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 蔡道長 劉文憲 龔細明 黃祖輝
【摘 要】旅游氣象服務主要由基層氣象部門負責,面向旅游產業,利用專業氣象預報技術、平臺和方法,針對不同旅游景區的特點,開發出各種旅游氣象信息服務產品,為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氣象服務。文章重點圍繞“五有”標準建設旅游氣象服務體系,提出建立南昌溪霞生態觀光旅游氣象服務平臺,提高氣象科技對南昌旅游強市戰略的支撐能力。
【關鍵詞】南昌;生態觀光旅游;氣象服務平臺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9-0104-02
0 引言
旅游氣象服務是面向旅游產業,利用專業氣象預報技術、平臺和方法,開發出各種旅游氣象信息服務產品,為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氣象服務。筆者通過不斷探索旅游氣象服務的新思路、新方法,重點圍繞“五有”標準建設旅游氣象服務體系,提出建立南昌溪霞生態觀光旅游氣象服務平臺,提高氣象科技對南昌旅游強市戰略的支撐能力。
1 系統設計原則
系統設計必須既滿足當前的應用需求,又要考慮到未來的發展方向。設計整個方案時要符合以下原則。
(1)集中化。需采用集中化部署的方式以降低管理和運營難度,提升管理和運營質量;集中化建設將從IT系統底層保障全市氣象基礎服務的統一和支撐。
(2)可運營。業務運營和處理要求靈活配置,穩定運行;不同的業務數據能夠支持不同的規則和引導模型。
(3)安全性。在系統配置時,對網絡設備及對關鍵的生產性服務器進行“1+1”配置,當其中一臺網絡設備或服務器設備出現故障時,系統中的其余服務器設備應該能夠處理所有的業務。
(4)先進性。保證南昌市新建區觀光旅游氣象服務系統平臺的先進性,采用J2EE跨平臺技術,保證系統在未來若干年內不落后。在保證先進性的同時,注重系統的穩定性,采用主流的硬件平臺和軟件產品。
(5)實時性。氣象服務數據有較高的實時性要求,必須實時顯示相關氣象數據,使數據快速到達,提高數據的傳遞效率。
2 系統總體架構
(1)系統架構。保證南昌市新建區觀光旅游氣象服務系統平臺標準規范體系在安全體系的指引下,建立數據層、數據服務層、業務邏輯層、服務層及展示層。
(2)功能域劃分。{1}業務域。基于“系統服務于業務”的原則,任何IT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均應匹配特定業務域的職能規劃和戰略發展定位。南昌市新建區觀光旅游氣象服務系統平臺主要包括景區氣象要素實況監測數據實時展示、查詢統計子系統、旅游景區天氣預報服務子系統、旅游景區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保障服務和災后評估子系統、旅游氣象信息數據平臺、設備系統監控和信息發布子系統、網絡信息安全保護。{2}交互域。平臺設計遵循以下3點原則。第一,網站配色搭配為冷、暖、中性。第二,內容安排上做到布局合理、導航清晰、層次分明,原則上平臺網站頁面鏈接層次不超過兩層。第三,內容展示方式上,做到風格多樣,樣式美觀,在不明顯影響頁面加載速度的前提下考慮增加動態效果的使用。{3}功能域。功能模塊設計需符合高內聚、低耦合的原則,南昌市新建區觀光旅游氣象服務系統平臺要實現包括景區氣象要素實況監測數據實時展示、查詢統計子系統、旅游景區天氣預報服務子系統(常規和專項天氣預報產品)、旅游景區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保障服務和災后評估子系統、旅游氣象信息數據平臺、設備系統監控、平臺內容展示和信息發布子系統、網絡信息安全保護等功能。{4}支撐域。基于軟件設計中系統框架和支撐模塊需構建統一的原則,支撐域共分為用戶管理、角色管理、崗位管理、單位管理、權限管理及模板管理。
(3)技術路線。南昌市新建區觀光旅游氣象服務系統平臺軟件架構采用標準的J2EE企業級規范搭建,支持多層體系結構的應用,它通過提供企業計算環境所必需的各種服務,使得部署在J2EE平臺上的多層應用可以實現高可用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和可靠性,同時采用jQuery頁面控制技術,servlet、jsp、spring容器管理、關系型數據庫和空間數據庫,其架構核心層分為Web層、業務邏輯層、數據訪問層、數據存儲層,對外支持信息同步并提供數據服務。
3 溪霞生態環境監測、顯示系統
建立溪霞生態環境監測平臺,包括林果環境監測站、氣象區域站和負氧離子監測站各一套;智能顯示平臺一套,主要(Weather Post)為智能顯示終端。
4 觀光旅游氣象服務系統
(1)旅游氣象服務系統。{1}景區精細化天氣預報。依托江西省雷達拼圖和自動站氣象站實況觀測資料,通過變分方法,頻繁動態建立Z-I關系,實時捕捉當前降水的性質,更好地實現雷達回波向降水轉換;利用光流法對雷達回波進行外推預報,制作未來1~3 h逐小時的雷達定量降水預報產品(QPF),針對各景區逐時滾動自動發布未來1~3 h晴雨及降水量級預報。{2}節假日旅游氣象服務。根據旅游氣象實況監測和天氣預報綜合系統,開發節假日旅游氣象服務。將各個節假日的天氣形勢、天氣類型、天氣要素、對各景區旅游影響進行分類和總結,提供各景區節假日期間天氣預報綜合服務產品,包含適宜的旅游線路、當季最佳景區和景點等預報服務。同時,結合每年、每月、每周旅游節慶活動,提供具體節慶期間固定點天氣預報。{3}旅游景區災害性天氣預報保障服務。當較大范圍內將出現臺風(主要為臺風引起的大風、降水)、暴雨、寒潮等災害性天氣時,提前2~3 d以專報的形式提醒,詳細介紹此次災害性天氣對各景區的影響時間、影響強度、影響范圍及可以采取的防御措施。{4}景區旅游氣象指數預報。根據景區氣象要素觀測實況及天氣形勢和氣候概況分析,建立模型,為景區提供旅游氣象指數產品,包括旅游舒適度、賞花指數、采摘指數、劃船指數、賞月指數、日出指數、漂流指數、登山指數、中暑指數、防曬指數、出游沿途交通危險度評測指數、穿衣指數、紫外線指數等。{5}景區氣象衍生災害氣象風險預報預警。對景區內因暴雨造成的山洪地質災害(塌方、滑坡、泥石流),雷電造成的人員傷亡情況,大風造成的大石滾動和建筑物倒塌,要每3 h或6 h或12 h再發布跟蹤預警,以報告形式在網頁展示并通過短信息形式發給示范區相關責任人。{6}農花卉觀賞服務。利用視頻實況監控結合氣象條件,建立各種花期等觀賞預測模型,做各景區始花期、盛花期(最佳賞花期)、開花持續期等預測,公司需將花期預測模型和算法交由新建區氣象局,其中始花期和盛花期的預測誤差不超過5 d,且經過3~5年的檢驗和調整后,花期預測誤差需控制在3 d以內。例如:櫻花、梅花、桃花、梨花、李花、油菜花等觀賞服務。{7}特色景觀旅游氣象服務。云海、日出、日落、騰云大觀(霧)、高山雪景、特色景觀預報:國家森林公園云海,春季杜鵑、秋季藍松、秋日紅葉、冬季雨凇、雪景,云髻山秋日紅楓,秋季銀杏葉等景觀預報。{8}旅游線路天氣實況和預報模塊。提供省內任一點至新建區各景區的旅游線路選擇,輸入起始點則出現下級界面路線選擇圖,選項最短時間、最短距離、最優高速、避開高峰等,即可獲得圖文并茂的該點的實時天氣狀況(氣溫、降水、天空狀況)和未來3~24 h的天氣預測。
(2)基于Web旅游景區信息顯示系統。展示各景區氣象要素:降雨、風向、風速、氣溫、氣壓、相對濕度、能見度、負氧離子含量、閃電定位儀場、大氣電場、紫外線,以及實景監測、景區基本信息、各景區主要災害性天氣及防御措施等,將這些內容疊加于新建區底圖上,實現旅游氣象信息一張圖綜合展示。主要功能點如下:{1}景區基本信息展示。將各景區疊加至地圖上,點擊展示景區介紹信息,包括景區名稱、景區描述、所在位置(經緯度)、級別、景區負責人和聯系人、最新天氣預報、實時天氣狀況、最近特色景觀溫馨提醒。{2}地圖基本操作。實現地圖的放大、縮小、移動、復位操作,地圖性質待定。{3}數據綜合展示。用于景區監測數據的實時入庫、監測、展示和查詢,包括多站點同一時間觀測值在GIS地圖上顯示和單站觀測要素時間序列分布圖顯示功能。
5 結語
總之,氣象主管部門要積極開展針對旅游景區的氣象預報預警服務,及時向當地旅游主管部門和旅游景區發布雷電預警信號。各旅游景區經營單位要主動將景區負責人和防雷安全責任人納入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各縣旅游景區(點)與當地氣象部門對接。各地旅游景區要密切關注氣象部門發布的雷電等災害天氣的預警信號,及時利用大屏幕、廣播等手段引導游客科學規避氣象災害風險,確保游客人身和財產安全。
參 考 文 獻
[1]張顯春.生態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創新思路[J].商業時代,2008(18):89-90.
[2]孫俊松,熊世為,王曼麗,等.淺析地市級氣象部門發展智慧氣象的工作任務[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7(3):64-66,69.
[3]張鍇.三清山旅游氣象服務探索[J].農家參謀,2019(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