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瑩瑩 石晨光
【摘 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突飛猛進的發展速度進行市場經濟改革,越來越多的人以各種方式參與經濟活動,尤其是通過多樣的投資活動來提高自己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條件。但是在此過程中產生了一定的問題,隱名出資方式就是其一。作為一種非常規的資產投資方式在實踐運用中產生了與名義股東、第三人等復雜的關系,在這個信任缺失的社會大環境下,隱名出資人的股東地位不明確,使得其權利很難得到保障?!豆痉ń忉專ㄈ泛汀豆痉ń忉專ㄋ模冯m然出臺了相關解釋從正面肯定了隱名出資人的出資行為,但條文規定過于模糊,并未明確隱名出資人在公司的具體權利,在糾紛解決過程中常常出現同類案件不同處理結果的現象。文章試圖從分析隱名出資人的股東權利身份認定困難及權利保護不足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探索出一條我國有限公司隱名出資人權利保護路徑。
【關鍵詞】隱名出資人;顯名出資人;權利保護
【中圖分類號】D922.291.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9-0197-02
1 隱名出資人權利保障之基礎理論
隱名出資人因為其隱名的出資方式而產生。隱名出資是指出資人為了規避法律的限制、享受國家優惠福利及單純不露富心理等原因不以自己的真實姓名參與公司的各項活動,而與他人簽訂協議使用他人的姓名進行工商登記,制定股東名冊和公司章程,此人作為公司股東對外進行管理公司,出資人只在幕后享有公司權益。在這種情況下,隱名出資人并不享有公司的股東權利,要想成為公司的正式股東,還需要經過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規定的必要程序進行認可。
市場經濟的復雜性造就了出資方式的多樣性。隱名出資方式在不違反公平競爭的市場原則下,對激發市場活力、優化資源配置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隱名出資人在各種原因的影響下將大量閑散的資金投入市場,滿足了投資者的內部需求,同時也解決了正處于資金難籌企業的困境,需求與供應在此形成良好循環。構建良好的隱名出資人權利保障制度可以使還在觀望的想要投資的出資人沒有后顧之憂,刺激投資者的投資欲望。市場經濟在于一個“活”字,保護投資者的意思自治就是很好地維護市場經濟的靈活性。從我國《公司法解釋(三)》和《公司法解釋(四)》中可以看出,隱名出資這一投資方式得到了立法者的認可,隱名出資人與顯名出資人訂立協議的行為完全是締約自由的表現。法律應該對此行為進行指導和建議,平衡各方的權益,穩定市場秩序,維護社會公正。
2 隱名出資人權益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2.1 隱名出資人的法律地位不清晰
關于隱名出資引發的民事糾紛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隱名出資人在法律上的身份和地位不明確,在理論界,對待隱名出資人的法律地位主要有3種學說,分別是實質說、形式說和區別說。實質說認為,從保護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角度出發,隱名出資人與顯名出資人根據自身的真實意思表示簽訂協議,顯名出資人認可隱名出資人的出資行為,而出資是股東設立公司或者增加資本時獲得股權的重要方式,此外隱名出資人幕后獲得公司收益的行為也能證明隱名出資人作為公司股東的法律地位。形式說認為,從穩定市場秩序角度分析,應當根據公示的公司法律文書進行股東身份認定。隱名出資人的姓名均沒有在公司章程、股東名冊及工商登記簿上顯示,因此隱名出資人并不具備公司的股東身份。區別說認為,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采用單一標準認定股東身份,從公司內部和外部關系兩個角度判析隱名出資人的股東地位。
2.2 隱名出資人的權利不清晰
股東權利既包括單純的以財產性權利為表現方式的自益權,還包括一系列以身份性權利為表現方式的共益權。股東只有通過查閱公司的賬戶流水及其他相關材料,才能更好地了解公司的運營狀況,但當隱名出資人以其出資身份想要查看公司文件時,大部分是不被許可的。實踐中,隱名出資人因其知情權受損提起訴訟時,各法院的做法也并不一致,常常出現同類案件不同審判結果的現象。此外,任何一種投資行為都是利益驅動的結果,隱名出資人也不例外。但我國法律在如何保障隱名出資人的收益權方面還處在立法空白的局面,這也是很多想要進行隱名投資的人群不敢輕易嘗試此類投資方式的最大顧慮。
2.3 隱名出資人的自身防范意識不足
隱名出資人一般采取與顯名出資人訂立協議的方式確定自身的具體權利,這也是在日后發生糾紛之后最重要的維護自身權利的證據表現形式。協議將各方權利規定的越具體越有助于日后的權利保障,但由于隱名出資人的法律意識各不相同,在訂立協議時往往難以面面俱到。在訂立協議之后,隱名出資人作為一個公司的幕后出資人,一些不知情的股東會將名義股東當做公司的實際出資人,因此當名義股東心存僥幸隱瞞隱名出資人將股權進行轉讓時,隱名出資人往往處于被動狀態。那么,隱名出資人該如何利用協議維護好自身利益,利益受損時又該如何進行防范和救濟呢?導致這些問題,一方面是法律上并未明確規定所導致,另一方面是隱名出資人未及時關注公司動態及自身疏忽大意所導致。
3 我國隱名出資人權益保護的解決路徑
3.1 明確隱名出資人的法律地位的認定標準
從上述描述可以看出,關于我國隱名出資人的法律地位學說各有利弊,都無法獨立成為認定我國隱名出資人的認定標準,故綜合3種學說的優點,提出“修訂的形式要件說”,即在現有的“形式要件說”基礎上,結合對公司是否知情、隱名出資人是否參與管理等因素的考量,從而進行改進的一種認定標準。對外堅持以商事登記、股東名冊登記為原則,對內當隱名出資人提出要享有公司股東地位時,一方面,應當拿出自己簽訂的合法有效的協議證明自己對公司的出資行為;另一方面,要證明自己積極參與管理公司事務履行了公司義務并且得到其他股東的認可。只有這兩個方面都得到認定,才能彌補對外欠缺的商事登記這一形式要件,給予隱名出資人公司股東的法律地位。這一認定標準改善了“實質說”與“形式說”只看出資證明及外觀主義的缺陷,同樣避免了“區別說”雙重標準易造成邏輯關系混亂的尷尬局面,“修訂的形式要件說”將原則與例外相結合具有更強的靈活性。
3.2 明確隱名出資人的具體權利
股東權利是股東基于股東身份參與公司身份經營管理并獲得經營收益的權利,不是單純的財產性權利,還包括一系列身份性權利。對比來看,隱名出資人權利則應是其基于實際出資人身份而享有的權利,我國法律雖未明確,但應當包括投資收益權與部分知情權。隱名出資人因為其出資地位對名義股東享有利潤分配請求權和剩余財產分配請求權,這點并無爭議。但也由于協議僅在隱名出資人和名義股東雙方產生約束力,因此隱名出資人無法突破合同相對性直接向目標公司主張請求權。但隱名出資人應該具有査閱公司財務會計報告、會計賬簿等有關公司經營管理方面的資料,從而了解公司經營狀況并監督公司管理人員活動的權利,這一點與隱名出資人的出資能否安全保值甚至達到其預期的收益密切相關。由于隱名出資人的復雜性和隱蔽性,所以在行使對公司的知情權時必須有所限制。一方面,隱名出資人作為名義股東名下股權的真正出資人,以名義股東為權利請求對象,從而間接地了解公司經營管理事項的權利。另一方面,隱名出資人的對公司的知情范圍應該小于其他普通股東。在一些涉及重大的商業秘密及關乎公司重大經營策略的事項其權利范圍應該受到進一步限制。
3.3 加強隱名出資人自身防范意識
隱名出資協議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證明隱名出資人出資地位的證據,同樣也是約束雙方權利和義務的重要憑證,因此隱名出資人在與名義股東簽訂協議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①名義股東要肯定隱名出資人為公司的真實股東,而名義股東只是對外的名義上的公司股東;②名義股東要定期向隱名出資人匯報公司的運營和收益情況,并將該屬于隱名出資人的收益及時予以支付;③名義股東不能在隱名出資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將股權轉讓給第三人,如若擅自轉讓,不僅需向隱名出資人返還既得利益,還需賠償因公司資產增值而產生的正常期待利益。
隱名出資協議是隱名出資人與名義股東雙方訂立的協議。公司的其他股東及與公司有合作的其他公司對隱名出資人的身份并不知情,因此當發生權利爭議時,隱名出資人往往處于被動狀態,甚至要受名義股東的制約。這就要求隱名出資人在日常公司管理過程中經常參與公司的經營活動,爭取公司其他股東對其出資地位的認可。此外,隱名出資人要時刻關注名義股東的持股情況,防止名義股東擅自撕毀協議轉讓或處分其名下的代持股權而使自己的利益受損。
參 考 文 獻
[1]鄭瑞平.論隱名股東利益之法律保護[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0(5).
[2]雷金牛.刺破隱名投資人的雙重面紗[J].法學雜志,2014(4).
[3]董景山.有限公司隱名出資人與名義股東法律地位芻議[J].理論界,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