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小康
摘要:本文首先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與“工匠精神”結合的現實意義,然后探索“工匠精神”與技能型人才培養之間的關系,接著分析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技能水平提高所面臨的現實困境,最后討論思想政治教育與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工匠精神” 技能型人才 校園文化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9-0145-02
目前高職學校的學生存在的顯著問題是綜合素質不高,具體來說,就是缺乏良好的職業素養,不僅技能水平有待提升,而且缺乏堅持不懈的毅力。部分高職畢業生工作態度懶散,思想方面不夠積極。為此,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不僅要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水平,還要培養其“工匠精神”。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工匠精神”結合的現實意義
“工匠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種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將“工藝精神”應用于對高職學生的教育中,會更好地培養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將來同學們參加工作,也能真正將“工藝精神”落實到產品制作中,進而提升中國制造產品的質量,中國制造業的技術水平也會明顯提高。“工匠精神”與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二者都對敬業精神有一定要求。體現廣大勞動者對制作品質的追求,同時也承載了廣大勞動者對事業的美好理想和不懈追求。“工匠精神”是寶貴的文化資源,會帶動國家、民族、社會、個人不斷進步,而且更是一種精神動力。對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這表明“工匠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效相互補充,二者融合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二、“工匠精神”與技能型人才培養
在目前的發展階段中,社會產業在不斷升級。我國的發展方向是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中國制造精益求精,促進優質產品的生成,同時也體現中國制造業的優質服務能力。對待工作一絲不茍,為客戶提供盡善盡美的產品和服務,這種價值追求的本質是高度負責。這是時代所迫切需要的,同時也是技術型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內涵。將“工匠精神”注入中國產業的發展中,推動國家社會加速前進。在中國技能型人才是促進產業發展的關鍵力量,培養技能型人才應當符合社會發展需求。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競爭能力,培養高素質的技能人才,要重點培養崗位人文精神。形成踏實鉆研、勤學苦練的良好職業態度。學生擁有“工匠精神”,自然而然就會擁有這些優良品質。[1]
三、思想政治教育與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養所面臨的現實困境
(1)缺乏對“工匠精神”的正確認識。當前高職院校的工匠精神文化建設還存在較大缺陷,不能從客觀上滿足自身發展需求。而且學校的人才培養所制定的目標也不夠合理。學校教育理念長期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作用,沒有真正認識到現代工匠精神的內涵。中國傳統的教育觀念是知識優于技能,各方人士更加看重高學歷、高文憑。在傳統教育意識的影響作用下,職業教育難以登堂入室。從中國當前的社會就業情況來看,現代工匠的代表是技術技能型工人,這些人群的社會地位并不高,而且薪酬待遇水平不優渥,成長發展路徑過于狹窄,所處職位的晉升機會也十分有限。這說明現代工匠的成長發展環境仍然過于困窘。因此,社會對“工匠精神”的價值認同有所不足。高職院校在培養技能型人才時,缺乏對“工匠精神”的正確認識。
(2)生源思想道德綜合素質有待提高。真正領悟并踐行“工匠精神”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取得這一結果需要學生有良好的綜合素質。作為高職學生應當對自己的專業有一份熱愛之情,并且高度尊重自己未來要從事的工作。為此需要進行更加全面的職業教育活動,并進一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當前高職學校本身生源質量不高,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夠科學,奮斗的目標也不明確。受教育者職業能力水平低是高職院校培養技能型人才所面臨的關鍵現實問題。生源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職院校的發展,管理學生難度較大,受教育者自身職業發展規劃不具體,制約“工匠精神”的快速形成。比如某學生就讀于高職院校,從小到大學習習慣不佳,而且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在學習專業知識時不主動,學習效果不明顯,所使用的學習方法也十分不科學。從整體情況來看,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學習紀律性不佳,常常在課堂上睡覺、玩手機。事實上這與學生自身思想也有一定聯系,在培養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工作中,也應該重視思想道德教育。
四、思想政治教育與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有效措施
(1)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工匠精神”。在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融入“工匠精神”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能夠有效優化學生的工作精神。校園文化建設增加“工匠精神”會在一定程度上優化學習生活環境,在舒適的氛圍中糾正高職學生偏頗的思想觀念。校園文化建設重在宣傳,可以選擇的宣傳方法有很多,比如某校創建報刊宣傳欄,為同學們深入剖析“工匠精神”,使得同學們在了解正確工作精神的過程中,不由自主生出一份敬佩之情,并漸漸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積極踐行。另外,學校也可以不定期開展知識講座活動,特地邀請一些社會上知名度高的專家名人,開展有意義的演講活動,通過面對面的思想交流活動,加深高職學生的認識。
(2)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活動中,致力于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將精益求精、堅持不懈的品質內化于學生思想,并逐漸成為學生的一種行為習慣。學生的專業能力是一種外在表現,而職業情懷和職業操守則是一種內在精神。將外在的能力和內在的品質有效結合,使得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有良好的表現。就高職院校本身的教育體系而言,有著十分明顯的系統性特征,在逐漸培養受教育者的“工匠精神”時,增加實踐活動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某高職院校堅持校企聯合,培養高職學生吃苦耐勞、刻苦鉆研的優秀品質,針對專業技能,具體開展實訓項目,在活動中逐漸內化“工匠精神”。
(3)引導學生轉變傳統思想觀念。在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與“工匠精神”培養時,要轉變傳統的觀念,培養學生鋼鐵一般的信念,培養同學們攻克困難問題的意志力。使其不斷在挫折失敗中變得更加堅強。理解勞動最光榮的真正內涵。堅決摒棄“勞心者治人,勞動者治于人”的守舊觀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重視培養高職學生的“工匠精神”,正確引導同學們的價值觀念,同時還要在日常學習中、班風班貌建設中弘揚“工匠精神”。教學過程的設計需循序漸進,突出因勢利導。[2]堅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品質與當代人的奮斗目標相契合,在提高高職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和專業技能水平時,應用思想政治教育和“工匠精神”應轉變思想觀念,使得學生從心里尊重自己未來所要從事的職業,并深刻認識到自身的真正價值。
五、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與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相關內容,認為當前高職院校領導和學生缺乏對“工匠精神”的正確認識。為此,提高思想教育水平,培養同學們的“工匠精神”,應當轉變傳統思想觀念,認識到技能型人才的真正社會價值,并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
參考文獻:
[1]劉衍誠.思想政治教育與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1):97-99.
[2]姚紅雪.工匠精神在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內涵及培養路徑[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12):27.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