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霞
(隴西縣第二人民醫院 甘肅 隴西 748000)
腹瀉病是臨床上幼兒多發病癥類型,其發病的原因多為病毒感染,且該病癥好發于5歲以內的幼兒群體之中。患兒一旦罹患該病,需第一時間給予其針對性治療,如腹瀉癥狀得不到有效緩解,則極有可能直接導致患兒的死亡[1,2]。目前在臨床上針對腹瀉病患兒的護理干預方案尚無統一標準,因此針對個性化護理干預對腹瀉病患兒的臨床療效這一課題進行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抽取本院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腹瀉病患兒共96例,以隨機法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8例。觀察組患兒48例中男性23例,女性25例,年齡3.2~5.3歲,平均(4.1±1.2)歲;對照組患兒48例中男性24例,女性24例,年齡3.1~4.9歲,平均(4.2±0.9)歲。兩組患兒基線資料對比,統計學意義物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臨床對比研究。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干預,給予觀察組患兒個性化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 常規護理 主要包括:叮囑患兒家屬及患兒按時服藥,給予必要的心理疏導及健康指導,指導患兒進行科學飲食,并且在養病的過程中保持一個科學的生活作息習慣。
1.2.2 個性化護理 個性化護理方案的實施具體包括問題的分析、針對問題制定對應的護理干涉方案以及對護理效果的評估等3個步驟,具體歸納如下:
步驟1:問題的分析:針對腹瀉病患兒的實際患病癥狀,需醫院護理人員根據既往的經驗,在正式實施針對患兒的護理干預之前,首先針對其身上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一個事前評估分析,從而總結歸納出這些問題背后所隱藏的深層次邏輯,從而為后續針對性的制定護理方案做好鋪墊性工作。
步驟2:針對步驟1中的分析結果,來針對性的制定針對各患兒的護理干預方案。并將針對各個患兒的護理干預方案形成書面文件,囑咐相關醫護人員將所制定的護理方案有效的執行。
步驟3:最后,需相關的護理人員針對上述工作進行階段性的總結和分析,在總結的時候,需針對護理人員所實施的相關干預措施的成效以及其落實程度進行必要的檢查和總結,若發現措施中有不合理之處,需第一時間給予糾正。如果發現護理人員中有工作出現疏漏的,需予以警告,以勉勵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切實注意到之前容易忽略的地方。
觀察、測定兩組患兒的止瀉時間及治療依從性。
其中治療依從性指標觀測標準:患兒能夠謹遵醫囑配合其治療行為即為治療依從,其中治療依從性計算方公式為:治療依從性=(治療依從例數/總例數)×100%。
觀察組患兒止瀉時間短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止瀉時間比較(±s,d)

表1 兩組患兒止瀉時間比較(±s,d)
組別 例數 止瀉時間(d)觀察組 48 3.1±0.6對照組 48 4.7±1.2 t-8.262 P-<0.05
觀察組患兒治療依從性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依從性比較
幼兒罹患腹瀉病的病因多為細菌性感染,具既往臨床研究該病的發病原因多為細菌及病毒性感染。面對該病癥,臨床上亟需找到一種科學的治療方案來協助腹瀉病患兒盡快康復。針對此既往臨床上也有學者進行了相關性研究,其中周國麗等[3]經過研究發現,在病毒感染性腹瀉患兒的康復治療過程當中,給予其必要的護理干預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護理滿意度、縮短其止瀉時間等,其臨床效果顯著。
本次研究中,筆者分別給予了觀察組腹瀉病患兒個性化護理干預護理,給予對照組患兒常規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在止瀉時間及治療依從性等方面表現顯著優于對照組,其臨床療效顯著。分析其原因,給予腹瀉病患兒常規的治療干預雖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患兒的康復起到積極的促進性作用。但是本研究中所采用的針對性護理干預,無疑其護理方案和接受護理干預的患兒之間的實際情況更為契合,相應的其綜合治療效果也會更佳。
綜上所述,相較于常規護理干預,給予腹瀉病患兒個性化護理干預,可顯著縮短其止瀉時間,提高其治療依從性,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