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青
摘 要:本文主要以 芻議“互聯網+”時代影視節目編導社會責任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影視節目編導的重要性為主要依據,從面向社會,服務大眾、傳播新興知識與文化、做好傳播者與守望者這幾點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提高影視節目編導應用效率。
關鍵詞: “互聯網+”時代 影視節目編導 社會責任
引 言
基于“互聯網+”時代下,加強影視節目編導社會責任至關重要,其不但是滿足社會公眾實際需求的基本條件,也是推動我國影視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關鍵點。為此,相關部門需給予影視節目編導社會責任高度重視,通過多元化手段,將其存在的實效性發揮出最大化,為影視行業未來發展開辟新高度奠定堅實基礎。本文主要分析“互聯網+”時代影視節目編導社會責任,具體如下。
1.影視節目編導的重要性
實際上,影視節目編導是影視事業發展的衍生物,指的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體,具有較強的制作能力與策劃能力,全面的把所需內容安排團隊通過語言與形象在作品中展現出來的對象。其工作為明確影視節目主題思想等,最后審核完成的影視節目。
由此能夠看出,影視編導以為一個統領者與主導者。影視節目編導具有較強的雙面性,給社會現實和時事政治服務的基礎上還需具備一定的藝術性。影視節目編導為藝術創作的主要領導者,掌控著創作方向和思路,引導集體一同完成目標。另外,還是作品的締造者,同作品深度與走勢息息相關。影視節目編導還同節目水平有莫大聯系,決定了影視機構未來發展情況。而影視節目質量雖同編導綜合素養有關,但更為主要的是影視編導的社會責任觀念,因其是影視節目制作的主線,決定服務對象與作品方向。影視編導只有制作出優良的節目,在保證收視率的同時,增加運營機構的經濟效益,才會在繁雜的市場中生存下去。因此對影視編導的社會責任理念研究,對在互聯網時代影視節目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2.“互聯網+”時代影視節目編導社會責任分析
2.1面向社會,服務大眾。社會公眾為藝術評價主體,還是藝術家服務的主要對象。基于此,在互聯網時代,影視編導需對社會公眾的興趣特點與習慣進行全面了解,以大眾興趣當作節目選題標準、大眾需求為傳播目標等明確節目風格,如此才能做出群眾喜聞樂見的影視節目。另外,從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為影視節目發展的主要動力。社會公眾為應試節目主要的受眾。而互聯網的交互性和開放性為影視節目發展帶來了新契機,給影視編導提供了社會工作的建議與看大。眾多作用在網上被大浪淘沙,最終被人熱捧的一定是能夠引起公眾情感共鳴的作品,或是所需的精神食糧。編導通過互聯網窗口,制作更多優秀作品,滿足社會公眾心靈交互的升華,反之,電視節目制作隊伍特別是編導利用互聯網,掌握群眾對影視節目的需求,在創作中,融合觀眾意見,努力提高作品質量,如此才能保證影視業健康穩定發展。
2.2傳播新興知識與文化。在知識時代下,社會公眾只有不斷學習,做到與時俱進,才能跟緊時代發展的腳步,不然會被社會淘汰掉。但是目前社會公眾生活壓力巨大,生活節奏巨快,很少有時間接受系統的文化、知識訓練,他們只能應用假期通過傳播平臺學習與掌握他們所需的內容。影視節目是新媒體的核心組成部分與社會公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給社會公眾提供他們需要的思想意識與先進文化至關重要。
一方面,影視節目編導為文化傳播者,在節目制作中,應用互聯網技術,收集有關資料,通過準確的判斷力,把目前新興技術與信息呈現給社會大眾,以傳播新技術、豐富群眾知識文化為中心。例如觀眾通過鳳凰衛視“一帶一路”、CCTV-10的“走近科學”等節目,能夠第一時間了解一帶一路與引力波等新信息。
另一方面,編導要具有較強的文化知識,從迎合大眾變為引導大眾。節目編導需端正態度,對作品進行準確的文化定位。在影視節目中,通過具體現象與社會事件,將表象、抽象以及無法理解因素剔除掉,全面展現文化內涵,讓社會公眾通過觀看節目,感受深厚的知識內涵與文化底蘊,促使社會公眾深挖先進文化意識,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并以此形成具有獨特風格的產品,進而提高對社會公眾的吸引力,促使他們主動觀看。
2.3做好傳播者與守望者。傳媒行業的特點與受眾范圍決定了其思想碰撞程度高于其他行業。互聯網+媒體等同大眾+媒體,每個群體或是個體不管是身份、學識、國籍以及身份皆能在發布自己的想法與觀點。其盡管給信息技術交流與先進文化宣講提供了平臺與契機,卻是因為其便捷性與低門檻,出現了許多膚淺且粗俗的內容。且同傳統媒體剛好相反,互聯網+媒體屬于以受眾為主,而不是主導受眾,輿論走向變得十分難控制。這時影視節目編導的輿論導向性就變得非常重要。第一,影視節目中有主創人員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影視節目制作隊伍需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具有良好的三觀。第二,編導在節目立意時,不但要切實滿足社會公眾的實際需求,還需將社會主義價值觀與先進文化傳播當作節目的重心。在利用網絡資源發布影視節目或是創作節目時,務必要端正態度,全面檢查,反復對比,對于敏感的字眼或是話題謹慎處理,防止由于脫離政治主流或是虛假信息而誤導社會公眾。在對待大是大非的問題時,需基于社會公眾與國家為主,通過良好的素養與堅定的社會責任意識,同黨的思想主流保持一致,并把其靈活的隱藏到影視作品中,大力轉遞正能量,將自身存在的實效性發揮出最大化。
3.結束語
綜上分析,新時期背景下,影視編導需要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與文化意識,給社會公眾提供有內涵且有價值的影視節目,豐富社會公眾的人生體驗,促使其樹立正確的三觀,將節目編導的美好情懷展現出來,制作具有先進思想文化的影視娛樂節目為影視節目編導需要履負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 張疆鳳.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編導應具備的意識[J].西部廣播電視,2017(22):168.
[2] 陳樹博.論娛樂節目編導的文化意識與社會責任[J].記者搖籃,2017(11):40-41.
[3] 李銘璨.“互聯網+”時代影視節目編導社會責任初探[J].新西部(理論版),2017(06):91-92.
[4] 汪靜.芻議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中的編導意識[J].西部廣播電視,2016(09):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