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婉蘭 洪秀芳
(梅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廣東 梅州 514021)
近年來,我國兒科門診輸液率明顯增高,受患兒自身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在輸液期間較易出現患兒不配合情況,影響治療效果。因此,在治療期間,為保證患兒能夠有效配合各項治療活動,必須加強對患兒的積極護理[1]。遂本文主要對在兒科門診輸液中加強細節護理的臨床價值予以全面分析,詳情如下文所述。
選取128例在2017年2月—2018年11月本院兒科門診輸液的患兒,將其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劃分標準為:隨機分組原則。觀察組64例患兒中包含34例男患兒和30例女患兒,年齡區間范圍為2至9歲,(5.48±1.07)歲為觀察組患兒的平均年齡。對照組64例患兒中包含33例男患兒和31例女患兒,年齡區間范圍為1至11歲,(6.09±1.57)歲為觀察組患兒的平均年齡。在一般基線數據的比較中,影響組間比較的兩組之間沒有差異,P>0.05,并且可以實施比較統計。
1.2.1 對照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1.2.2 觀察組:予以觀察組患兒細節護理,主要方法如下。
1.2.2.1 對血管進行合理選擇和有效固定:在輸液期間,因大部分患兒的配合度不高,所以在對輸液血管進行選擇時應當選擇家長容易看護、且容易固定的血管。若在患兒四肢上進行輸液,由于患兒比較好動,容易出現針頭脫落的情況,所以應當按照患兒肢體情況,將小紙板進行合理制作,從而有效固定輸液部位,同時將紙巾墊于紙板和皮膚之間,有利于提高患兒舒適感。
1.2.2.2 加強對患兒的呵護和管理:因多數家長缺乏經驗,因此在輸液期間不能對出現的相關問題進行準確預測,并且會出現觸碰針頭、拉扯針頭的情況,使輸液部位發生滲漏。所以,護理人員應當加強巡視,密切了解和觀察患兒的病情狀況,同時對患兒家長進行全面指導,防止滲漏情況發生,從而促使靜脈重注率有效降低,使護理質量得到提升。除全面指導家長外,還應當對家長實施健康宣教,及時解答家長的各種疑問,促進患兒及患兒家長更加信任自己,有利于他們更好的配合各項診療和護理工作。
1.2.2.3 心理護理:針對輸液治療,多數患兒都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患兒容易出現害怕、恐懼等不良情緒。所以為保證順利進行輸液治療,護理人員必須對患兒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在護理期間,護理人員應當保持和藹可親的態度,用溫和的語氣鼓勵患兒,對患兒情緒進行積極安撫。可以通過夸獎和聊天等相關方式轉移患兒注意力,使用患兒喜愛的物品,例如動畫片、兒童畫冊、糖果等,有效鼓勵患兒對各項治療工作的積極配合。
1.2.2.4 熟練的操作技巧:為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必須對穿刺部位血管的充盈情況進行準確評估,在冬季時,因護理人員的手溫較低,因此需要將雙手焐熱后再與患兒接觸,避免對患兒皮膚產生刺激,使得患兒出現不安和躁動情緒,從而對穿刺成功率產生影響,這也是人性化服務的充分體現。如果首次穿刺沒有成功,應當對患兒及患兒家屬表示歉意,獲得他們的諒解后,需要及時請教經驗豐富的高年資護士,在他們的指導下再次實施靜脈穿刺或由他們為患兒進行穿刺。
比較兩組患兒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
運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有效分析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計數資料,運用“[n(%)]”表示、“χ2”檢驗,結果存在明顯差異時,用P<0.05表示。
比較兩組患兒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相比于對照組(82.81%),觀察組患兒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96.88%)較高(P<0.05),詳情見表。

表 兩組患兒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對比(例)
由于在兒科門診輸液中的患兒存在不同的病情狀況、個性和年齡,因此對于兒科門診輸液護理來說,為促進患兒及患兒家屬有效配合各項治療活動,確保順利安全的進行輸液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在兒科門診輸液病例中容易發生護患糾紛,導致護患糾紛發生的原因主要為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的溝通不良,因此為降低護患糾紛發生率,在門診輸液過程中必須加強對患兒的有效護理[2]。
在兒科門診輸液中應用細節護理,能夠在護理的各個環節對患兒做到細心、耐心,同時給予患兒一定的關心和呵護,積極鼓勵患兒,使患兒的輸液安全得到保證。加強與患兒及其家屬的積極溝通、交流,使他們能夠更好的配合各項治療工作,促進治療效果和輸液質量有效提高,從而使患者滿意度增高,護患糾紛發生率降低[3]。
本文通過探究在兒科門診輸液中加強細節護理的臨床價值,相關數據指出,觀察組患兒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96.88%)較對照組(82.81%)高(P<0.05)。綜上所述,在兒科門診輸液中加強細節護理,可以使患兒及患兒家屬提高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促進他們更好的配合各項護理和治療工作,其臨床價值十分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