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盼盼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徐州 221000)
會陰側切是分娩中常用輔助手段,是指于產婦會陰部位做一斜形切口,預防分娩時會陰撕裂,盡最大程度保護產婦盆底肌肉,促使胎兒順利分娩。雖然,會陰側切對分娩具有積極作用,但是,會陰側切對產婦存在一定創傷,增加產婦身心困擾[1]。因此,在不影響正常分娩的前提下,采取可行的護理管理措施,降低會陰側切率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觀察規范化護理管理降低初產婦會陰側切率的效果,選擇120例初產婦作為對象且分成兩組進行研究,現在將結果總結如下。
選擇我院2018年1月至12月內接收的120例初產婦作為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各組占60例。所有產婦單胎妊娠,初產婦,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年齡20-40歲,排除不愿參與本次研究的產婦,排除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的產婦,排除精神障礙、耳聾啞巴、無法正常交流的產婦,排除依從性低的產婦。對照組60例初產婦,最小21歲,最大34歲,平均年齡(28.93±2.18)歲,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40.12±0.23)周。研究組60例初產婦中,最小20歲,最大37歲,平均年齡(28.45±1.92)歲,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40.01±0.31)周。兩組初產婦年齡以及孕周等基本資料通過數據分析顯示并無明顯差異,P>0.05,可分組研究。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模式,按照基本管理制度,執行操作。研究組采用規范性護理管理模式,具體方法如下:(1)根據產房實際情況,護士長統一計劃所有產房,落實人性化管理制度,明確劃分職責,將責任落實到人,要求各司其職,且相互配合,協調統一,強化助產人員的責任意識,秉承著嚴謹、認真、負責的態度,以飽滿的熱情開展日常工作,提高助產質量,減少差錯。(2)護士長定期或者不定期組織培訓,采取自主學習、集中討論、交流經驗等多種形式,督促助產人員不斷提升自我,熟練掌握助產技巧與技術,提升自我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更好地開展助產工作,降低會陰側切率。對于剛入職或者年輕助產人員,由經驗豐富且專業能力強的助產士帶領,通過針對性指導與幫助,讓年輕助產士盡快熟悉自己的業務,提升業務水平,提高專業素質,盡快適應這一角色,進而提高工作效率。(3)助產過程中,助產人員根據胎兒大小、會陰體長度及彈性,評估產婦是否需要會陰側切,經驗豐富助產人員再次復評,綜合評估之后,決定是否進行會陰側切操作。(4)制定有關會陰側切的敏感指標,每月對會陰側切率進行統計分析。(5)產科定期組織討論會,分享臨床經驗,提出需要注意的各種問題,旨在提升助產整體水平,為產婦提供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達到降低會陰側切率的目的。
觀察兩組產婦會陰側切發生情況,另統計新生兒窒息情況。
采用SPSS20.00軟件處理本次研究所有數據,其中,例(n)、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予以x2值檢驗,檢驗值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
通過數據分析顯示,研究組會陰側切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而組間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并無明顯差異(P>0.05)。詳細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觀察統計分析兩組對象會陰側切及新生兒窒息發生情況【n,%】
會陰側切是產科常用手術,促進胎兒順利分娩,擴寬陰道出口面積,預防因肩難產、器械助產等引起肛門括約肌損傷[2]。會陰側切術,屬于創傷性操作,分娩后,對產婦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響,因此,在條件允許下,盡量不實施會陰側切[3]。規范化護理管理,強調助產質量,提高護理人員助產技能,全程監控分娩,熟練掌握會陰側切指征,注重職業道德教育,強化護理人員責任意識,統一思想與認識,轉變服務理念,達到降低會陰側切率的目的[4]。產科護理管理中,采用規范化護理管理模式,有助于調動助產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通過健全人性化管理制度,落實以人為本的思想觀念,激發助產人員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督促其主動學習,提升自我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規范化護理管理中,激勵原理需強調精神激勵為主、物質激勵為輔的基本原則,引導醫護人員樹立講理想、講奉獻的醫風醫德,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另外,規范化護理管理模式的應用,對促進助產人員間情感交流具有積極作用,督促助產人員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本次研究顯示,研究組會陰側切率低于對照組(6.67% vs 28.33%,P<0.05),而組間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并無明顯差異(1.67% vs 5%)。可見,初產婦護理中,采用規范化護理管理模式,不僅可降低會陰側切率,而且新生兒窒息現象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廣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