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全
(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 貴州 遵義 563000)
左氧氟沙星屬于第三代喹諾酮類抗生素,是氧氟沙星的左旋體,是一種廣譜抗菌藥物,較強的抗菌作用及內在活性,不易與其他抗生素交叉耐藥,可有效抑制DNA合成及復制,從而達到抗菌效果[1]。然而,隨著該藥物的普遍應用,其不良反應發生率也隨之而增加。本文調查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劑的不良反應與合理性用藥,現報告如下。
本次所選80例左氧氟沙星注射劑不良反應患者來源于我院自2015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齡23~79歲,平均年齡(45.67±14.23)歲。
搜集、調查及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劑不良反應癥狀及病情,歸納及總結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影響因素。
本次調查所有臨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用百分比表示計數,采用卡方樣本檢驗。影響因素采用logistic分析,以P<0.05時,表示兩組之間具有統計學意義。
左氧氟沙星注射劑不良反應多表現為消化系統,占37.50%;其次為皮膚及附件占31.25%;與其他反應相比,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左氧氟沙星注射劑不良反應表現 [n(%)]
左氧氟沙星注射劑不良反應的單因素有性別、年齡、日劑量、療程、過敏史、合并用藥。見表2。

表2 左氧氟沙星注射劑不良反應的單因素分析(%)
通過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到左氧氟沙星注射劑不良反應的影響因素:年齡、日劑量、療程、過敏史、合并用藥。見表3。

表3 左氧氟沙星注射劑不良反應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近年來,左氧氟沙星在臨床中已得到越來越廣泛應用,不良反應發生率也隨之而增高。不良反應是指生產合格產品在用量、用法正常情況下,出現與用藥目的無關或者意外的有害反應。在本次研究中,通過調查發現,左氧氟沙星注射劑的不良反應主要為消化系統、皮膚及附件、神經系統等。由于左氧氟沙星主要是由腎臟排泄,多數患者為高危老年人群,伴隨著機體的不斷衰弱,腎臟排泄功能、肝臟代謝功能、血漿蛋白與藥物結合能力也隨之而下降。若在相同的用藥劑量下,老年患者排泄緩慢,容易蓄積中毒,從而出現惡心、嘔吐及腹瀉等不良反應[2]。本次調查還發現:左氧氟沙星注射劑不良反應與年齡、日劑量、療程、過敏史、合并用藥相關,患者年齡越高,免疫力相對較差,身體代謝功能低下,加上老年患者多合并有老年疾病。因此,老年患者發生左氧氟沙星注射劑不良反應率更高。這就要求醫生在用藥時,應充分考慮患者自身狀況,調整用藥療程及劑量,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有過敏史的患者,往往發生不良反應率高于無過敏史者。同時合并用藥,也可增加左氧氟沙星注射劑不良反應發生率。
為了最大限度降低左氧氟沙星注射劑不良反應發生率,應根據患者情況合理選擇藥物,禁止使用由于任何原因造成的藥液變色、字跡模糊等。需根據左氧氟沙星說明書的使用規定,合理選擇藥量及用藥療程。由于左氧氟沙星見光極易分解,可采用現配現用的方式,開展合理用藥,最終降低左氧氟沙星注射劑不良反應發生率[3]。一旦患者發生不良反應,在用藥過程中應加強患者巡視,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觀察是否有生命危險,需要采取何種搶救措施,降低危險。
綜上所述,應根據患者年齡、疾病復雜情況、藥物過敏史等,合理使用左氧氟沙星,發揮藥物作用,也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