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傲依
從教十多年,始終難忘那群孩子、那次經歷。
2011年4月,我參加了菏澤市教學能手評選活動。我抽的課題是五年級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出乎意料的是要到定陶區實驗小學去講課,這讓我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壓力。
在緊張的準備中,講課的這一天終于到來了。從全市選出的19位教師講同一個課題,規定一個班的學生分成三組,每節課由一組同學聽課,一天總共講9節課。我講上午第5節課,講課之前我與分配的20名同學有短暫的溝通。當我和那些五年級的學生第一次接觸時,看到他們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欣喜、一絲好奇。正是那種真實的情感流露,讓我內心的喜悅油然而生。在20分鐘的課前接觸時間中,學生與我都漸漸放松了心情,他們回答問題的聲音逐漸變得響亮,手漸漸舉高。盡管我沒有把握一定成功,但我堅信真實的課堂更精彩。我對孩子們說:“到階梯教室上課時,老師期待你們精彩的回答。老師相信你們會表現很棒!”
講課時間到了,學生陸續走進階梯教室。面對黑壓壓的聽課人群,我微笑著和學生交流,他們也沒有流露出緊張的情緒。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用眼神溝通,用心靈交流,漸漸我忘卻了那是比賽。
我的課是通過一個數學故事引入的:
“一位老爺爺把一塊地分給3個兒子。老大分到了這塊地的1/3,老二分到了這塊地的2/6,老三分到了這塊地的3/9。老大、老二覺得自己很吃虧,于是就大吵起來。剛好阿凡提路過,問清爭吵的原因后,他哈哈大笑起來,對他們講了幾句話,兩兄弟就停止了爭吵……”
學生聽得非常認真。
在教學中,我指導學生通過探索發現、感受規律、驗證發現、應用規律四個環節的活動,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培養他們發現規律、探求新知的能力。在活動中,學生從困惑到豁然開朗,對相等而不相同的分數的價值愈來愈清晰。
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學生的努力,他們專心聽講,認真地做每一道題。
快下課時,我對孩子們說:“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想對故事中的三兄弟說些什么?”孩子們有的說:“老大老二,你們別吵了,1/3和2/6是同樣多的。”有的說:“老大老二,你們需要學習,不然只會瞎生氣。”最后,有一名男生高高地舉起手,我請他發言。他站起來說:“我要告訴三兄弟,你們不要吵了,父母對你們的愛都是一樣的。”教室里頓時發出一片贊嘆聲,一些聽課教師不禁鼓起掌來……
每當回憶起這段經歷時,我內心都會生起美好的感受。我深切地體會到,教學需要一種真實的態度,一種讓孩子們體驗到愛的導向。這次經歷讓我發現,在數學教學中可以潤物無聲地滲透德育。
在后來的教學實踐中,我也不斷嘗試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我發現,滲透德育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自然而然、不留痕跡是最好的。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和接受能力,有機滲透,潛移默化,就可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本欄責編 曉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