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摘要:能源安全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經濟結構、社會穩定。當前,中俄兩國開展能源合作對雙方均有必要,并且存在著合作的現實基礎,但是兩國開展能源合作既有積極有利的條件,也存在負面的影響因素,需要對此給予綜合的考慮。基于此,需要通過加強對俄羅斯能源政策和發展戰略研究,擴大對俄羅斯能源領域投資以及加強中俄企業之間的合作來進一步推進和拓展中俄兩國能源合作。
關鍵詞:能源合作 能源安全 能源貿易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0-0204-03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單一的國際行為體在資源上已經無法謀求自身的資源供需平衡,合作共贏理念影響著各個國家行為體在國際社會中的抉擇。俄羅斯與中國在整個世界體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有著各自的位置和追求,雖然中俄兩國對能源領域在認知上存在不同,但是能源安全問題對于兩國的經濟發展都至關重要。中俄的能源合作有助于兩國發展雙邊關系,推動能源貿易往來,改善中國能源安全形勢。
本文從中國能源安全現狀著手,分析了中國能源人均不足的問題、能源近幾年總供給和總需求的變化以及中國能源的消費結構。闡述了在這些問題上與俄羅斯能源合作的必要性,進一步分析了在石油、天然氣、煤炭等領域與俄羅斯的合作現狀及影響因素,并進一步探討了中俄能源合作的未來。
一、中國能源安全的基本現狀
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和經濟轉型重要時期,同時也是中國能源結構、消費結構和工業化水平進一步優化的關鍵時期。在經濟全球化、環境保護、節約資源的國際大背景下,中國面對的能源問題要比發達國家曾經歷的要更加突出。
(一)人均能源資源不足、分布不均
2018年中國煤炭產量為35.46億噸,接近全球總產量的一半,位于世界第一位,遠超過美國的7.54億噸。中國石油儲量為1 015億桶,居世界第七位。中國天然氣可采儲量為5.44萬億立方米。但我國不可再生能源采儲程度低,資源不足,人均可采儲量遠低于世界人均水平,而且我國絕大多數資源都遠離我國經濟發達的省份,開采十分不便。這表明中國能源總量很多、但人均能源不足,分配不均。
(二)能源貿易逆差不斷擴大
飛速的經濟增長使中國對能源需求不斷擴大,中國能源貿易出口額不斷下降,進口額不斷上升。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由于中國積極融入多邊貿易機制,發展同世界各國的貿易關系,使得“中國制造”暢銷海外。強大的制造能力導致中國對各種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急劇增加,能源出口下降、能源進口增加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由于能源進口增速高于能源出口增速,導致中國能源貿易逆差不斷擴大。隨著中國制造業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能源貿易逆差額也越來越大
(三)能源消費結構矛盾突出
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主要是煤炭,煤炭所占比例多年來保持在65%以上。不過近些年來我國正在奮力改變能源結構,減少煤炭的所占比例。1978年,煤炭占中國能源結構的比重為70.7%,“十三五”時期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氣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0%,煤炭消費比重降低到58%以下。雖然有了一定改善但和世界平均水平仍有較大差距。
二、中俄能源合作概況
中俄兩國在能源領域具有較強的互補性,使中俄雙方對于對方而言都是比較重要合作伙伴。
(一)中俄石油合作現狀
經過多年的改革和中國自身經濟的進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能源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中國已經逐漸變成世界石油能源消費的大國,占有世界石油消費的很大比重,但在石油問題上俄羅斯與中國的聯系并不密切,中國對中東石油依賴遠比對俄羅斯的要大,見表1。
然而,面對當今世界的國際環境,也為了降低中國海上運油的風險與俄羅斯經濟下行的壓力,中國和俄羅斯在2004年開通了東西伯利亞至太平洋石油的管道建設,以及通往中國大慶分公司的管道。在國際油價下降之際,中俄增加了雙方合作。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俄羅斯石油工業受到了很大打擊,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和俄羅斯達成了石油貸款的合作項目。通過這些項目的開展,中國和俄羅斯的合作從石油的進出口貿易擴展到石油開采和石油精煉等領域。
(二)中俄天然氣合作現狀
中俄之間的天然氣合作為中國能源安全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截至2014年,中國已經成為俄方第一的天然氣合作對象。中俄雙邊天然氣合作資金已經達到了900億美元,中俄計劃在2025年達到2000億美元。到時俄羅斯將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向中國天然氣供應,此舉使得中俄實現了供需互補,既符合了中國對于清潔能源的需要,緩解自身天然氣儲備不足的問題,也帶動了俄羅斯經濟的復蘇,中俄相關的天然氣協議也將間接改善俄羅斯人口的就業問題。
(三)中俄煤炭合作現狀
俄羅斯是一個煤電,煤炭儲量極其豐富的大國,位于世界煤炭儲量的前列。煤的種類豐富,從焦煤到動力煤,各種煤分布齊全。隨著中國國內煤炭需求的增長和擴大,俄羅斯運輸到中國煤炭也出現了不斷上漲的形勢,中國和俄羅斯政府也就煤炭合作方式進行了討論。
2009年中俄定期會晤公報說,“中國和俄羅斯將發展在煤炭領域的合作,支持雙方在煤炭領域的企業資源的開發和加工轉換,支持兩國在煤炭和煤礦方面的開采,和兩國在煤炭工業設計發展的合作?!逼站┱疄榇嗣鞔_提出了增強地方經濟活力,維持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打算進一步通過立法、稅收、財政政策等方面賦予州政府更大的權力確保各個州之間經濟的協調發展,為中俄的煤炭合作創造更安全廣闊的平臺。
三、中俄能源合作的影響因素
(一)中俄能源合作的制約因素
1.俄羅斯內部對于中俄能源合作仍有疑慮
中國和沙俄在歷史上存在領土糾葛,中蘇之間還曾經出現武裝沖突。在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的今天,俄羅斯自身的經濟轉型卻并不成功,兩國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因此,俄羅斯對中俄之間能源合作心存疑慮,認為中國加強同俄羅斯能源合作可能會控制俄羅斯能源市場。同時俄羅斯國內仍有部分人認為中國崛起對俄羅斯構成了戰略威脅,俄羅斯應該謹慎對待與中國的能源合作,以遏制中國的崛起。雖然中俄高層領導人多次肯定中俄之間的戰略合作關系,但俄羅斯內部的反對聲音仍會不利于未來中俄能源的深入合作。
2.美日因素制約中俄能源合作
美國一直視中俄兩國為主要的戰略對手,對中俄兩國關系發展十分警惕,美國認為中國和俄羅斯的能源合作是對美國全球能源戰略和地緣政治戰略的挑戰。由于能源消費數量持續增加,中國在全球范圍內尋找能源合作伙伴,影響了世界能源格局,因此成為美國重點遏制的國家。碳排放、環境問題都是美國阻礙中國同其他國家進行能源合作的重要手段。對于中俄能源合作,美國通過加強和俄羅斯能源合作的方式加以阻撓。日本也是影響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國家。日本能源自給率很低,極度依賴國外市場,石油對外依存度在90%以上。日本市場也是俄羅斯能源未來重點的出口方向。同俄羅斯的能源合作上中日兩國處于競爭關系,俄羅斯同一方加強合作都會對另一方產生重要影響。為了同中國競爭,日本利用自身資金和技術優勢拉攏俄羅斯,積極參與俄羅斯的能源開發。中日之間的競爭使俄羅斯在對外能源合作時擁有更大的選擇權,處于較為有利的地位。
(二)中俄能源合作的有利因素
1.中俄能源合作的經濟基礎雄厚
從生產要素角度看,中俄兩國之間要素互補性較強,這是兩國進行能源合作的經濟基礎。能源對中俄兩國的經濟發展影響巨大。就俄羅斯而言,作為全球重要的能源生產國和出口國,能源產業發展和能源出口是拉動俄羅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而中國隨著經濟發展和市場規模擴大,對能源的需求急劇增加,在資本獲得長期積累的基礎上,反而能源成為較為稀缺的生產要素,越來越制約經濟發展。隨著中國能源對外依存度的不斷提高,需要保證一個穩定、安全的市場供應,急需拓展新的能源進口渠道,以改變能源進口過度依賴中東地區的局面。而俄羅斯同樣存在能源出口過度集中在歐洲和獨聯體國家的情況,在未來的能源貿易中同樣需要穩定、可靠的能源市場。
2.中俄能源合作的政治基礎良好
中國和俄羅斯互為最大的鄰國,一直保持比較良好的政治關系。特別是普京就任總統后,中俄關系穩定發展。目前兩國互為重要的戰略協作伙伴,高層交往頻繁,政治互信不斷加強,“俄中關系從層面上和質量上都處于史無前例的高水平”。在加強政治聯系的基礎上,中俄雙方還開展了“政府導向型”的經貿合作模式,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礎。在能源合作方面,中俄雙方建立了副總理級的能源談判機制,以促進雙方在能源領域進一步開展合作。在貿易領域中俄還積極通過外交途徑和雙邊磋商的方式來解決雙方存在的貿易爭端和摩擦問題,中俄雙邊貿易規模不斷擴大。除了高層對話機制外,中俄雙方不斷建立多元合作機制,從各方面為雙方能源合作提供制度保障??梢哉f中俄能源合作是雙方戰略合作在能源領域的具體體現,反映出中俄能源合作具有良好的政治基礎。
3.中俄能源合作的區位優勢明顯
和進口中東等地區的能源相比,中國從俄羅斯進口能源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中俄兩國在地理上毗鄰,擁有4 300余公里的陸上邊界線。中俄雙方開展能源合作能有效降低運輸風險、降低運輸成本,避免中國能源進口過度依賴遠洋航運的局面。俄羅斯遠東地區資源豐富,隨著該地區的能源開發和遠東港口建設,能夠大幅縮短能源運輸距離,具有成本和安全優勢。由于地理上的優勢,中國也能更加方便的加入到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開發上來,促進雙方在能源等各領域的合作。
四、加強中俄能源合作的建議
(一)加強對俄羅斯能源政策和發展戰略研究
目前俄羅斯能源政策已經比較穩定,曾發布多個有關能源政策和能源發展戰略的文件,中國應該詳細研究相關文件內容,把握俄羅斯未來10~20年的能源戰略發展方向,尋找雙方深化合作的契合點。同時中國還要重點關注俄羅斯東部地區能源開發政策,為參與俄羅斯東部地區的能源開發做準備。另外中國還要審時度勢,對俄羅斯能源政策的研究要具有前瞻性,及時評估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變化對俄羅斯相關政策的影響,降低俄羅斯能源政策變化可能對中俄能源合作的不利影響。
(二)擴大對俄羅斯能源領域投資
中國應加強對俄羅斯能源領域的投資,將中俄能源合作從簡單的能源產品合作推向全面技術合作和產業鏈合作,打造利益共同體。中國還應該積極加入俄羅斯東部地區開發,加大對這一地區的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雙方在勘探開發、管道修建等方面的合作。中國應該利用俄羅斯能源領域對資金需求,加大投資,使雙方的合作進入新階段。
(三)加強中俄企業之間的合作
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載體,通過貿易、投資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實現生產的國際化。在中俄能源合作的過程中,能源合作的主要參與者是兩國的大型國有能源企業,加強中俄能源合作要重視兩國能源企業的作用。響應中國政府提出的“走出去”戰略,中國的能源企業在非洲、南美洲和中亞等地區積極參與能源合作,取得良好效果。中國能源企業應該抓住俄羅斯東部開發的有利契機,加強與俄羅斯油氣企業的合作,從企業合作層面加強中俄兩國的能源合作。
五、 結語
中國與俄羅斯同為有影響力的世界大國,長期以來兩國致力于發展本國的經濟。新世紀以來,伴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能源問題在中俄雙方的經濟中越發占有重要地位。同時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從側面促進了中俄兩國的政治與經濟合作??梢哉f中國與俄羅斯的雙邊合作是大勢所趨。無論是便利的交通還是漫長的疆界,都為兩國的能源合作提供了極為優越的地緣政治條件、經濟條件。如果在推進合作進程的同時處理好雙方之間的關系,同時制定有效、高效的雙邊政策,運用多元化能源外交方式,彼此取長補短,就可以為兩國的經濟發展帶來最大的利益。
參考文獻:
[1]Liao X.The Petroleum Factor in Sino–Japanese Relations: Beyond Energy Cooperation[J].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2007,7(1):23-46.
[2]Paik K W.Energy Cooperation in Sino-Russian relations:The Importance of Oil and Gas[J].The Pacific Review,1996,9(1):77-95.
[3]彼得貝克.普京發現權力之道在于控制石油[N].華盛頓郵報,2004-08-11.
[4]曹亮.中俄能源戰略合作全面深入,油氣供給速度加快[J].國際新聞,2006.
[5]崔民選.深化能源體制機制改革完善能源價格形成機制[R].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3.
[6]羅英杰,常思純.俄羅斯能源外交淺析[J].國際政治,2004(2).
[7]R茲寧.國際能源政治與外交[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8]中國“四大能源進口通道”大格局成型[EB/OL].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09/28/7037314.html.
[9]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6[EB/OL].www.bp.com/statistical review.
[10]林躍勤.未來中俄能源合作突破瓶頸的途徑[J].天然氣經濟,2006(3):10-12.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