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
摘?要:提高大學課堂教學質量是當前高等教學改革永恒的話題,而大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則是提課堂質量的有效手段。但目前高等院校課堂中仍存在著教師成為高等院校中的唯一“表演者”、課程考核不注重過程評價、學生只注重整個學期的后幾周課堂教學等現象。為此,應從教師的課堂教學手段的改進、學生的自身職業規劃的建立、課程提高過程考核比例和注重學生差異依據學生自身特點教學四個方面加以應對。
關鍵詞:大學課堂;教學;參與度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4.080
在目前大多數的高等院校中,基本上都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老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聽講為輔。任課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非常的少,這就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后果,學生在課堂中只是被動的聽講,完全不能集中精力聽課、思想開小差、“身在課堂,心在外”的現象非常突出,更有甚者哪些對課堂內容完全沒有興趣的學生,在私下玩起了手機。而老師也不能夠完全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掌握,達不到具有針對性教學的目的。為此,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已經成為當前高校關注的問題。
1?大學課堂教學的現狀及原因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和在校大學生規模的擴大,提高大學生參與教學的程度在其教學質量中的重要性也顯得日益重要。在大學的課堂中,理論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但實際上目前高等院校中的課堂本末倒置,教師卻成為了主體,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教師成為高等院校課堂中的唯一“表演者”
在目前的高等院校中,多數大學課堂成為了教師“表演”的舞臺,教師一個人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演講,而坐在下面的學生除了幾個真正想學習的在聽講以外,其余對課程不感興趣或者不想聽課的學生都是呈現一種無所謂的狀態,還有些學生干脆坐在教室的后排低頭追劇或討論著當下流行電視劇的情節,以至于造成了課堂教學質量的低下,出現低效或負效的現象。
1.2?課程考核不注重過程評價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高校改革研究的不斷深入,大學課程特別是應用性課程應具有一定的活力,雖然眾多大學在進行大學課程教學時采用多媒體教學或其他互動教學,但是仍然擺脫不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即老師講授陳述,學生聽講做筆記。這種傳統的教學在課程考核方面也呈現了較為原始特征,如將成績分為以下幾部分:出勤考核,作業考核或者筆記考核和期末考試等。但綜合現有的研究顯示,這種考核仍沒有注重過程考核,仍然以應試教育為主,并且如果是考試課程的話,平時成績占據的比重仍然較小,最終還是期末一考定乾坤。
1.3?學生只注重整個學期的后幾周課堂教學
由于大多數學生不僅缺少對自身的職業規劃,而且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因此,學生并不注重系統的學習課程,而是遵守著“六十分”的原則,覺得能拿到學分畢業就行了,考高分沒用。這也造成了大多數大學生在整個學期前幾周的課堂中遲到,早退和缺勤的現象非常突出,還有些學生忙于校外的兼職賺錢,從而忽略了文化課的學習,這在畢業班的情況尤為突出。
綜上所述,目前高等院校課堂中存在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樣的,但課堂教學質量滯后,學生不參與課堂教學無疑是其重要原因。具體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教師對所承擔的課程教學觀念沒有與時俱進,教學方法相對比較單一,且存在部分教師照本宣科的現象,不看重與學生的交流,不注意對學生自身職業規劃的引導和思維能力的培育。第二,高等院校的考核體系不完備。課程考核是檢驗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然而當前大學課程的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試為主,考核內容也偏向于對學生知識點記憶,并不注重對掌握其過程的考核和運用?;诖?,學生只要重視整個學期的后幾周,特別是考試前兩周進行突擊的死記硬背去應付考試,也能夠起到六十分的效果,這也造成了“學一門考一門忘一門”的普遍現象非常突出。
2?提高大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度的措施
2.1?課堂教學要深入聯系生活實際和學生未來職業規劃
要想吸引學生對課堂的興趣,教師應在課堂中最大限度聯系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第一,教師可以根據所教授的內容設置虛擬的仿真情景,營造實際工作中氛圍,積極為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創造條件。另外,也可以設置一些與實際工作和課堂教學交叉的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參與,盡最大的努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第二,教師可以聯系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案例,針對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大學培養學生最終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適應社會實際需要。而案例式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對實際的案例分析,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趣味性,通過具體的案例教學分析,學生能夠增強自身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引導學生規劃自身的職業目標,了解未來的職業需求和今后的工作需要,讓學生從心里認識到所學知識是為將來工作的需求,從而從學生內心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2.2?聯系學生自身的職業規劃,明確課堂學習目標
教師要聯系專業的實際需求,根據學生自身的職業規劃,有目的性的進行學習。在課堂開始階段,要讓學生明確本課程的目標是什么,以及通過什么樣的途徑可以達到。最基本的也要讓學生明白本課程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是那些,更要讓學生通過學習學會并理解基本的理論知識,最終能夠達到基本解決實際工作中“定義”某個概念、“識別”某種因素、“評估”某工作遇到的挑戰以及其他相關目的。
2.3?提高學習過程考核比例,增強學生參加課堂教學的壓力
首先,在學期的第一次課堂上應明確本課程的考核方式,比如,可以把課程分為若干個知識點,重點是什么、難點是什么、本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應該掌握哪些知識點等等。其次,應該明確每個知識點應如何進行考核,比如寫論文、分組討論、小測試等。還有可以增加教學課程的期中考試,降低課程期末考試成績在總考核中的比例。第三,不要進行期末考試前的重點內容輔導,可以進一步嘗試建立本課程的期末考試試題庫,實施教考分離,以便客觀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后,在課程平時成績的考核中要拓寬考核范圍,不能僅僅用考勤或作業來決定。尤其要強調學生的課堂專注力、案例討論的參與度等等。另外,教師要做到獎懲分明,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增加課堂教學質量。
2.4?注重差異,依據學生自身特點教學
因為每個學生具有不同的差異,學生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樣的,由此也導致了他們課程喜歡程度的不同。如在宏觀經濟學或微觀經濟學的課堂中上一般要求學生的數學基礎要扎實,否則就會對這些基礎課程聽著非常吃力;再如國際金融課程中,如果學生對宏觀經濟學、金融學等相關前期課程掌握得不好,同樣也會導致學生對國際金融課程不同程度的喜好。為此,就要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改善自身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課程的興趣和熱情,為此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首先,授課老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手段進行觀察,發現每一位學生對本課程的接受程度,喜歡、不喜歡還是討厭。為此,授課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堂表現認真觀察,對學生個體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在授課中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授課教師要針對學生個體對課程的接受程度,在授課中采取分層教學和個別指導等不同的教學手段,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對本課程能有較深的理解。而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要多鼓勵,少批評,真正從心里幫助學生、關心學生、理解學生。尤其是對于課程基礎知識能力差的學生,授課教師更要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從點滴進步中得到滿足,激發他們對本課程的興趣,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心態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并獲得知識和樂趣。
3?結論
高等院校課堂質量的好壞將直接關乎著大學生的培養質量,而提升大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度是提高大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為此,今后大學教師應注重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要在講課中不斷的進行改革反思,總結經驗,采用較為靈活的授課方式,不能一味的進行“個人表演”,挖掘適合自身且貼近學生生活和實際工作的方式方法,切實增強大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趙輝.影響大學生課堂參與的關鍵教學因素——基于學生視角的問卷和開放式調查[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7,(4):34-39.
[2]?黃河.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實踐與思考——以淮南師范學院為例[J].現代交際,2018,(8):194-195.
[3]?張婷婷.高校學生參與式教學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6):141-142.
[4]?王金蘭.高校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5):27-28.
[5]?何秋潔.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公司金融課程考核改革研究與實踐[J].現代商貿工業,2019,(2):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