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敏
(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匯東分院急診科 四川 自貢 643000)
急診留觀室主要作用是對不確定因素的患者進行停留、觀察,其病患有著疾病復雜多樣、影響因素多等特點。常規的急診留觀室護理存在著一定的主觀限制因素,在某種程度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機性。護理人員在對病患進行觀察以及記錄時,經常出現無法實時的記錄病患的生命體征以及病情的發展變化的情況,導致護理治療的不及時,甚至導致醫患糾紛。優化護理流程是指對原有的常規護理進行改進,包括其工作過程中的薄弱環節、不同疾病的風險因素,不符合實際需求的環節優化等。護理流程優化主要目的為:提高護理質量、提升護理效率、降低護理風險、減少醫患糾紛等的發生。
選擇我院急診留觀室在2017年2月—6月收治的老年病患143例作為優化護理組;選取2017年7月—11月收治的145例病患作為常規護理組。其中,優化護理組男性70例,女性73例;常規護理組男性71例,女性74例。兩組年齡均在60歲~85歲之間,優化護理組平均年齡為(68.12±7.33)歲;常規護理組平均年齡為(69.12±8.01)歲。兩組中的病患背景材料無顯著差異。
常規護理組采用常規護理的方式:
護理人員周期性巡查,發現病患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即進行相關的搶救工作:吸氧、生命體征測量、血壓監控、進行靜脈通道的建立等。
優化護理組對護理流程進行優化:
(1)對急診病患進行病例登記打鉤表,單獨列出重點部分,用以方便、節約時間。
(2)對高危環節進行優化護理流程,通過對急診糾紛問題發生的原因及安全隱患分析,并與科室的工作經驗結合,重新對輸液、輸血、留觀、無個人信息、專科此五類容易出現糾紛和隱患的部分,進行重新設計,力求做到簡潔、高效、責任明確。將該部分內容裝訂成冊,將資料分發至所有護理人員。
(3)為了應對部分醫護人員經驗不足的情況,降低風險因素數量,適當的增加護士數量,并采取以老帶新的方式,并設置夜間崗組長,組長負責留觀室的指導。
(4)制定急診科專用用藥使用簡表,張貼于顯眼位置,進而促進醫護人員能夠正確的使用藥品,并用量恰當。
(5)成立科室質控小組,對護理人員護理操作以及用藥進行嚴格的管控。由質控小組定期的對相關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并與將其失誤率與績效結合,增加其主觀能動性。
(1)搶救時間;去向,包括出院、離院、ICU收治、死亡。
(2)護理滿意程度,根據讓病患及家屬填寫護理滿意程度評價表,對護理的滿意程度進行評分,可大致分為很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很不滿意,分別為5、4、3、2、1分;醫患糾紛發生數目。
使用SPSS20.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使用卡方檢驗,兩組之間的檢驗采用t檢驗。兩者之間的對比P<0.05則認為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可以進行比較。
護理優化小組的病患搶救時間短于常規護理組,且其出院率高于常規護理組。除此之外,護理優化組的ICU收治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常規護理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搶救時間以及結局對比
優化護理組的護理滿意程度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優化護理組的醫患糾紛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與醫患糾紛對比
急診留觀室設置的目的是為一部分不符合住院的相關條件,但是仍需要在一定時間內進行觀察診斷的病患留置觀察。老年急診留觀室由于主要以老人為主,多伴有多種并發癥,且有著發病急、風險高的特征。隨著我過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留觀室老人數目不斷增加,原有的常規護理以無法滿足當下的護理需求。通過對急診護理的流程的優化,可使得護理過程規范化、科學化、高效化。經過實驗發現,采用優化后的護理流程,病患的護理滿意度明顯提升,醫療質量也明顯增加,醫患糾紛事件明顯減少。因此優化后的護理流程相較常規護理有著明顯的優勢,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