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峰
(蘭州市城市建設設計院,甘肅 蘭州 730050)
北海市紅坎污水處理廠位于北海市西北,北距市區地角路500m,距北海港約1500m。北海市紅坎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為20×104m3/d,分兩期建設,均采用微曝氧化溝工藝,出水水質可穩定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中的一級B標準。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環保標準的不斷提高,當地環保部門要求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放廢水應達到一級A標準。因此,為滿足環保要求,需對該污水廠進行提標改造,將污水廠出水進行深度處理,確保出水達標排放。
根據北海市紅坎污水處理廠運行現狀,處理出水可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的一級B標準。因此,以一級B標準作為深度處理單元的設計進水水質,以一級A標準作為深度處理單元設計出水水質。具體水質指標見表1。

表1 深度處理單元設計進出水水質 單位:mg/L
北海市紅坎污水處理廠改造前整體運行狀態穩定,主體工藝處理效果良好,處理出水水質和改造后需達到的排放標準差距較小,廠區內有剩余空間可供新建池體。因此,綜合考慮改造的處理效果和改造費用,采取保持現有二級處理工藝不變,增加深度處理單元的方式進行升級改造。
通過對比分析表1中的設計進出水水質,升級改造的重點和難點為廢水的脫氮。在進深度處理單元之前,廢水已經過二級生化處理,廢水中的廢水的B/C較低,僅為1/3左右,廢水中多為難降解有機物。廢水中的BOD5/TN過低,僅為1左右,脫氮難度較大。考慮到排放標準要求TP≤0.5mg/L,為保證出水穩定達標,需進行化學除磷。
目前,深度處理常用的工藝主要有:①二級出水+混凝+過濾+消毒;②二級出水+混凝沉淀+過濾+消毒;③二級出水+混凝沉淀+過濾+活性炭吸附+消毒;④反硝化深床濾池工藝;⑤后置反硝化生物濾池+高效絮凝斜管沉淀工藝;⑥以膜分離為主的高級深度處理工藝等。
工藝①、②投資相對較低,但脫氮效果相對較差,出水穩定性差;工藝③以去除微量有機污染物、金屬離子、色度和病毒等污染物為主;工藝④脫氮效果好,但除磷效果相對較差;工藝⑤兼具脫氮除磷功能,投資費用較低;工藝⑥投資及運行成本較高,適用于對回用水質要求較高的深度處理廠,不適用于本工程。
結合北海市紅坎污水處理廠運行現狀及廠內用地情況,本工程采用后置反硝化生物濾池+高效斜管沉淀工藝作為深度處理單元的主體工藝。該工藝整體布置較緊湊、占地較小、一次性投資較低、可根據水質水量變化連續工作,出水水質較好,可根據進水水質調整不同的運行模式,運轉靈活,高效斜管沉淀池底部設置回流泵,使投加藥劑充分得到利用,節約成本。
一期、二期二沉池出水通過超細格柵后進入提升泵房,經潛污泵提升后進入后置反硝化生物濾池、高效斜管沉淀池,最后通過紫外線消毒后排入內港。工藝流程見圖1。

圖1 深度處理單元工藝流程圖
設置2套內進式網板超細格柵,柵隙2mm,超細格柵沖洗配套中壓沖洗泵2臺,高壓沖洗泵2臺。運行方式按時間定時和設定的水位差運行,由 PLC 自動控制,也可以現場控制。
設1座提升泵房,提升泵房面積436.5m2,池深6.0m,有效水深4.0m;配套潛水排污泵5臺,4用1備,單臺泵流量:2800m3/h;揚程:10.0m,功率:110KW,運行方式根據提升泵房內液位,由PLC自動控制,水泵按順序輪值運行,也可現場手動控制。
后置反硝化生物濾池處于非好氧狀態,通過廢水中的硝酸根離子給微生物提供氧,在反硝化細菌的作用下硝酸根離子跟污水中的碳源(BOD5)發生反硝化反應,在去除污水中污染物(BOD5)的同時硝酸根離子被還原成氮氣(N2)。由于廢水中的碳源(BOD5)較少,在進入后置反硝化生物濾池之前,需投加一定量的甲醇。
為保持生物濾池的活性及去掉部分固體懸浮物和污泥,需定期對生物濾池進行反沖洗。反沖洗采用氣水聯合反沖洗的方式,反沖洗水泵和鼓風機可供生物濾池共同使用。
后置反硝化生物濾池設1座10格,單格凈尺寸B×L×H=10.5m×6.0m×10.0m。
設計參數:單格濾池面積:63 m2;濾料厚度:3m;濾料尺寸:4- 8mm;設計濾速:13m/h;強制濾速:14m/h;反沖洗周期:48h;反沖洗用水量:1890m3/h;反沖洗用氣量:5670 Nm3/h。

圖2 生物濾池運行模式示意圖
單池配套防濾料流失裝置1套,L=6.0m,材質為不銹鋼和PPH;空氣布氣裝置1套,L=10.5m,材質為不銹鋼;電動閘板B×H=600mm×600mm,1套,功率N=1.0KW;配套濾板54塊。

圖3 生物濾池反沖洗模式示意圖
LHPS高效斜管沉淀池是混凝區、絮凝區、沉淀濃縮區和斜管分離區的組合體,集混凝、絮凝、沉淀、濃縮功能于一體,可代替功能單一的沉淀池。與傳統工藝相比,LHPS高效斜管沉淀池池體體積和占地面積大大縮小,可有效提高有機物和懸浮物的去除率。沉淀池設有污泥回流泵可將部分污泥回流,使投加藥劑得到充分利用,顯著提高絮凝效果,有效降低運行成本。
本工程設置4座高效斜管沉淀池,設計參數及配套設備如下:
單座凈尺寸B×L×H =15m×23m×7.4m
混凝停留時間:3min;絮凝停留時間:10min;沉淀池的面積:225 m2;上升流速:9.2 m/h;安裝斜管的面積:140m2;斜管上升流速:14.9 m/h
單座效斜管沉淀池配套設備:混凝攪拌器1臺,單臺功率N=15kW;絮凝攪拌器1臺,單臺功率15 kW(配有變頻器);導流桶1個;斜管面積:140m2;集油管根(DN 300,L=15m);刮泥機臺(直徑15m,0.75kW);回流污泥泵:2臺,1用1備,Q= 110 m3/h,H=2bar;剩余污泥泵2臺,1用1備,Q=25m3/h,H=3bar。

圖4 高效斜管沉淀池示意圖
設一座紫外線消毒渠,尺寸B×L×H=15.6×7.7×1.60m,有效紫外劑量為Dose = 22(mWs/cm2)。配套紫外線消毒設備2套,單套功率P=70KW。
設1座反沖洗鼓風機房,平面尺寸B×L=15.2m×13.2m,配套反沖洗鼓風機:3臺(2用1備),單臺風機流量2850 m3/h,揚程0.85bar,功率N=132KW。
設1座加藥間,平面尺寸B×L=17.1m×8.6m,混凝劑為聚合FeCl3,投加量為10.5mgFe/L溶液;配套儲罐2個,單個容積50 m3,配套投加計量泵4臺(3用1備),單臺泵流量Q=200 L/h,H=20m,功率N=5.5KW。助凝劑采用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0.5 mg/L溶液,配套聚丙烯酰胺(PAM)制備單元:2臺,制備容積4000L/臺,配套功率N=4.0KW;配套螺桿泵:5臺(4用1備),單臺投加泵流量Q=1500L/h,H=20m,功率N=7.5KW。
設1座碳源投加間,平面尺寸B×L=6.0m×8.6m,投加量18.0g/m3;配套甲醇儲罐:2個,容積50m3,配套甲醇投加泵:3臺(2用1備,變頻調速、防火防爆),單臺泵流量Q=300L/h,H=20m,功率N=2.2KW。
項目總投資約15324.00萬元,折合766.2元/m3;深度處理單元運行直接成本0.368元/m3,折合2686.4萬元/a。
北海市紅坎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藝運轉靈活、節能降耗、節約成本,處理出水可穩定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的一級A標準,可有效降低排入近海的污染負荷,顯著改善北海市地表水環境質量,有力維護居民的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