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深化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發教育事業發展生機活力。這為我們解決縣域教育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指明了方向。
鄧州市地處豫西南邊陲,人口177萬,現有中小學校674所,學生28.8萬人,是一個典型的人口大市、教育大市。同眾多偏遠縣市一樣,當前,鄧州市教育發展也面臨著三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城鎮學校普遍存在大班額現象。鄧州市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共有5212個教學班,56人(含)以上的大班有975個,大班率達18.7%。特別是城區,742個教學班中大班達370個,大班率達49.87%。
二是農村學校教育資源相對薄弱。校園綠化美化不到位,學?;A設施跟不上,辦學條件差;體音美及計算機教室等功能室嚴重不足,圖書、儀器配備不齊。
三是教師缺編缺員現象普遍。按照現行編制標準核算,鄧州市28.8萬名學生應配備教師編制17764個,我們現有編制11851個,缺編5913個。
從2016年秋季開始,鄧州市在充分調研、多方學習的基礎上,決定在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推行學區制。鄧州市城區原有小學16所,分屬花洲、古城兩個辦事處中心校及教體局直屬;初中6所,全部為教體局直屬管理。推行學區制后,這一管理體制被完全打破:兩個辦事處中心校及6所初中、16所小學的行政機構全部撤銷。這22所學校與近年來新建、改建的城區5所學校,按照位置相近、強弱組合的原則劃分為8個學區,其中九年一貫制學區1個、初中學區2個、小學學區5個。學區歸市教體局直接管理,每個學區管理2—4所學校,設1名法人代表,原學校的人、財、物歸學區統一管理和使用。
改革成效立竿見影,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優質教育資源得以整合使用。如鄧州市思源學區的思源實驗校區為新建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硬件設施配備齊全,同學區硬件薄弱的六初中校區、十二小校區,在舉辦大型教學研究活動或體育活動時可以共用思源實驗校區的報告廳和操場。
二是師資結構得到調整優化。城區各學區根據校區需要,考慮學科短板、教師居住區域等實際情況,對學區教師進行統籌安排,優化校區教師結構,并開展小學科和短缺學科走教活動。
三是生源基本實現均衡分流。實行學區制后,各學區根據校區學位數量,按照就近入學原則,對學生進行合理分流,有效解決了大班額、擇校熱等問題。
在總結城區試點成功經驗的基礎上,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鄧州市在全市鄉鎮推行學區制??紤]到學校之間距離較遠,校長在管理上責任更大,農村學區制改革作出相應調整:執行校長法人資格不再取消,人、財、物統一方面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在農村學區劃分方面主要采取兩種類型:一種是先劃分區域,然后從區域內選擇一所資源最優的學校作中心小學,與其他學校組成一個學區;另一種是先在全鄉鎮確定資源相對優質的學校為中心小學,然后跨區域與若干薄弱學校組合成一個學區。在財務統管方面主要采取兩種形式:一種參照城區學區制模式,由學區統一管理;一種將學校辦公經費集中20%,用于學區集中活動,其余由各校自行支配。在教師使用方面,一種是全學區教師集中起來統一分配使用;一種是學校教師大體保持穩定,相對富余的教師進行學區內走教和統一調配。
據統計,實施學區制以來,鄧州全市參與走教教師共300余人,學區用于薄弱學校扶持資金達1500萬元,學區內的主題教研機制初步形成,學區間組織共同教研2000余次。
學區制改革是鄧州市實行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一種有效探索,總體來看為縣域教育事業穩步發展提供了借鑒。就推行成效來看,雖然對上述三個問題的解決有很大幫助,但仍然不徹底,需要在下一步重點做好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教育投入,擴充優質教育資源。這是解決當前問題的根本舉措。為此,2019年鄧州市借助深化學區制改革這一契機,規劃項目資金6.1億元,持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改善全市學校辦學條件。同時計劃投入專項資金,在城區建設一批學校,增加城區優質學位,解決大班額問題。在教師招聘方面,計劃招聘教師不少于700人,著力緩解教師壓力。
二是統籌學區項目和經費,促進學區均衡發展。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學區人、財、物管理模式,將學區年度教育經費及項目進行統籌管理和分配,一方面配強優質學校的教育資源,發揮好優質教育資源作用,確保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集中項目和資金,改善薄弱學校條件,形成強弱捆綁、融合發展的辦學模式,走集團化共同發展之路。
三是扎實開展走教活動,解決教師不足問題。將走教作為解決教師不足的主要形式,引導學區制訂詳細走教計劃,對于學區內走教教師,一方面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要求更多的教師加入走教行列;另一方面要對走教教師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激發走教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構建穩定的走教制度,真正讓走教成為改善薄弱學科教師不足狀況的有效途徑。
總之,學區制全面優化了我市的教育資源配置,調動了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充分激活了鄧州教育發展的一池春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進一步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不斷深化學區制改革,以實際行動讓縣域教育事業發展“出彩”。
(作者系鄧州市教育體育局局長)
(責 編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