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越 趙靜 雷虹 劉玉芳 邢怡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今天,我國手機用戶已超過14億,手機軟件(APP)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APP早已進入人們日常生活、學習與工作的方方面面(任何人都可以通過APP軟件使用淘寶、微信)。在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應用移動APP學習軟件,可以為教學打開一條新路,變封閉式教學為開放式教學、交互式教學。
眾所周知,高職院校錄取的分數線一般低于本科院校。生源質量欠佳,錄取的學生基本上是無法考上“985大學”、“211大學”的高中生、職高生、中專生[1]。他們的基本功不扎實,許多人不熟悉電腦(有些學生甚至從未上過機);學生普遍缺乏計算機操作技能。另一方面,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陳舊,許多教師依舊習慣于以黑板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照本宣科地進行單向理論灌輸(“滿堂灌”),然后指導學生上機實習。學生在教師推動下進行被動式學習,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上機實習時間又短(課時緊張也是一個方面的原因),難以提高計算機實際操作技能(有些學生甚至利用上機玩游戲)。
教學離不開教師、教材與學生,也不能離開媒介。據教育學家們研究,媒介是教學四大元素之一。離開了媒介,學生就不可能全面獲取教師傳授的知識內容。
APP,是Application的縮寫,一般指手機軟件?,F在在高職院校,手機已經實現了人手一部的全覆蓋。手機發送信息方便快捷,方便學生隨時隨地向教師求教疑難問題。但通過手機進行的信息互動交流,只在一個學生對一個教師之間進行,而且限于短信字數限制,內容往往短小,無法詳細展開,更不能多人共享。面對學生們普遍性的問題,教師還可以群發短信;面對不同學生提出的許多不同問題,教師用手機回答就難以一一應付[2]。而移動APP的出現則解決了這些問題。移動APP學習軟件使用方便,互動多樣,可以實現課堂延伸,資源共享,方便教師開展交互式教學,也促進學生進行主動式學習。
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必須重視探究學習,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大膽猜想、大膽假設、制定計劃、設計程序、進行實驗,收集數據、分析論證、評估、交流,最關鍵的一條是師生之間與生生之間的交流[3]?!苿覣PP學習軟件可以大大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2.2.1 通過APP加強課前預習
首先,教師需要根據高職院校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高職學生們都喜歡玩手機)開發出移動APP學習軟件,再讓每個學生把該軟件下載進自己的手機里。然后,教師要把微課式教學與交互式教學結合起來,在學校網絡教學平臺上發布課件,并通過APP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為檢查學生是否進行了課前預習,教師可在課件中提出一些問題,待學生上課時回答)。學生通過APP學習軟件,登陸網絡教學平臺,自己觀看微課課件,了解重點與難點,從而提高了課前預習的效果。教師還應當組織學生通過APP開展生生合作,讓學生們在網絡平臺上互相討論、探究,直到掌握知識。
2.2.2 通過APP改善課堂教學與上機實習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銜接預習環節,不必再重復進行理論灌輸,而應鼓勵學生提問,問學生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而且教師要善于利用APP改善課堂教學:教師可通過APP學習軟件組織課堂搶答,鼓勵聰明的學生來回答其他同學弄不懂的問題,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突出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還可以通過APP軟件,讓全班學生為搶答的同學進行現場評分,這樣可以讓聰明的學生體驗到成就感,也讓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了課堂學習。
在上機實習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競賽: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計算機病毒的防治、熟悉Windows系統的操作,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利用WORD制作文檔、插入圖形,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用Excel制作表格,等等。然后,教師要通過APP的統計功能,對學生在上機實習時的表現進行數據統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層次,然后開展針對性輔導。
2.2.3 通過APP加強課后練習與復習
據德國心理學家研究:人的記憶存在規律性,呈現出一條遺忘曲線(圖1),在學習結束后的20分鐘,只能記住58.2%,而6天后只能回憶起13%;但只要在學習后1小時、12小時、1天、2天、5天后進行復習,則可以把知識牢牢地記住[4]。

圖1 遺忘曲線
一節課結束時,教師可通過APP軟件作業模塊向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鞏固、消化知識、布置作業時,教師一定要注意輕數量,不能搞題海戰術,重質量,但要適當加強學生學習的難度(APP有資料查詢功能,這不算為難學生)。有些學生在上機實習時,會對一些操作步驟想不明白,運用也不熟練。通過APP軟件,學生們可以反復觀看這些上機操作步驟,隨時進行復習。教師還可以通過APP對這些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個別輔導。
2.2.4 通過APP開展基于任務的小組協作
小組協作,是教師在教學中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活動,讓學生們互相幫助,既促進他人學習,又促進自己學習,依托整個小組的進步實現共同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教學方法深受世界各國教師的歡迎,中外教師們紛紛為這種教學方法點贊,稱它是21世紀以來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小組合作有利于學生實現差異性學習、靈活性學習、獨立性學習,有利于學生發展合作技能。—通過移動APP開展基于任務的小組協作,可以讓學生自己支配學習內容,還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自己培養學習的科學性,自己完善思維方式。
通過APP開展基于任務的小組協作,第一步:教師要根據先進生與后進生搭配的原則,將學生組成不同的小組,并提出具體任務(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任務),各小組的學生通過APP進行談論后,選擇自己比較拿手的任務。(移動APP可以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直接進行問答交流、討論、互動)。第二步,各小組利用移動APP,分析任務,并通過移動APP共享各小組成員的材料,大家共同協作,一起解決任務,進行成果匯總。第三步,各小組通過移動APP,互相對進行任務評價,從中評選出最佳方案。最后,教師要運用賞識教育法,盡一切可能尋找出每個小組任務成果中的可圈可點之處,并讓各個小組互相交流、借鑒(圖2)。

圖2 基于任務的小組協作應用
通過APP開展基于任務的小組協作,可以讓高職院校的學生們積極進行交流、互動,讓每一個學生都開動腦筋,學會自主學習與分析問題,并開展思想的碰撞,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在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應用移動APP學習軟件,開展交互式教學,打破了時間與地點的限制,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拉近師生、生生關系。所以,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