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秋如 易愛軍 張勁琦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為會計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在對相關文獻進行歸集的基礎上,從國際化會計人才的內涵、特征、“一帶一路”倡議下會計人才培養現狀及成因、會計人才培養策略等方面對“一帶一路”倡議下會計人才培養的研究現狀進行了評述,并對下一步研究的方向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一帶一路”倡議 國際化 會計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9-0016-02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深入推進和我國“一帶一路”項目的深入開展,不同國家企業間的經濟與貿易往來愈來愈頻繁,給我國會計人才培養帶來了新的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優化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間的企業合作提供更多的優質會計人才,以便更好地服務于“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我國會計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圍繞這一核心問題,眾多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展開了研究,研究內容主要涉及會計人才的內涵、特征、“一帶一路”倡議下會計人才培養現狀及成因、會計人才培養策略等方面。
一、國際化會計人才的內涵
對于什么才是“國際化會計人才”這一問題,目前學界還沒有統一的標準。滕曉梅(2014)認為,“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國際化會計人才需具備如下四大核心內容,即職業標準、應用性、創新性和校企共育。這四個內涵要素之間具有內在的邏輯關系,職業標準是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的目標,校企共育是手段,應用性和創新性是培育的結果。陳麗蘭(2018)指出,國際化會計人才不僅應具有應用型、技能型的實際操作能力,能運用現有知識解決工作中的一般性問題,更需要具備能運用已獲得的或是新學的知識創造性地解決遇到的所有問題的能力,應能開拓性地開展工作,能在職業生涯中為社會作出突出而持續的貢獻。只有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并具備非凡的創新思維和出眾的創新能力,會計人員才能更好地適應國際國內環境的變化,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和新問題。綜合學界研究結果,筆者認為,所謂國際化會計人才,應是熟悉國際會計準則和不同國家的歷史和現實國情,具備良好的會計專業技能和良好的綜合協調能力的復合型會計人才。
二、“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現狀及成因
(一)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現狀
作為國際通用商業語言,會計在境內外企業金融合作、投融資、貿易往來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企業規劃、決策、控制、評價的重要依據。“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不僅帶來了新的會計就業崗位,增加了會計專業人才的就業機會,優化了會計人才的就業結構,提高了會計專業人才的就業收入,也給會計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國際化會計人才稀缺問題日益凸顯。楊亞柳、寧青青、劉紅軍、胡發剛(2018)認為,“一帶一路”帶來巨大商機的同時,也需要大量具有語言優勢的復合型、國際化會計人才,而當前,我國這方面會計人才還十分稀缺,需加快培育力度;王紅梅(2019)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的國家政策、財務稅收和相關法律法規都與我國存在一定的差異,我國雖擁有數量眾多的傳統會計人才,但國際化、綜合型的會計人才卻相對較少。高校每年都會向社會輸出大量的會計人才,但這些會計人才多是以核算為主的基礎會計人才,高端復合型的會計人才比重較低,具有較強會計決策力和管理能力的國際化會計人才更加稀缺。
(二)國際化會計人才短缺的成因
之所以會出現國際化會計人才的供需不平衡,既有國際會計準則不趨同的原因,也有我國現行會計教育方面的原因。葛曉琳(2018)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會計準則未能趨同,加之國際化會計人才庫規模小是導致會計國際化人才緊缺的主要因素;張嬈、耿詩璐(2018)則指出,會計國際化人才緊缺與我國會計教育國際化程度不足密切相關。因為會計是溝通各個國家或地區之間貿易往來的紐帶,對會計人才的培養如僅僅局限于我國的會計教育體系,則很難培養出高素質的國際化會計人才。目前,我國各高校的會計教育主要圍繞我國會計準則展開,對國際會計準則的介紹相對較少。語言方面,除英語之外的其他小語種,各高校的會計專業也極少涉及,這對于培養國際化會計人才無疑是一種阻礙。
三、“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路徑與策略
“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企業的經營環境在根本上發生了轉變,企業經濟主體的多元化和內部管理活動的多元化,對會計人員的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會計人員不僅需要具備寬闊的國際視野、較強的綜合能力和職業操縱能力,還需要掌握至少兩門語言并且了解相關國家的人文風俗。為盡快培育出更多“一帶一路”建設所需的國際化、高素質的會計復合人才,學者們就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的路徑和策略等問題展開了研究,并取得了較豐碩的研究成果。劉蓉(2018)認為,應結合“一帶一路”建設對會計人才提出的要求,注重對會計人員基礎會計能力、跨語言跨文化溝通能力、管理會計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培養,提高會計人員的國際化水平;左莉萍(2018)認為,“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應從課程體系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發力,構建國際化會計課程體系與師資隊伍,并進一步豐富會計繼續教育內容;朱維(2018)指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走出去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因此,應成立專門服務于“一帶一路”戰略的財務小組,并鼓勵高校與沿線國家合作,制定“一帶一路”實務導向型復合人才培養計劃,使一部分財務人員出了校門就能夠為“一帶一路”建設貢獻力量。同時,加強與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少數民族的語言優勢,加強與沿線國家之間的感情交流,促進涉外財務工作的順利開展。謝紅梅(2019)指出,國際化會計人才的培養應從如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要進一步完善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會計工作者只有具備極強的會計專業技能和業務水平,才能更有效地應對會計工作中的各種事件,從而在“一帶一路”倡議中進一步實現企業的目標,以充分發揮自身的管理職能。二是要培養會計人員良好的管理能力。具體而言,就是要注重對會計人員邏輯分析能力、判斷預測能力以及抉擇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培育。三是加強對會計人員道德行為標準培育。要加強對會計人才的道德培育,促進其自身職業道德修養水平的提升,保證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
四、文獻評述
“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中國企業參與國際貿易活動的機會越來越深入,對會計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校的會計人才培養只有基于“一帶一路”發展需求,不斷創新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并不斷創新會計教育方式,才能實現會計國際化教育的新突破,才能有效提升我國會計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升我國會計專業教育成效。從既有文獻中可以看出,國內學界對會計國際化人才培養問題已經比較關注,并在國際化會計人才培育現狀、問題,培育路徑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和成效,為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仍存在如下不足:
(1)缺乏定量研究。現有研究多為定性研究,缺乏對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方面的定量研究。下一步,應結合“一帶一路”倡議下企業對會計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從所需具備的能力和素質及教學方法、人才培養模式現狀等方面,對高效會計專業畢業生、教師、用人單位三大主體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并結合調查結果,摸清我國會計國家化人才培養現狀以及用人單位對會計國際化人才的需求,才能據此探尋“一帶一路”倡議下會計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模式和路徑。
(2)缺乏對比分析。現有文獻缺乏與國際先進國家之間的比較分析。只有選取國內部分有代表性的高校,將其會計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目標等與國際先進國家之間進行比較,才能全面了解我國會計國際化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不足,為提高會計學生的國際化水平尋找切實可行的措施。
參考文獻:
[1]滕曉梅.應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會計人才培養內涵研究[J].財會月刊,2014(18):121-125.
[2]陳麗蘭.會計專業創新人才內涵及實現路徑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2):170-171.
[3]朱維.“一帶一路”倡議下復合型會計人才的培養[J].金融經濟,2018(8):168-169.
[4]王紅梅.“一帶一路”倡議下復合型會計人才的培養[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1):174.
[5]楊亞柳,寧青青,劉紅軍,胡發剛.“一帶一路”視野下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建議[J].內蒙古財經大學報,2018(5):107-109.
[6]葛曉琳.“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問題研究[J].商業經濟,2018(3):115-156.
[7]張嬈,耿詩璐.“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我國高校會計教育發展方向探索[J].商業會計,2018(16):117-119.
[8]郭云麗.“一帶一路”戰略下企業管理會計發展的探討[J].財會學習,2018(17):10-11.
[9]馮朝丹.“一帶一路”戰略對會計人才的新要求[J].現代經濟信息,2017(14):199.
[10]李雅雄.新常態經濟的會計人才需求與會計高等教育變革[J].山西農經,2017(24):155-156.
[11]謝紅梅.“一帶一路”倡議下高職院校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2):64-67.
[12]劉蓉.淺析“一帶一路”倡議下會計人才的培養方向[J].全國流通經濟,2018(18):60-61.
[13]左莉萍.淺析“一帶一路”倡議與會計人才培養路徑創新[J].納稅,2018(10):218.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