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麗
(濟南市兒童醫院神經內分泌科,山東 濟南 250000)
本次分析研究對象是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期間納入和收治的90例住院治療患兒,評估以及報道預見性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
本次實驗涉及的90例樣本來源于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期間納入和收治的住院治療患兒,分組研究依據是隨機數字表法,一組患者30例,實驗組1,女孩15例,男孩15例,年齡最大11.5個月,年齡最小1個月,中位年齡(15.54±2.54)天;實驗組2,女孩14例,男孩16例,年齡最大3歲,年齡最小1歲,中位年齡(6.21±1.02)個月;實驗組3,女孩16例,男孩14例,年齡最大11歲,年齡最小4歲,中位年齡(1.52±0.32)歲。驗證參比三組住院治療患兒一般資料,P>0.05,統計學不具有數據分析意義。
通過美國BD公司研發以及提供的Vialon材料產生的24G淺靜脈留置針進行處理,依據常規方式進行穿刺固定,完成輸液之后,以生理鹽水5ml進行封管處理。
觀察以及統計實驗組1、實驗組2、實驗組3住院治療患兒靜脈留置針部位選擇情況、并發癥發生率、留置時間。
以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本院診治的90例住院治療患兒涉及的所有數據資料,對三組住院治療患兒靜脈留置針部位選擇情況、并發癥發生率以率(%)的形式表示,采取X2檢驗,對三組住院治療患兒留置時間以(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采取t檢驗,P<0.05,統計學顯示計算研究意義。
數據計算顯示,和實驗組3住院治療患兒相比較,實驗組1、實驗組2的靜脈留置針部位選擇情況,P<0.05,統計學顯示計算研究意義。

表1 三組住院治療患兒靜脈留置針部位選擇情況對比研究
數據計算顯示,和實驗組2相比較,實驗組1、實驗組3住院治療患兒并發癥發生率顯著更低,卡方為67.1325/30.0000,P<0.05,統計學顯示計算研究意義。

表2 三組組住院治療患兒并發癥發生率對比研究
數據計算顯示,實驗組1住院治療患兒留置時間(5 6.5 4±3.5 4)h,實驗組2住院治療患兒留置時間(77.5 4±4.3 4)h,實驗組3住院治療患兒留置時間(11.58±4.24)h,P<0.05,統計學顯示計算研究意義。
小兒靜脈留置針具有套管柔軟、操作簡單等特點,在靜脈內套管留置時間過長,穿破血管比較困難,不僅有利于保護患兒自身血管[1-2],確保輸液的臨床安全,將患兒心理壓力有效緩解,而且對于患兒肢體活動比較方便;此外,護理人員因工作量比較大,采取有效方式將護理人員的心理壓力減少,有利于護理質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得到廣大護理人員和患者家屬的認可[3]。臨床護理過程中需要依據患兒年齡的不同,開展不同的護理,幼兒和嬰兒家長需要進行重點健康教育,及時和學齡兒進行交流,構建良好護患關系[4],并且詳細告知患兒家屬留置針的重要性和意義,護理和母乳喂養中不可觸碰留置針,防止發生穿破血管。幼兒護理中足部是主要位置,在留置針上套上小襪子罩,減少摩擦[5]。
本次數據顯示,實驗組1、實驗組2、實驗組3住院治療患兒在靜脈留置針部位選擇情況、并發癥發生率、留置時間方面具有P<0.05,的統計學數據采納比研究意義。證實,留置時間長的為學齡兒組,次之為嬰兒,最短的是幼兒。
綜合以上結論,為了有效安全的留置小兒靜脈留置針,護理人員需要具備有熟練且成功的穿刺技巧,并且依據患兒病情、年齡、血管等基本情況,對血管和留置位置進行合理選擇,對護理操作規范進行嚴格執行,將預防措施切實做好,不斷改進護理技能,具有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