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奇穎
摘 要:鄭愁予是我國現代詩人,詩歌婉約細膩,兼具傳統與現代之美,《錯誤》是其代表作。本文將深入解析《錯誤》中所蘊含的傳統與現代的內涵及意義,感受詩歌的情感張力及藝術魅力。
關鍵詞:鄭愁予《錯誤》 傳統現代
中圖分類號:I20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6-0-01
現代詩人鄭愁予被稱為“中國的中國詩人”。他的詩歌極具古典意蘊和現代意識,有著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情絲裊裊的情感對白,欲語還羞的婉約情韻。在詩人那些或曲折,或婉約,或清新的詩歌中,我們看到了古典與傳統的完美契合。《錯誤》就是這樣一首經典詩作。它將中國古代閨怨詩和羈旅行役詩巧妙地結合起來,刻畫了兩個鮮明的文學形象:獨守深閨的女子和羈旅途中的游子,是一首講述著一個永恒、美麗的中國故事的中國詩,一首以江南小城為核心意象,蘊含思念與寂寞之情的,意境幽美深婉,筆調真摯細膩的中國詩,一首融匯了古典氣韻與傳統韻致的中國現代詩。《錯誤》中的傳統與現代因素從以下幾個方面呈現出來。
一、內容的傳統鋪陳與現代凸顯
《錯誤》講述了一個關于“錯誤”的深切凄婉的動人故事。鄭愁予用他絕美的筆觸為我們娓娓道來:早春三月,浪跡天涯的“我”從一個美麗的江南小城騎馬走過。小城里有一位女子在癡心地等待遠去的愛人回來。她靜靜地等啊,等啊……她聽不到青石道上心愛人的腳步聲,就帷幔不揭,心扉緊閉,宛若這座孤寂的江南小城。直到她聽到達達的馬蹄聲,臉上才浮現了如蓮花盛放的笑容。可是“我”卻不是她要等待的歸人,只是一位過客。女子剛剛展現出的笑容就如凋零的蓮花花瓣一般,消失,逝去。
《錯誤》選用了中國文學中傳統的羈旅、閨怨題材。傳統的羈旅詩大多描寫了在外漂泊的游子,借助詩歌表達對故土、親人無盡的思念,對仕途不順的惆悵。《錯誤》飽含的羈旅情懷,通過現代的方式在華美的字里行間中漸漸地凸顯:“打江南走過”的“我”騎著馬兒,走過小城的青石板,留下“達達”馬蹄聲,頗有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的悲涼意境,但多了些輕柔和清雅。詩人用“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來作為詩歌的結句,沒有溫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的悲涼凄苦,反而用自嘲這種現代典型的寫作方式表達著豁達樂觀。
中國傳統的閨怨詩抒發了棄婦或思婦的憂傷及少女懷春或思念情人的感傷。從內容上講,《錯誤》傳承了古典詩詞中的閨怨主題,但是這種傳承不是簡單內容上的繼承,而是一種現代意義的凸顯。作品不是如李清照閨怨詩般的自抒怨情,也不是單純把男性詩人身份隱藏起來描寫女性閨怨,而是在詩歌中塑造了一個新的角色“我”,一個旁觀者,一個過客。詩人巧妙地把一個男性旁觀者融入進了一首寫女性的閨怨詩中,用男性詩人獨有的筆端寫下了這一首情境高度融合的閨怨詩。所以,《錯誤》保留了傳統詩歌內容上的鋪成,也采用現代寫作的手法、技巧使詩歌兼具現代意義。
二、形式的傳統表現與現代創新
《錯誤》既講究古代詩歌的押韻,又縱情恣意,打破律詩對詩句字數的嚴格限制。全詩共九行,分三節,行文輕柔雋永,藏匿了縱橫兩條線索。層次清晰,顯而易見的縱線是從大景到小景。詩歌開篇兩句用秀美的江南為背景,再將鏡頭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打破一片寂靜的馬蹄聲上。從橫線來看,詩歌的首句“我打江南走過”以一個短句的形式與末句是“過客”不是“歸人”做了前后呼應;“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是一個長句,季節更替,陷入等待;“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兩個短句與“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一個長句交織在一起,綿延了思婦內心的悲涼與感傷。長短句的交疊、更替表現了詩歌結構形式的現代性,更把詩歌的感染力推到了極致。這種結構形式上的變化,不是詩人刻意而為之,而是詩人情之所至的創新,在增加詩歌傳統表現的基礎上使詩歌更具時代印記。
《錯誤》這首詩將鄭愁予深厚的文學素養表現出來,詩歌如此的素雅、清新,詩歌語言、句式在傳統上的革新,更將詩歌含蓄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細品詩歌,詩中“美麗的錯誤”一句寫得最為討巧,給讀者“柳暗花明”的頓悟感。因為有前文“達達的馬蹄”聲帶來的希望,所以才有不是“歸人”是“過客”的失望。這短短的幾句話在詩中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并且充分地表現了思婦心理的變化過程。用“美麗”一詞來修飾“錯誤”,起初覺得用得牽強,這樣想來合情合理,自然貼切,不僅表現出傳統詩歌的含蓄、委婉,也體現了語言的現代創新。
三、意象的傳統表達與現代張力
《錯誤》這首詩中包含了很多重要意象如:“江南”、“蓮花”、“東風”、“柳絮”、“春帷”、“馬蹄”等。這些意象在中國傳統詩詞中,被文人墨客反復吟誦,是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強烈傳統情感和古典意蘊的意象。你可以想見,當詩人將這些突出的意象巧妙地集中在一首現代詩中,并且形成意象群時,現代張力將以一種怎樣的傳統氣息撲面而來!詩一開篇,就寫到“江南”。江南,一個極具中國傳統氣息的地方,一個讓遠去的游子,無限低徊傷感的家,現實生活中也是詩人的故鄉。“憶江南,風景舊曾諳”里的念念不忘,“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里的期許盼望,“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里的歡樂喜悅。江南,讓多少古代文人魂牽夢縈。“我打江南走過”,詩人通過“江南”二字,架起了傳統與現代的橋梁,使詩歌內容兼具傳統與現實意義。“蓮花”又是一個核心意象,借“蓮花”來描寫女子的容顏的美好和心靈的純潔。“容顏如蓮花的開落”將“蓮花”動態化,來比喻現實生活中時間易逝,女子青春易失,容顏易老。
詩的第二節,作者又連用了一系列意象沖擊著讀者的心靈,這些具有濃厚傳統情懷的意象在現代情思疊加下更顯現代張力:“東風”是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中容顏凋敝的傷懷;“柳絮”是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中的濃濃哀愁;“春帷”是周邦彥《滿江紅》“攬衣起、春帷睡足”里美好的閨中生活;“馬蹄”是劉長卿《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馬蹄”里思念不舍的情懷。
結語“美麗的錯誤”更讓人想起陸游絕代名詩《釵頭鳳》里嘆惋的“錯,錯,錯。”人生的一次邂逅,終將不是“歸人”,是“過客”,雖然凄美、孤寂、蒼涼,卻是生活真諦。所以,《錯誤》里沒有哀怨,有的是對現實的坦然面對:當你不能改變結果時,就好好享受這個“錯誤”吧!古典意象的現代性在詩人的筆尖流露,使詩歌在充滿現代張力的同時也喚醒了讀者的傳統思緒。
四、情感的傳統情意與現代情懷
《錯誤》是一首思婦盼歸人的閨怨詩,也是一首游子思鄉的羈旅詩。但詩歌除了表達女子對愛人,游子對家鄉的深切思念之情外,還表達了詩人真正的內心情感。
鄭愁予從小和父母親生長在祖國大陸,直到一九四九年,鄭愁予一家人遷居臺灣。在異鄉,成長背景不同而引發的文化沖突,使鄭愁予的內心充滿了糾結:渴望回家希望的破滅,內心深處極度的孤獨,對家鄉的深切思念……一切如同一把身心的枷鎖,束縛著他想要回歸卻無法回歸的心。《錯誤》這首詩發表于詩人到臺灣后的第五年,正是他思鄉情感最為濃烈的時刻。他沒有用狂風暴雨般的情感宣泄,卻選擇用輕淺語調向讀者講述隱藏在詩歌深處的內心情感。細細品讀詩歌,我們不難看出,詩中的“江南”正是他的家,是他無限懷念的故鄉熱土。詩人用他真摯的筆端流露出對家鄉深切思念的同時,也是對“美麗錯誤”這一歷史問題(離開大陸去臺灣)的反思。他期待“達達的馬蹄”聲帶來的不是希望的落空,而是祖國早日統一變成現實。傳統的思鄉之情,在現實情感的推動下造就了詩歌獨特的現代情懷。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是詩人渴望自己能夠早日成為祖國母親的“歸人”而不是“過客”。
雖說《錯誤》是一首羈旅、閨怨詩,詩中充滿這類傳統詩歌所蘊含的離愁別緒,懷念不舍。但這些情感并不是這首詩的唯一情感主線。詩歌,是詩人情感的真實流露。詩人鄭愁予巧妙地將現實意義賦予詩歌主旨,現代情懷在傳統詩意的主線下逐漸顯現。
《錯誤》具有濃郁的古典情韻與傳統意味,而詩人的現代情思又通過現代技法凸顯在詩歌字里行間。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形成巨大的張力,使《錯誤》綻放出耀眼的華彩,閃耀在中國現代詩歌的星空。
參考文獻
[1]楊牧.鄭愁予傳奇[M].傳統的與現代的.臺北:臺北洪苑書店,1982 增訂版.
[2]王澤龍.中國現代詩歌意象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3]鄭敏.中國詩歌藝術的古典與現代[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31.
[4]李怡.中國現代新詩與古典詩歌傳統[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