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蘭萍
(西安市北方醫院急診內科 陜西 西安 710043)
本文于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重癥心力衰竭患者中,隨機選取88例作為樣本,闡述了疾病的急診內科急救治療方法,并觀察了治療效果。
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性別:男/女=22/22,年齡(72.58±10.48)歲,入院時間(2.10±0.75)h。對照組性別:男/女=23/21,年齡(72.84±10.55)歲,入院時間(2.13±0.62)h。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治療。當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立即給予心電監護,并為其建立靜脈通路,常規給予吸氧。
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給予厄貝沙坦+硝酸酯類+利尿類藥物治療:(1)厄貝沙坦:150mg po qd。(2)硝酸酯類:給予患者硝酸甘油靜脈滴注,初始滴速15~20μg/min。如血壓>12/8KPa,心率增加<20%,則于5min后將滴速增加至30~40μg/min,最快滴速100~150μg/min,共用藥20mg,2次/d。(3)利尿類:給予呋塞米20mg靜脈推注。
(1)觀察患者的心血管各項指標,包括LEVF(左心射血分數)、HR(心率)、SBP(收縮壓)、DBP(舒張壓)4項指標。(2)觀察兩組患者的預后,包括搶救成功率、心功能、住院時間3項指標。
采用SPSS22.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及計量資料分別采用χ2及t檢驗,分別以(%)及(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視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后LEVF(42.58±1.02)%、HR(78.49±0.63)次 /min、SBP(100.25±9.59)mmHg、DBP(72.30±2.40)mmHg,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血管各項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血管各項指標比較(±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對照組 觀察組 對照組LEVF(%) 30.15±1.20 30.18±1.29 42.58±1.02 36.20±1.02 HR(次/min) 108.52±1.30 108.54±1.28 78.49±0.63 88.51±1.77 SBP(mmHg) 138.69±9.58 138.53±9.40 100.25±9.59115.41±1.60 DBP(mmHg) 89.42±7.45 89.61±7.40 72.30±2.40 80.66±1.50 P>0.05 <0.05
觀察組搶救成功率97.73%、心功能(1.02±0.01)級、住院時間(4.58±0.41)d,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重癥心力衰竭為心臟疾病發展的終末階段,患者病情嚴重,死亡率高,預后差。疾病的常規急診內科治療方法,以建立靜脈通路、吸氧等為主,可有效減輕呼吸困難,改善心肌供血及供氧,提高疾病治療有效率,促進病情康復[1]。本文研究發現,采用常規方法治療后,本組患者LEVF(36.20±1.02)%、HR(88.51±1.77)次 /min、SBP(115.41±1.60)mmHg、DBP(80.66±1.50)mmHg。與治療前相比,患者的心血管各項指標均有所改善。
采用該藥物治療重癥心力衰竭,藥物進入人體后,能夠有效改善心率,挽救患者的生命。本文研究發現,在給予重癥心力衰竭患者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給予其以上兩種藥物治療后,患者 LEVF(42.58±1.02)%、HR(78.49±0.63)次 /min、SBP(100.25±9.59)mmHg、DBP(72.30±2.40)mmHg。與單獨給予常規治療相比,患者的血壓及心率明顯降低,心功能明顯改善。進一步觀察發現,本組患者搶救成功率97.73%、心功能(1.02±0.01)級、住院時間(4.58±0.41)d,與采用常規方法治療相比,患者心功能更強,康復速度更快[1]。
綜上所述,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將厄貝沙坦+硝酸酯類藥物+利尿類藥物聯合應用到重癥心力衰竭患者急診內科急救治療中,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搶救成功率,縮短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