,再申報”的政策,在自由貿易區實現“境內關外”。貨物不用通過海關監管車輛運輸,企業或物流公司可以安排不受管制的車輛運輸,原有的滯留費和清關費將不復存在。這大大簡化了企業的國際貿易程序,降低了國際貿易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可以說,貿易便利是未來廈門保稅區的基本功能定位。這一優勢將吸引更多的貿易和物流公司來到貿易區建立公司,享受自由貿易區的優惠政策。據了解,上海自貿區成立后,每輛車的運輸費用下降了200元。海關進出口的便利性,使自由貿易區中各企業的物流成本都得到了降低。
2.2 投資更加自由
外商投資企業享有許可證,享受國內投資者的同等待遇。外資企業成立后,將由原來的行政審批制度改為備案管理,這將簡化外國商人來我國投資的程序,從而促進外企在廈門的經貿投資。此外,要對這些外資的所有需求以清單方式列明,法無禁止皆可為。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新興產業和投資領域將會越來越多,因此負面清單釋放了大量有利于開放這些領域的投資空間。與不應進入的行政審批模式相比,負面清單管理不僅會大大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而且也減少了腐敗行為的滋生地。
2.3 成立廈門自貿區將帶動閩南周邊城市的經貿發展
廈門保稅區的建設,能夠從企業選址、物流交通、人才引進等方面創造有利條件,起到了降低廈門企業土地、勞務、交通成本的作用,公司一般以人員成本和土地成本為重要成本考慮因素。廈門距離泉州有100 km左右,距漳州僅65 km,可見三座城市之間的距離并不遠,具有大致相同的經貿發展形勢,但是人員運用成本和土地實施成本卻相差很大。2014年8月,廈門的最低工資從1 320元增加到1 450元,增長了9.85%,廈門2013年的平均工資為4 655元,比泉州的最低工資高出15%左右。廈門的最低工資為每月1 170元,廈門市職工平均工資為每月3 806元。2013年,廈門商住用地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11 276元,商品房和住宅用地平均價格在泉州為每平方米7 705元,廈門的地價比泉州高出31%,廈門的經營成本也遠高于周邊城市。考慮到成本因素,廈門的產業正在向周邊城市轉移,周邊城市需要為產業轉移做好相關準備工作。
3 周邊環境應對措施分析
3.1 周邊城市主動對接形勢
周邊城市經濟環境應該借助廈門貿易區的建設,努力發展各產業經濟,使其整體融入廈門發展新形勢當中,讓工業、現代物流行業綻放出不同以往的色彩,實現廈門保稅區政策功能的延伸。廈門保稅區將電子等科技產業轉移到島內,有必要借鑒廈門的工業產業轉移成功經驗,增加投資吸引力;關注當下各區域的支柱產業,引領企業抓住當下的發展機遇;在周邊地區建立配套設施,增收效益。由長泰人民政府主導的深化工業園區“二次創業”活動,旨在加快4個工業園區建設,其內容包括促進生產優質設備的應用、生態總部經濟發展、海頭科技和生物技術發展。在高速運輸方面,從廈門市市區至海滄自由貿易區的時間,從高速公路未開放前需要1 h縮短到現在的0.5 h以內,物流成本大大降低,減少了企業的運營成本。按照《關于促進大中型物流企業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對于大中型物流公司,運輸相關的項目用地都可以享受同等于工業用地的待遇。根據以往的數據表明,在鄰近的省份成立運輸項目將有效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這些企業受益于廈門保稅區優惠政策的同時,政府需要繼續加大引導力,吸引物流產業到周邊省(區)發展,鼓勵物流公司將物流服務從一般空間規劃向城鄉規劃方向發展。在建設和存貯相關土地資源的同時,重點支持自由貿易。在發展房地產業的基礎上進行貿易疏導,這將會給當地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3.2 讀懂政策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廈門自貿區的成立為周邊地區提供大量的機遇,促進了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通過這個開放的平臺,不僅可以提升當地的經濟地位,也可以在加快產業調整的同時,提升周邊地區企業的凝聚力,使其齊心協力抓住機遇,實現共同發展。要想搭乘廈門自由貿易區這輛“動車”,必須深入研究自由貿易區的相關政策、貿易自由化的實踐經驗。此外,要加強研究自由貿易區的金融國際化,在廈門入駐的5 469家公司中,目前進入廈門自由貿易區的外資企業有438家,僅占所有企業的8%。位于該區的企業具有“內熱外冷”的特點。一些注冊公司沒有服務對象、沒有貨物貿易、沒有貨幣結算。鑒于周邊地區(區)注冊公司的跟風現象,建議周邊省(區)有關部門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幫助企業解讀和分析政策的利弊。《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出臺后,相關部門制定了近20項詳細的政策規定。隨著新政策的出臺,不僅要求全省上下相關組織關注和學習研究,同時更要借助自由貿易區所帶來的機遇完成新的突破。在“負面清單管理”的過程中,如何運用“法無禁止皆可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的機制,這不僅屬于自由貿易區的新議題,也是周邊省(區)必須研究的新方向。
4 結論
廈門自貿區是周邊經濟的核心區域,它將大大提升周邊經濟效益。廈門自由貿易區的另一大優勢是與臺灣地區的經濟交流,海峽兩岸的企業有很多合作的空間。
參 考 文 獻
[1]李泊溪,孫兵.中國自由貿易園區的構建[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2]楊金玲.我國利用自由貿易區政策發揮其福利效應之策[J].現代財經,2010(9).
[3]萱志剛.中國自貿區戰略面臨新風險、新挑戰與有效路徑選擇[J].對外經貿,2013(1).
[4]孫占芳.北美自由貿易區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J].經濟特區,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