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經濟研究部
2019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六周年。六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為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地區)認同,正在成為一條全球化背景下各經濟體互利共贏的發展之路、增長之路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形象概括與精煉整合,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球、面向世界提出的重大戰略構想。“一帶一路”在2013年首次提出、2014年逐漸明晰,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六周年。六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為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地區)認同,正在成為一條全球化背景下各經濟體互利共贏的發展之路、增長之路。六年來,作為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交匯點,浙江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經貿往來日益密切,推動實現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2013年開始,溫州在印度商業中心孟買舉辦出口商品博覽會,2016年升格為“中國(印度)貿易博覽會”,有效帶動“溫州制造”特別是紡織品、鋼材、眼鏡、汽摩配、鞋服等傳統優勢產業產品的外貿出口。這是目前中國在南亞舉辦的最專業、規模最大的展會。
2014年11月,首趟“義新歐”中歐班列從義烏發往馬德里,全程1.3萬公里,途經8個國家。“義新歐”線路自開通以來,為中國和歐洲的經貿往來打開了一條新通道。
2015年6月8日至12日,首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投資貿易博覽會在寧波舉行。中東歐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區域,在“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中,中東歐16國占了1/4的數量。
2017年4月1日,中國(浙江)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自貿試驗區實施范圍119.95平方公里,全域設在舟山,其使命是推進油品全產業鏈投資便利化和貿易自由化。
2018年5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意見》《浙江省打造“一帶一路”樞紐行動計劃》,進一步加速培育新市場、配置新資源,一個互惠互利、對外開放的新格局加快形成。
2018年12月26日,浙江省“一帶一路”國際物流聯盟在杭州正式成立,首批成員單位100家,以外貿企業、國際貨代物流企業、船公司、港口、機場、鐵路等“一帶一路”貿易與物流服務供應商為主。聯盟成立后,將加大對“義新歐”中歐班列的品牌宣傳,在貨源組織、增設集貨點、統計監測等方面進行積極的嘗試和探索。
2019年4月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滿閉幕,各國政府、地方、企業等達成一系列合作共識、重要舉措及務實成果。發布的涵蓋6大類、283項論壇成果清單中,浙江亦貢獻了力量。寧波研發的“16+1貿易指數”、“寧波港口指數”、《海絲港口合作寧波倡議》以及在阿聯酋投資建設“一帶一路”迪拜站物流商貿綜合體項目入選清單。
如今,浙江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朋友圈一再拓展,來自各國(地區)的朋友們也頻頻在浙江聚首。目前,浙江已與80多個國家建立了423對友城合作關系,正加速連通東西——率先構建新平臺、配置新資源、開辟新市場、拓展新的合作領域,為古絲路續寫新傳奇,爭做“一帶一路”建設排頭兵。
浙江從平臺建設入手,以中國(浙江)自貿試驗區為龍頭平臺,全面推進寧波“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義烏國貿綜改試點,杭州、寧波、義烏跨境電商試驗區建設,同時啟動溫州全球華商、金華中非文化、青田華僑經濟等開放試驗窗口建設,不斷開辟外貿增長新契機。
以寧波舟山港為核心,世界級港口集群已經形成。2018年寧波舟山港年貨物吞吐量再超“10億噸”,連續第二年保持唯一“超10億噸”大港地位,已連續十年雄踞全球港口排名第一;2018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600萬標準箱,首次躋身世界港口前三強。圍繞打造“國際一流強港”的奮斗目標,寧波舟山港不斷加強與各大航運聯盟的業務合作,國際樞紐港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截至2018年底,寧波舟山港已擁有國際國內各類航線246條,比上年增加3條,其中干線120條。
“義新歐”中歐班列成為義烏小商品通達全球的物流首選。截至2018年12月31日,“義新歐”中歐班列已往返運行624列,發運貨物超5萬標箱。義烏中歐班列作為我國“一帶一路”早期建設成果,創造了陸上新絲路的“七個第一”,即:發送線路方向最多(9個)、換軌次數最多(3次)、歷經國家最多(8個)、滿載率最高(達100%)、發送增長速度最快(近倍)、班列吸引省市最多(8個)、商品種類最多(近2000種)。
溫州在“一帶一路”沿線區域已建成3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和1個省級境外經貿合作區,是全國擁有最多國家級境外園區的地級市。4個園區共入駐228家中國企業,帶動出口近8.8億美元,為推進傳統優勢產業發展搭建了國際產能合作平臺。此外,溫州還在俄羅斯、阿聯酋等國共建設了18個大型商業中心。
正如《浙江省打造“一帶一路”樞紐行動計劃》所擘畫的那樣,浙江緊緊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省高水平建設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總體部署,充分發揮浙江在區位條件、港航物流、數字經濟、跨境電商、全球浙商、改革創新等方面的綜合優勢,正不斷激活經貿發展新引擎,加快形成以“一區、一港、一網、一站、一園、一橋”為框架的“一帶一路”建設總體格局。
近年來,浙江不斷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與投資力度,打造經濟新“增長極”。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8年,浙江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總額達到43388億元;浙江吸引“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實際外資33.9億美元;2013年至2018年,浙江企業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額超過280億美元,年均增長31.1%,高出全國年均增長率26個百分點。2019年一季度,浙江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項目增長1.9倍;進出口額占全省外貿總值的33.5%,開辟了繼歐美日之后的又一重要外貿市場。

貿易活躍,離不開好的營商環境。2018年浙江頒發首批“品字標浙江制造”“一帶一路”認證證書,“一次認證、多國通行”,覆蓋印度、韓國、馬來西亞、俄羅斯等21個“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可減少產品出口的技術風險和市場壁壘,為浙江企業快速進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提供有效“通行證”。同時,浙江進一步創新大通關機制,全面實現“外資企業開工前審批‘最多跑一次’、一般項目開工前‘最多100天’”,設立首期規模達20億元的浙江絲路產業投資基金,緊盯全球優質產業資本和優秀人才、先進技術等資源,激發最澎湃的活力,凝聚最廣泛的力量。
貿易活躍,離不開好的發展平臺。中東歐博覽會、義烏進口商品博覽會……六年來,落地浙江的“一帶一路”相關展會成為市場信息交流的渠道,以及企業品牌、企業形象展示的窗口。2015年浙江全面啟動國際產業合作園建設以來,已建成浙江中德(長興)產業合作園、浙江中捷(寧波)產業合作園等19家省級以上國際產業合作園,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浙江投資提供了國際化的產業平臺。在網上,由阿里巴巴發起的世界電子貿易平臺(eWTP)正在加快建設。憑借物流、支付、通關、大數據方面的創新,浙企在“一帶一路”沿線加快布局,與沿線國家共享浙江在結算支付、智慧物流等跨境電商領域的創新發展成果。
新時代,新作為。依托“一帶一路”建設這個多領域、全方位的巨型發展合作平臺,浙江正全面融入世界經濟。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站在新起點上,浙江與“一帶一路”的故事還將不斷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