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潔
(石河子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外科 新疆 石河子 832006)
為提升創傷患者救治水平,近年來我院積極開展創傷中心建設,通過有效的創傷救治管理保證急診急救質量,并在合理化區域布局和合理體系建設基礎上,推動現代急救模式的實現。嚴重多發傷患者通常伴有臟器損傷,尤其是腦、心、肝、腎等重要臟器,通常具有較高的死亡率。所以臨床需在強化對多發傷患者救治的基礎上,開展有效的急救護理干預,以提升患者生存率[1]。一體化急救護理模式近年來開始應用于臨床,臨床研究認為,其應用于多發傷并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可顯著提升搶救效果,減少死亡。為明確一體化急救護理模式效果,本研究選擇收治多發傷并重型顱腦損傷患者120例,對其分別應用一體化急救護理模式、傳統專科急救護理模式,現報告如下。
選擇收治多發傷并發重型顱腦損傷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救治,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n=60)和常規組(n=60)。納入標準:滿足多發傷并重型顱腦損傷診斷標準;傷后即刻昏迷時間超過6小時,或傷后24小時內再次昏迷超過6小時;GCS評分3~7分。排除標準:顱腦損傷后GCS評分超過8分;未實施急救即可死亡。常規組包括女25例、男35例;年齡范圍23~72歲,平均(43.5±5.6)歲;腦部挫裂傷28例、顱骨骨折22例、路腦內血腫7例、腦干損傷3例。實驗組包括女24例、男36例;年齡范圍23~74歲,平均(43.7±5.4)歲;腦部挫裂傷29例、顱骨骨折22例、路腦內血腫7例、腦干損傷2例。兩組一般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1 常規組接受傳統急救護理:依據排班科室護士輪流跟隨急救車出診,按照傳統專科急救護理程序進行護理。實驗組接受一體化急救護理,優化并改進人員配備、工作程序、急救管理等,具體包括:(1)針對所有急救護理人員開展一體化急救護理培訓,排班考核人員必須通過考核。(2)由具有5年以上經驗的專科護師擔任院內急救人員,由具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護理人員負責院前急救。(3)按照專科主管護師擔任急救護理小組組長,成員包括通過考核的2名護師、3名護師,每天值班人員中至少包括一名組長。(4)依據CRP情況進行具體院前急救工作,維持機體有效循環,積極止血,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判斷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在維持有效機體循環的基礎上,利用脫水劑控制顱壓。通過醫療信息端口實施交互急救護理信息,并積極爭取院內支持。(5)院內護理小組成員依據實時信息進行檢查、搶救等準備工作,入院后立即評估患者傷情,護理組長按照急救程序配合醫師進行急救。(6)患者入院后開通綠色通道,依據專科會診建議轉入手術室或神經外科治療,與此同時無縫隙轉送吸痰器、呼吸器、便攜除顫器等,并和轉送科室護理人員充分溝通患者處置情況,并簽署科間轉診單。
1.2.2 院內急救方法
(1)入院后立即進行傷情評定,檢測呼吸、瞳孔、意識等,并立即給予呼吸支持,依據情況使用呼吸機。(2)若休克患者伴有活動性出血,立即擴容抗休克,并有效處理出血傷口。(3)專科會診認為有手術指征患者應立即送入手術室,若無手術指征,則轉重癥病房。
統計兩組院前急救時間、院內救治時間。觀察兩組轉科前死亡率、轉科后死亡率、治愈率。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院前急救時間、院內急救時間均顯著短于常規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院前急救時間、院內急救時間對比(±s,min)

表1 兩組院前急救時間、院內急救時間對比(±s,min)
組別 n 院前急救時間 院內急救時間實驗組 60 9.9±8.1 17.5±12.2常規組 60 12.7±9.3 23.3±13.3 t-4.086 5.356 P-0.006 0.000
實驗組轉科前死亡率顯著低于常規組,治愈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兩組轉科后死亡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預后情況對比[n(%)]
臨床一體化急救模式近年來開始應用于臨床,其能夠讓搶救人員有效共享院內外急救信息,并在科學整合信息的基礎上,推動患者救治各環節的緊密對接,縮短接診到手術時間,保證救治連續性,改變傳統救治模式院前救治不及時、轉科救治不連續、病情監護不到位等問題[2-4]。同時一體化救治模式中,護理人員具有更為全面的救治技能,包括臨床常規技能和重癥護理技能,能夠在發生各類突發性事件時有效應對,急救護理質量和效果顯著提升,患者預后更好[5]。
本研究中,實驗組院前急救時間、院內急救時間均顯著短于常規組(P<0.05)。實驗組轉科前死亡率顯著低于常規組,治愈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兩組轉科后死亡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在多發傷并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應用一體化救治模式效果顯著,其能夠有效提升救治成功率,對于提升我院創傷中心建設水平,實現現代化急救模式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