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雄,譚結儀,曹秀芬,伍瓊文
(順德區勒流醫院,廣東 佛山 528300)
橈動脈位置淺表,易觸及搏動,不暴露隱私,患者易于接受,常常用于采集血氣分析首選部位。國內動脈血氣分析標本采集后穿刺按壓時間5-10分鐘,臨床上按壓針眼不出血為止。但老年患者血管特點、配合程度及護士按壓力度、時間不同會引起皮下淤血。為減少動脈采血引起的皮下淤血,節省護士按壓時間。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筆者對動脈采血后的皮下淤血作統計分析,采用經濟便捷的方法,減少皮下淤血的發生。
選我院呼吸內科需采集橈動脈血氣分析老年患者125例,其中男68例,女57例,年齡65-78歲。其中COPD 82例 ,肺癌20例,支氣管哮喘18例,其他5例。
①處于清醒狀態,可配合,家屬知情同意。②無凝血障礙,無血液系統疾病。③1次穿刺成功。
1.3.1 采血方法 本研究由5名5年以上臨床經驗,動脈穿刺技術熟練的護士統一操作程序,采用BD公司生產3ml血氣分析針。患者平臥,采血側上肢外展,手掌壓下,在前臂掌側腕關節上2cm,觸及搏動點最強處為穿刺點,常規皮膚消毒,并消毒左手食指,用消毒后的食指按壓固定橈動脈,右手持一次性血氣針,以15-30°向心方向 進針,見回血后停止穿刺,待采血量足夠后拔針。
1.3.2 按壓方法 常規按壓法:采血完畢后立即采用2根棉簽垂直于血管方向橫壓于穿刺點上方,按壓時間為10分鐘。膠布棉球按壓法:采血完畢拔針前先用消毒醫用棉球覆蓋穿刺點,快速拔針,然后用一條8-10cm膠布橫貼在棉球上,起到加壓固定作用按壓10分鐘。
護士采血后膠布棉球按壓法可減少患者皮下淤血的發生率,兩種方法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動脈采血后兩種按壓方法皮下淤血發生率比較
橈動脈穿刺后,膠布棉球按壓優于常規按壓,兩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按壓需要花費護士10分鐘時間,在按壓過程中由于護士按壓力度不均,護士勞累 ,及患者配合程度欠佳等原因,無法保證按壓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導致皮下淤血的發生。使用膠布棉球按壓法,能使按壓部位受力均勻,增加按壓面積,減少淤血 發生。而且膠布棉球是護士日常工作中常用的,隨手可得的,便捷經濟等特點,在穿刺按壓中可廣泛使用。還能節省護士按壓時間,無需等待在患者旁邊,減輕護士工作量,避免人力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