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洪烈 王莉 童華卿 劉玉涵 楊冬梅
(自貢市第三人民醫院血透室 四川 自貢 643020)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病的主要治療方法,動靜脈內瘺的維護能確保充分的透析血流量,降低動靜脈內瘺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常規護理模式缺乏護患間的溝通,導致護理安全性下降,容易引發護理安全事件,甚至威脅患者生命。醫護一體化模式通過醫生和護士的協作交流,建立共同的醫療目標,共同對護理方案進行決策,共同承擔責任和實施權力,能有效維護血管通路的通暢,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1]。本研究進一步分析醫護一體化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的維護作用,現匯報如下。
將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血透室治療的120例使用動靜脈內瘺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齡37~78歲,平均年齡(59.1±10.4)歲,透析時間1-8年;對照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35~79歲,平均年齡(59.5±10.9)歲,透析時間1~2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維持性血液透析標準,屬于終末期腎病患者,使用動靜脈內瘺進行血液透析;排除合并精神及意識障礙、嚴重血液透析并發癥者;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透析時間、透析方法等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按照血透室的常規護理流程進行護理。觀察組采用醫護一體化模式:①建立醫護一體化維護小組。科室主任為組長,護士長為副組長,科室護理組長及二線責任醫生為小組長,組員由一線醫生、一級責任護士和助理護士組成,小組成員有明確分工,相互協助,定期召開血管通路質量控制分析會。②制定醫護一體化護理方案。依據醫護一體化原則,各組分管固定床位,共同制定診療及護理方案。具體護理內容包括心理護理、健康教育、飲食指導、動靜脈內瘺的護理等。通路團隊有計劃的檢查、監測內瘺、定期評價內瘺的臨床參數,各級主管護士全面負責所管患者,進行動靜脈內瘺專科護理、腎內科基礎護理等[2]。③心理護理。醫護人員在共同查房過程中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協商后進行個體化心理護理,主動做好血液透析治療講解,給予安慰和鼓勵,消除不良情緒對治療的負面影響,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工作。④內瘺術前護理。醫護人員向患者個體化講解動靜脈內瘺維護的相關知識,糾正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血液黏稠度、凝血功能異常等血液狀態,鼓勵患者多做握力運動促進手臂血液循環[3]。⑤內瘺術后護理。術后適當敷料包扎,進行手術的手臂嚴禁抽血及靜脈滴注,抬高造瘺側肢體促進靜脈回流,造瘺側肢體適當做握拳動作及腕關節運動,以免發生栓塞。術后2周開始功能鍛煉,指導患者做“內瘺操”,期間觀察傷口有無滲血、滲液、紅腫,捫及內瘺有無震顫、搏動及血管雜音,一旦發現異常立即通知醫生處理[4]。⑥采用正確的穿刺方法。護理人員充分評估患者血管通路,認真落實:視診”“觸診”“聽診”等物理檢查及實施方法,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穿刺點及首選繩梯式穿刺方法,避免區域式穿刺。⑦正確拔針及壓迫止血。透析結束后落實穿刺針完全拔出后再瞬間壓迫的原則,按壓力度要適宜,以不出血且能觸摸到血管震震顫為宜。⑧預防并發癥護理。減少穿刺損傷,通路小組評估患者血管通路情況,對穿刺困難血管,指定護士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透析室每天用紫外線消毒、消毒液拖地,保持內瘺側手臂皮膚的清潔、干燥,洗澡時用創可貼封閉穿刺點,減少患肢活動,若發現穿刺點紅腫、硬結,立即更換穿刺點,并對感染部位用乙醇濕敷,嚴重者應用抗生素全身抗感染治療。醫護人員每日查房均應檢查瘺管處有無雜音和震顫,評估是否通暢,警惕動靜脈栓塞及狹窄的發生,一旦發生動靜脈栓及狹窄,立即給予處理[5]。
統計動靜脈瘺栓塞、假性動脈瘤、感染、出血等并發癥發生率;采用自制量表評估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每項100分,得分越高則護理越好。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行χ2檢驗,率(%)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均數±標準差(±s)表示,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差異。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護理質量評分 護理滿意度評分觀察組 60 96.7±2.5 97.4±2.1*對照組 60 84.6±3.3 82.8±3.7
良好的通路是保證透析工作正常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動靜脈內瘺被認為是血液透析的生命線,其充盈量直接關系到透析的充分性,進而影響透析質量。因此,維護動靜脈內瘺是護理中的重要任務。醫護一體化模式通過醫生和護士之間的共同協作,制定共同的醫療目標,雙方共同決策、共同承擔責任和義務,不僅能提升護理質量,也能提高醫護協作能力,建立患者對治療的信心,更好的維護動靜脈瘺,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醫護一體化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的維護作用確切,有效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率,提高了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