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法
摘要:姓氏文化影響著地名文化的發展。姓氏文化影響了村落地名的命名方式。以姓氏文化為主的地名又對文化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地名文化與姓氏文化的關系密切,這為地名文化的保護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姓氏文化 地名 命名方式
中圖分類號:D6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0-0071-02
地名自古以來便是十分重要的一類特殊詞匯,地名發展至今已經不只具有簡單的指示地理區域的作用,而是變成了一種具有多重意義的文化符號。甚至這種文化符號已經深深地融入人們的精神世界,成為文化歸屬感的一種重要來源。從臨沂蘭山區的地名用詞,可以看出影響最大的就是姓氏文化因素。
一、姓氏文化對地名的影響
以沂蒙地區為代表的齊文化和以孔孟之地為代表的魯文化,遙相呼應,相互激蕩影響,共同形成了中國文化的兩大精神內核。中國一直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儒家文化中的宗族觀念更是一直深深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這在地名文化中便形成了地名中的姓氏文化?!兑拭傻貐^古地名研究》指出地名所承載的儒家文化形態蘊藏在沂蒙古地名的深層次意義中,千百年世代流傳。[1]P168
姓氏文化的發展對生活環境的安穩具有很高的要求,只有在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下才會發展出龐大的同姓宗族,如果長期處于顛沛流離的生活環境下,則連家族的延續都會成為問題。姓氏文化對鄉村的命名影響比較多。村莊剛開始時只是很少人的聚落,稱呼可能隨意性比較強,后來叫的人多了,叫的遍數多了,就形成地名。[2]以蘭山區李官鎮為例,李官鎮現在共有49個行政村,其中以姓氏命名的就有李官村、石家屯、張家寨、徐家官莊等16個行政村。通過這種現象可知,雖然歷史上的天災人禍將宗族分割得支離破碎,但宗族觀念從未淡化,即使舉族遷移,仍會在遷移至新地點后用家族姓氏為居住地命名。這就形成了這個地區的姓氏文化分布。
宗族觀念、姓氏文化等因素最顯著的體現便是村落的命名,從村落的命名中我們可以深刻體會到其對地方文化的影響。
二、蘭山區村落姓氏地名命名方式
為了增強各個村落的獨特性,同時也為了避免重復,用姓氏為地理位置命名并不只是簡簡單單將姓氏加在村名之前,而是有著多種命名方式。
(一)簡單將姓氏作為村名
此種命名方式比較直觀地體現出此村落的聚居人群的宗族所屬。例如半程鎮的趙家村、司家莊、楊劉官莊等??梢院苊黠@地看出這些村落是姓氏宗族的聚居地。其中像楊劉官莊這樣有兩個姓氏的名字并不多見。這種現象的出現應當歸因于歷史上的人口遷移以及中國文化的包容性,人口的頻繁流動導致了一個村落并不會只有一家姓氏。一般情況下,擁有多種姓氏的村落命名一般是以其中人數最多的姓氏為主,像楊劉官莊這樣兩個姓氏平分秋色的情況只是少數,甚至于還有更少見的三姓村莊,如李官鎮的三官莊。
(二)姓氏與地理特征組合
地名詞語同其他詞語一樣是由音、形、義三大要素組成的。它的“義”所反映的首先具有一定地理性,具有地形地貌的特征,比如“蒙山、梁丘”這樣的詞語,看到地名自然能夠聯想到相應的地形地貌特點。[1]P83簡單地將姓氏作為村落名稱很容易將許多同姓村落混淆,因此,許多地方在命名時便會將當地的地理特征加入。比如半程鎮的孫溝村,可以很直觀地了解到這是孫姓的聚居地且它位于溝狀地貌中。類似的地理特征名詞還有峪、坡、崮等。這樣的命名方式因具有極大的便利性而被廣泛采用。
(三)姓氏與方位詞組合
隨著社會發展,人口不斷增長,為便于管理,有的村落便會分為兩個,這時以姓氏為名的村落該怎樣劃分成為新問題。于是便引進了方位詞,在將一個以姓氏命名的村落劃分為二時,可以根據地理區域以及人數分布,在原有的村落名稱之前加上方位詞。如李官鎮的張家寨里村與張家寨外村、東朱里村與西朱里村等?;蚴窃诖迓涿凹由闲稳菰~“大”或“小”,比如李官村與小李官村,這種命名方式是以劃分后兩者的人數多少為標準來命名。
總體來說,受姓氏文化影響的村落命名方式是以村落主要氏族的姓氏為基礎,加以輔助字詞形成的,這種命名方式簡單便捷也易于接受,在山東地區乃至北方許多地區十分普遍。
三、姓氏地名的重要價值
姓氏地名是地名命名中一種重要方式,在地名文化發展中具有積極的作用。
(一)系聯家鄉情結,增強家族認同感
從地名的文化功能看,它記錄了社會的變遷,是歷史的化石,滄桑的見證,往往寄寓了當地的人情世態,是重要的城市文化資源。[4]家鄉情結自古便是中國人文化價值觀念里的重要一環,在許多古詩詞中都有體現。地名更是我們故土情結中的一個重要體現,地名不但是故鄉的名稱,更是游子們思念家鄉的寄托。體現著姓氏文化的地名尤其能激發人們對故鄉的認同感。強烈的家鄉情結有利于地區的穩定發展,對維持地區團結具有重要意義。
家族認同感是一個家族凝聚力形成的重要來源,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家族之所以保持完整,靠的便是家族凝聚力。一個以姓氏為命名方式的村落名稱可以使得同姓宗族緊緊團結在一起。這種家族認同感有利于家族的不斷繁榮發展,有利于發揮宗族的集體力量。地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歸屬感,凝聚人們的家族認同感。
(二)避免村落名重復,利于地名文化保護
雖然在以姓氏文化為主的命名活動中引入了許多輔助詞,但地名重復的現象仍然存在。因為輔助詞終究有限,但同姓氏的村落卻有許多。同時也因為近代以前區域命名活動的不互通性,導致了村落名稱重復現象嚴重。這種現象對當今社會的管理工作是十分不利的。隨著近代社會交通及通信技術的發展,村名重復極容易在區域管理時混淆。以姓氏命名的便捷性使得許多地方在重新登記地名時舍棄了古地名。為避免增加管理機構的工作量,也為防止地名文化的流失,村落的重新命名成為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國對地名文化的重要性還缺乏足夠的認識,保護意識淡薄。特別是在城市化建設、資源開發和環境整治中,古老地名隨意被更改和廢止的現象頻頻發生,致使許多文化內涵豐富的老地名變更或消失[1]P6。如果我們對古地名的保護不用心的話,不但會造成地名文化的流失,而且會導致文化歸屬感的減弱。這對社會主義新時代下傳統文化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地名依附于街道、建筑等實體存在,單純的名錄保護難以起到關鍵作用。老地名的保護必須與城市規劃工作緊密聯系,將地名與保護建筑、歷史文化遺產聯系起來,將地名與城市傳統文化傳承聯系起來,將地名與項目開發聯系起來,使傳統地名有所依、有所用。[3]地名的保護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四、結語
姓氏文化是中國文化傳承的一條重要紐帶,而地名文化同時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依托。當姓氏文化作用在地名文化中時,便形成了我們的文化歸屬感的重要媒介。從姓氏文化對村落的命名方式的影響以及對文化發展的影響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姓氏文化展現出的強大的影響力。但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地名文化正在漸漸流失,姓氏文化也隨著人口的流動而漸漸弱化。保護地名文化是當今的一個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苗守艷.沂蒙地區古地名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
[2]張穎.承德地名詞用詞特點初探[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8(8).
[3]馮雪,趙晉.以名付形,老地名鏈接老城更新與文化傳承[R].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2018.
[4]劉信.城市發展與城市地名的演變——兼議石家莊城市地名特征[J].城市問題,1998(6).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