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治萍
(四川省開江縣人民醫院心內科 四川 達州 636250)
隨著我國社會物質水平的進步以及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導致高血壓患者的數量于近年內激增,有相關調查資料表明。患者的血壓程度與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當患者血壓在一段時間內處于較高水平時,對于患者器官的損傷也就越發明顯,單從這一點來看,將患者血壓控制在一個較為合理的范圍之內也就有了其必要性,能夠有效降低包括腦卒中、冠心病等并發癥的發病幾率[1]。
我科于2017年開展臨床護理路徑,因此,將臨床護理路徑運用在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之中,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治療效果,拉近了護患關系,病人滿意度明顯提升。基于此,本次實驗選取了我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所收治的104例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研究,其目的在于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對于高血壓患者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將我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所收治的104例老年高血壓患者設為研究對象,在分析研究需求的基礎之上,隨機將上述患者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52例。實驗組中,男女患者比列為28:24,平均年齡為(66.3±5.2)歲,平均病程為(17.2±6.1)年;對照組中,男女患者比列為30:22,平均年齡為(65.2±6.4)歲,平均病程為(16.8±7.6)年。兩組研究對象基礎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研究。
對照組研究對象均采取常規護理,實驗組研究對象則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其具體措施如下:首先建立護理表格,將患者醫療護理流程設為Y軸,然后將時間框架設為X軸,所涉內容包括健康教育、醫療方法、護理措施、用藥指導、心理護理、運動鍛煉、飲食指導、各項檢查、血壓監測、護理結果以及出院計劃等等,同時確保上述每一項內容之中均有針對性的醫療計劃以及護理計劃[2]。在具體實施之中,當患者入院以后,應當將該表給予患者查驗,并交由責任護士進行逐項的講解介紹。結合當天的護理計劃,由制定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觀察分析,如果患者病情穩定,即可在評價欄中予以確定,同時簽名;一旦患者的病情出現變化,應當于評價欄中寫上待定并簽名,并以此決定后續的護理干預,提高護理工作的完整性。
對兩組研究對象的血壓改善情況進行觀察分析,即患者經由護理之后,收縮壓以及舒張壓所下降的均值;同時對兩組研究對象的治療依從性進行研究分析,觀察的指標包括:健康飲食、定時服藥、血壓監測、門診隨訪以及合理鍛煉等等。
本次實驗所有數據均以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予以處理分析,本次實驗計量資料均以±s表示,并以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予以檢驗,當P<0.05時,則表明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由護理后,兩組研究對象的血壓情況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實驗組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別下降(18.42±2.65)、(10.78±2.72);對照組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別下降(6.93±1.09)、(3.4±0.35)。由此可知實驗組患者效果更為突出,顯著優于對照組,且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壓改善情況比較表 (±s,mmng)

表1 兩組患者血壓改善情況比較表 (±s,mmng)
組別 n 收縮壓下降 舒張壓下降實驗組 52 18.42±2.65 10.78±2.72對照組 52 6.93±1.09 3.4±0.35
實驗組患者治療依從性顯著優于對照組,各項數據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表(n)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容易引發一系列并發癥,有著較高的致殘率,高血壓一旦發生,就需要終身管理[3]。對于患者的正常生活有著一定的影響。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的發病趨勢也逐漸朝年輕化發展,再者,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無疑進一步擴大了我國高血壓患病人群[4]。患者高血壓狀況越嚴重,對于患者的臟器損害也就越為明顯,針對于這一問題而言,采取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患者的血壓予以調控也就有其必要性。特別對于基層醫院來說,病人的素質較差,對用藥治療的依從性低,用藥不正規、不堅持[5]。臨床護理路徑在基層醫院高血壓患者的護理工作之中,無疑最具適應性。臨床護理路徑是建立在常規護理之上,融合整體護理理念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特點在于能夠綜合患者疾病特征,讓護理人員的工作更加具有計劃性與預見性,從而促進護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在減少護患糾分、控制護理失誤方面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在本次實驗之中,對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后進行觀察,實驗組研究對象在血壓改善情況以及治療依從性上均顯著優于對照組,且數據比較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能夠幫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取得較為理想的護理效果,可于臨床之中進行實踐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