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植媚
【摘 要】“易班”網絡平臺由國家推廣建設,它整合了各項教育教學資源,聚焦生活服務,發布全國高校動態,盤點熱門話題,為師生提供綜合性互動平臺,通過“易班”搭建網絡班級建設符合時代發展要求,有利于促進班級建設,牢牢把握思想教育主陣地。
【關鍵詞】“易班”;網絡班級;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11-0108-03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立德樹人貫穿教育全過程,緊緊圍繞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及為誰培養人這3個問題來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現全方位育人和全程育人。”高校大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沿陣地,如何使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學生活動和建設班級虛擬社區,是高校輔導員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內容。結合新時代網絡特點和大學生成長、發展規律,“易班”平臺網絡班級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4年,為加強大學生網絡互動社區和主題教育網站建設,發揮全國高校校園網站聯盟資源聚合、力量整合、協同配合優勢,促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和網絡輿論生態改善,教育部、國家網信辦聯合印發《“易班”推廣行動計劃和中國大學生在線引領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教思政廳函﹝2014﹞42號),率先在部分教育部直屬及福建、廣西兩地所屬40所左右高校首批開展“易班”建設,探索形成“易班”全國推廣模式和機制。幾年時間以來,在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結合的實踐中,“易班”逐漸得到推廣應用,截至2018年12月20日,全國已有834所高校,308 272個班級,13 139 833名師生加入“易班”。各高校依托易班網,積極搭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優質資源互聯互通平臺、數字資源服務平臺,大力引進精品視頻公開課、精品資源共享課等教學資源;開設網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輔導員網絡培訓課程體系,推進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網絡培訓;構建高校網絡文化研究示范平臺,集聚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成果,搭建學生創新創業網絡載體,促進學生創業實踐能力培育。此外,“‘易班最為主要的功能是構建網絡班級”,作為一種嶄新的管理模式,“易班”網絡班級功能為促進高校的有效管理提供了多樣化服務支持,受到高校關注與青睞。但由于發展時間較短,“易班”網絡班級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較多問題與困境,對此展開深入探究,積極探索“易班”網絡班級建設新思路、新途徑十分必要且有積極的意義。
1 “易班”網絡班級管理的優點
1.1 順應時代要求,構建思政教育新模式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如何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斷提升思政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是當前各高校面臨的一大難題。新時代大學生作為“網絡原住民”,日常生活與互聯網息息相關,“易班”網絡平臺的推廣是順勢之舉,促進高校牢牢把握思想教育主陣地。首先,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網絡化、多樣化,能較好地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次,當前各類網絡平臺內容良莠不齊,大學生仍處于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的重要階段,各高校積極共建并推行一個較為成熟、綜合的網絡思政平臺顯得十分必要。最后,“易班”實名制認證使用方式有利于建立完善可靠的互聯網信用基礎,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活動,強化監督機制,加強個性輔導。
1.2 強化班級意識,彌補傳統班級管理弊端
班級是高校教育的基本單元,是大學生開展學習、生活、日常管理的重要組織載體。與義務教育階段班級管理模式不同,高校行政班級往往沒有固定教室,同學們多數時候處于到點上課,下課即走,課余時間各忙自己事情的狀態,同一班級同學之間缺乏交流,班級意識淡薄,集體凝聚力不強,造成“同班不同學”的現象?!耙装唷逼脚_為班級開設網絡專區,讓每位通過實名認證的學生進入自己的班級,通過網絡班級平臺,增進同學間的溝通與友情,提升歸屬感,同時學生可以協助管理班級,增強了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與責任意識。
1.3 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班級管理效率
“易班”網絡平臺的功能性突出,師生既可以通過電腦,也可以通過手機登錄“易班”,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有效縮短了縱向溝通路徑,推動工作方式方法創新,實現班級管理工作科學化、高效化。一方面,師生可以在“易班”網絡班級社區發布事務通知,確保信息傳達的有效性,并可通過投票、發布話題等功能迅速收集各方意見,發揮班級民主。另一方面,“易班”網盤具有無限容量的特點,班級可以上傳各類文件及資料,解決存儲難題,完成分類管理,實現資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信息化管理過程帶來的便捷性和趣味性同時能較好地調動學生參與熱情和積極主動性,進而提高班級管理效率。
1.4 “易班”平臺功能多樣化,促進班級建設
“易班”平臺的一大特點是整合各項教育教學資源、聚焦生活服務、發布各高校動態、盤點熱門話題、提供綜合性互動水平。首先,相較于QQ、微信等網絡交流平臺,高校學生通過“易班”平臺不僅能在班級話題版塊中公布信息,發表個人動態與博客,還能迅速搜索到各個學科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其次,彌補朋友圈有限性的短板,同學們可以通過“易瞄瞄”“今日頭條”等應用及時了解到本校及其他高校院系各級和學生個人的最新動態,有效促進了各高校間的交流,改善師生互動,增強朋輩教育作用。最后,根據學生現實需求,“易班”平臺不斷推出新服務、新應用。例如,針對就業,特設“易智招聘”專區,并推出職場攻略系列微課程;為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提高學生創業實踐能力,部分高校在“易班”推出舊貨交易平臺。
2 “易班”網絡班級建設過程存在的問題
2.1 功能不夠完善,用戶體驗欠佳
由于推廣時間較短,“易班”平臺技術發展仍顯稚嫩,功能版塊不成熟、不穩定,大大降低了師生使用過程中的好感。例如,通過手機登錄“易班”平臺,通常會遇到網速過慢、運行不暢問題,用戶難免缺乏耐心等待或進行重試;此外,網頁版和手機版“易班”平臺的頁面設置相差較大,后者對非本校版塊的內容“隱藏”過深,直觀性不強,較難激發新用戶的使用積極性。
2.2 與原有資源交叉,資源整合不足
高校各部門具有相對獨立性,在實際工作過程會根據需要建立不同的工作平臺,例如教務系統、黨建系統、就業系統,以及各類網站和交流群,“易班”如何與高校原有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成為廣泛關注的焦點。
2.3 缺乏制度保障,推行力欠缺
“易班”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廣。一方面,很多高校仍處于摸著石頭過河階段,尚未組建專門的管理團隊,以及制定本校“易班”網絡管理體系和相關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二級學院重視不夠,輔導員在身兼多職的情況下,往往不愿再花費額外的精力在非檢查項目上。
2.4 推廣過程受阻,用戶黏性不高
部分高校“易班”現階段處于高知曉率、低使用率的局面。一是由于師生已經在使用QQ、微信、微博等較為成熟的網絡平臺,對功能尚未完善的“易班”平臺存在抵觸心理。二是由于易班網站內容存在更新較慢、豐富性不夠、吸引性不足、娛樂性不強等問題,師生不愿意主動使用。三是由于宣傳不到位,師生對“易班”并不了解,認為使用“易班”只是一項工作任務。
3 推行“易班”網絡班級的路徑探究
3.1 進一步優化系統,提升高校師生使用滿意度
根據客戶滿意度理論,專業度是衡量客戶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數?!耙装唷逼脚_需要加大技術投入,不斷優化操作系統,特別是“易班”手機客戶端系統,保證用戶使用過程的順暢性及穩定性,同時進一步升級網絡頁面,使之更具直觀性、吸引性和易操作性。
3.2 整合校內資源,開發更多功能性版塊
“易班”學生發展中心與學校各部門之間應該積極建立合作關系,加快各個系統之間的整合,聚攏服務內容,形成優勢互補的良好格局,打破師生認為使用“易班”平臺是一種重復或累贅的思想觀念。此外,“易班”平臺需要在整合學校資源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易班”管理新模式,不斷根據實際需求研發新的功能性版塊,讓學生通過“易班”平臺有所悟、有所得。
3.3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加強頂層設計
摸著石頭過河要與加強頂層設計相結合。首先,學校層面應該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管理網絡,形成校級“易班”工作站—院級“易班”工作站—班級“易班”團隊的三級管理平臺。其次,建立健全校院兩級“易班”工作站相關管理制度,完善考核、監督和獎懲機制,積極將參與“易班”管理工作的輔導員和學生干部納入學校評先評優體系。最后,加強對輔導員與院級“易班”工作站的技術指導,將培訓項目常規化,鼓勵師生們深入了解“易班”,使用“易班”,推廣“易班”。
3.4 積極開展特色活動,培養“易班”網絡班級學生骨干
第一,以學生需求為導向,以加強學習教育為抓手,通過“易班”網絡平臺,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活動,探索線上與線下聯動模式,使師生習慣使用“易班”。第二,積極做好“易班”網絡班級學生干部的選拔和培養工作,提高“易班”工作站成員的綜合能力,通過“易班”工作站學生干部協助輔導員管理的方式,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推動班級參與意識,調動班級活躍性。第三,要積極做好宣傳推廣工作,善于抓住新生入學契機,搶占網絡教育陣地。
4 結語
“易班”平臺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和抓手,有利于推動網絡班級建設更好更快地發展。本文通過闡述“易班”網絡班級管理的優點,剖析“易班”網絡班級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推行“易班”網絡班級的對策與建議,以期為促進“易班”平臺推動網絡班級建設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 考 文 獻
[1]易班網.賬號廣場[EB/OL].http://www.yiban.cn/sq-uare/index,2018-10-15.
[2]楊妍艷.基于“易班”開展大學生學風建設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7):59-62.
[3]李浩,楊海軍.基于AISAS模式的“易班”傳播策略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5(11):39-44.
[4]張美潤,俞勇.福建高?!耙装?平臺”的構建與實踐探究——以福建工程學院為例[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24):123-125.
[5]何雨洋,平凱.基于“易班”平臺網絡班級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8(40):19-20.
[6]邊慧敏,王小林,張力.依托“易班”創新開展新時期網絡思政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15(24):20-23.
[7]富旭.資源整合視閾下的網絡班級建設有效路徑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2):137-139.
[8]陳鐵權.提升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素養方式方法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9(4):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