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琳
【摘 要】農業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而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也是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核心資源。為了完成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目標,我們國家在農村推行土地流轉政策,建設農產品加工生產基地,以盡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模式的形成,這樣既能夠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幫助農民提高經濟收入,又可以促進國家早日實現戰略目標。文章針對土地流轉政策下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模式發展進行探究。
【關鍵詞】土地流轉;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研究
【中圖分類號】F3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9-0053-02
土地是農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其生活和生存的保障,同時農業也是國家一直在著力研究和發展的產業。現在,農業產業化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需要盡快推動土地的合理化流轉,讓農業走規模化經營的道路,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生產基地,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進程。
1 土地流轉政策
土地流轉指的是農民把自己手里的土地經營權轉讓給他人,但是自己還保留著土地承包權,只是把土地的使用權轉讓出去。這樣的土地流轉形式不能隨意進行,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原則與基礎上,比如不能改變土地的經營權、不能改變土地的用途、遵守雙方自愿參與土地流轉等原則。
2 土地流轉背景下阻礙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模式發展的因素
2.1 農戶對土地流轉的認識不夠全面
土地流轉政策實施以來,農村的土地資源整合利用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還有很大一部分的農戶對土地流轉的認識不夠全面,從而不贊同、不參與這種土地使用權承包給他人的方式,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農戶對土地的情感深厚,因為這是一家人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是最重要的經濟來源,所以舍不得拿出來給別人種植;另一方面是在經濟落后的農村,農民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對新興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差,加上沒有專業的政府人員到基層講解土地流轉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給農戶帶來的效益,因此很多人對農業產業化發展存在一定誤解,最終導致土地流轉行不通,農業產業化發展受到很大的制約。
2.2 土地流轉的相關制度不健全
農業是我國主要的經濟產業,實行土地流轉可以促進農村土地資源的整合利用,從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但是現在土地流轉的相關制度不夠健全,會造成在執行的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阻礙土地流轉政策的推行進程。比如,現在農戶進行土地流轉簽約協議時,通常是由村委會和種植大戶共同進行的,而普通農戶在土地流轉中缺乏自主性,比較被動。因此,農戶參與土地流轉的積極性受到制約,對未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模式也缺乏有效認知。
2.3 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受限
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時間不長,土地流轉的規模也不夠大,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水平還不夠高,主要原因是農業產業的規模比較小,沒有配備相應的高科技人才,在創新能力上存在很大的不足,也有部分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較快,但是企業在長期規劃和管理上缺乏經驗。綜合現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情況來看,很多地區缺少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龍頭企業,難以有效解決農產品的銷路問題,沒有農產品深加工的工廠,農戶的經濟收入就難提高。此外,很多當地的農業企業和農戶之間沒有達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也沒有相關負責人在中間起調節作用,農戶的個人利益無法得到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他們參與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主動性。而且,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存在差異,距離城鎮地區較近的農戶可以找到比種植農作物收入高的工作,所以他們愿意把土地流轉出去。相反,在一些偏遠地區,無法找到比從事農業收入高的工作,那么農民參與土地流轉的積極性就不高,農業產業化發展很難取得理想成效。
2.4 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之間存在不平衡
實施土地流轉政策,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離不開政府調控,需要政府部門在中間起引導作用,幫助農業產業在市場經濟中找到合適的發展空間。但是,在實際的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中,政府的財政扶持不足,農戶的再就業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只能繼續在農村地區發展農業,所以土地流轉規模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速度因此放緩,也有一些發展目光不夠長遠的政府部門為了加快土地流轉的速度,對農戶采取一些強制行為,讓他們被迫同意參與土地流轉,這樣會導致他們對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的極度不信任,難以放心地把土地使用權交給他人,一旦農業產業化經營不順利,農戶的個人利益受到損失,會給政府部門帶來很大的消極影響,也破壞了市場機制的穩定發展狀態。
3 土地流轉政策下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模式研究
3.1 提升農戶的教育水平
農戶的受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其對新興事物的接受能力,因此要采取措施努力提升他們的教育水平,讓他們盡快接受農業科技可以充分帶動農業經濟發展的事實。政府部門可以組織相關培訓人員到農村開展主題講座,講解土地流轉政策能夠給大家帶來的益處,增強他們對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的認識,消除農戶對農業產業化認識只是停留在建幾個種植大棚上的誤解觀念,應該讓農戶知道農業產業化經營除了建設農產品市場,還會運用先進的農業技術,在大規模的土地資源上建立現代化農產品加工企業,可以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快速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
3.2 盡快完善土地流轉制度體系
土地流轉政策的有效實施離不開科學規范的制度體系作為支撐,因此應當盡快完善現在的土地流轉制度,為農業產業化的有效經營與發展提供保障。首先,應該做好對土地交易的監督工作,成立專門的監管部門,明確公開土地流轉的價格標準,采取措施鼓勵各類土地積極參與土地流轉,在土地交易的過程中監管部門要嚴格按照土地流轉制度進行監管和規范操作,堅決避免壟斷和侵權行為出現,確保土地交易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其次,為了更好地兼顧土地流轉與農業產業化經營之間的協調關系,應當盡快完善現在的農村土地產權關系,避免土地流轉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麻煩,同時也能夠促進完善土地流轉制度體系。比如,要明確建立農戶的土地所有權規定,對土地流轉中的主體定位要清晰;也有一些無力承擔耕種壓力的農戶,他們的土地可以依據規定進行回收、流轉、再分配,保證土地資源的不浪費;對流轉土地的托管和回收也要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避免出現土地產權糾紛,影響農戶的經濟效益。
3.3 采取措施拓寬農業產業化經營渠道
現在,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水平還受到多種因素制約,限制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提高,因此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拓寬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道路。政府部門應出臺相關文件扶持當地龍頭企業的發展,讓龍頭企業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政府可以通過提供資金支持或者制定優惠政策的渠道來激發企業發展的積極性,并監督生產企業對農戶展開生產指導工作,避免農戶盲目種植。比如,為了更好地幫助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政府部門可以利用現有資源開展市場調查,總結分析市場對產品的需求方向,便于企業制定生產方向,還可以引進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幫助企業提高生產質量,使產品質量得到保證,打開銷路。
3.4 政府調控要與市場機制協同發展
執行土地流轉政策離不開政府部門的調控,政府有效調控能夠加快土地流轉的速度,同時增加土地流轉的規模數量,為農業產業化經營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政府調控也應與市場機制相協調,科學、高效地指導農村開展土地流轉工作。政府部門在推行土地流轉政策的時候要在政策指導和制度建設上下功夫,開展政策法規宣傳工作,充分調動農民參與土地流轉的主動性。此外,政府部門在指導當地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時候應結合當地的市場機制,也就是經濟狀況,保證農業發展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都是健康、穩定的,可以為農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4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推行土地流轉政策可以為農業產業化發展經營奠定堅實的基礎,農戶交出手中土地的使用權用于規模化管理和生產,能夠有效整合土地資源,在當地建設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既可以解決部分農民的工作問題,又能夠給他們增加額外的收入,有效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面對土地流轉政策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制約因素,通過政府、企業和農戶三方的共同努力,可以讓我國農村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道路更加順暢,早日實現我們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戰略目標。
參 考 文 獻
[1]黃景章.論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制約因素與對策[J].經濟縱橫,2011(3):20-21.
[2]王峰.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土地合理流轉的對策[J].湖北社會科學,2009(8):93-95.
[3]白書祥.關于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思考[J].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7):14-18.
[4]張麗華,林善浪,霍佳震.農業產業化經營關鍵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11(3):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