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利紅
(綿陽萬江眼科醫院 四川 綿陽 621000)
前饋控制主要是指管理人員通過觀察事物的前期情況,對信息進行整理與搜集,掌握其具體規律,運用收集的信息,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測,事先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降低風險發生率。在治療眼科疾病時,醫護人員需要具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專業技術來解決風險問題,爭取做到“零缺陷”、“零投訴”,從而有效的提高護理滿意度,避免發生醫患糾紛事件[1]。本文主要選擇我院收治的74例眼科患者進行研究,并將患者分為兩組,采取不同的護理方式,探討前饋控制在眼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現將最終的結果整理為以下報告。
本次研究收入時間為2017年7月—2018年7月,選取患者均患有眼科疾病,總例數為74例,該研究是在倫理委員會批準下進行的,獲得了患者的知情同意。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眼科疾病患者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參照組(37例)采用常規護理措施,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齡分布:最小年齡為21歲,最大年齡為66歲,平均年齡為(37.62±5.32)歲。研究組(37例)采用常規護理+前饋控制,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齡分布:最小年齡為22歲,最大年齡為67歲,平均年齡為(41.92±5.13)歲,將參照組資料與研究組資料進行對比分析,檢驗的結果不具有差異性(P>0.05),可對比探討。
給予參照組常規的眼科護理,研究組患者在其基礎上給予前饋控制管理,本文主要對研究組患者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行探討,希望為相關人士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一是醫護人員在患者入院之后,需要對患者自身存在的風險采取前饋控制措施,首先為了確保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可以設置床頭交接班制度,其次,針對存在危險因素的眼科患者,需要將其病房設置在護士工作站附近,對其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監測,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可以利用計算機的信息技術對患者的病情數據進行收集與整理。再次,醫護人員應該指導患者正確的眼部用藥方式,避免患者出現漏用、錯用現象[2]。除此之外,患者在住院期間,醫護人員要對患者的外出進行控制,如果患者有外出的需求,需要家人的陪同,與此同時醫護人員需要對患者的外出進行詳細的記錄,以免出現醫患糾紛。最后,醫護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患者在疾病的影響下,經常出現緊張、焦慮等負面的心理情緒,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將疾病的相關知識,治療結果向患者進行詳細的講解,確保其情緒穩定。
二是醫護人員需要解決住院環境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在對患者采取前饋控制措施之前,需要構建評估小組,對病房設施、洗手間的安全系數進行評估,提高患者的舒適度,首先醫護人員需要對病床的床欄高度進行調節,桌椅邊角要包裹成圓形,在病人活動區域,不能有任何障礙物,為了防止患者跌倒,還要鋪設防滑地磚。其次,為了保持空氣的清新度,醫護人員需要進行定期的開窗通風。
三是要對患者的眼部進行定期的檢查,并做好相應的記錄。除此之外,醫護人員需要秉承著無菌操作、消毒隔離的原則,杜絕院內感染。并且醫護人員也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醫院內部可以對醫護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增強其護理經驗與護理技巧。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主要采用的是醫院自制的評分表(百分制),非常滿意:>74分,滿意:60~74分,不滿意:低于60分。
本實驗中所有臨床數據輸入到SPSS17.0進行數據處理,在該統計學軟件中采用χ2檢驗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并采用%的形式進行呈現,P<0.05則說明數據存在差異性,具有討論分析價值。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且檢驗結果具有顯著差異(P<0.05),具體見表。

表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例)
眼科疾病是我國臨床常見的疾病之一,患者在發病之后,視力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為了有效的提高治療效果,需要采取科學的前饋控制措施,從多個方面對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從而有效的提高護理滿意度。
本實驗中,對研究組患者采取前饋控制措施,對參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的眼科護理管理措施,調查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參照組,且兩組對比后的最終檢驗結果為P<0.05,此結果與楊鵬燕[3]等人的研究結論相符,表明前饋控制在眼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顯著,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