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洋
【摘 要】回顧歷史,法國電影從誕生之日起在世界上擁有霸主地位,直至一戰前一直被稱為世界電影的工廠,二戰后,美國好萊塢的電影橫掃世界,包括法國在內的傳統的歐洲主要電影生產國家的電影產量一路下滑,甚至一度導致法國電影工業的陷落。為振興民族電影,法國青年導演不斷嘗試革新影片的內容與形式,法國新時期電影在秉持法國新浪潮運動的精神之上,立足于法國本土的電影傳統與特點,提出了中等電影概念,為法國電影提供了一條介于“藝術電影”“商業電影”的中間道路。
【關鍵詞】法國新浪潮電影;法國新時期電影;中等電影;好萊塢電影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6-0110-01
長期以來,這一“中等”概念一直被認為是法國文化辯論的一部分,在Pascale Ferran參加第32屆cesars儀式后,Pascale Ferran作為《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的導演,在她的演講中提到的中等電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在她的“宣言”中,13個電影專業的13名成員組成了一個集體,以便“更好地理解當前的困難,并試圖提供一些答案”。本文通過對該宣言內容的分析,可以窺見這一時期法國電影從工業制作與創作角度所產生的變化,從側面佐證了好萊塢電影在全球范圍內的滲透力。
一、法國“中等電影”概念的提出
讓·杜歇用“屋脊”形容特呂弗在法國電影史上的角色,特呂弗是將“作者電影”的斜面和“商業電影”的斜面連接在一起的瓦線,同時表現出這兩種趨勢,是對作者傾向和商業傾向的兼顧與融合。中等電影是對“屋脊美學”的延續與強調,法國中等電影的觀念為在藝術和商業的兩極間徘徊的歐洲電影提供了選擇。
法國電影商業化發展的第一個表現就是制作成本的飆升,很多法國導演認為,好萊塢電影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主要在于其電影投資金額巨大,對于電影成本而言,正常健康的投資結構應該呈“橄欖球”狀,即高成本與低成本投資占少數,中等成本占大多數。
從下面的表格可以看出,法國電影成本發展趨勢并不健康,中等成本的電影比重在下降,而高成本的電影不斷上升。
法國首部電影成本比重分配(MF:百萬法郎)
面對藝術上的野心與商業成功越來越難以調和的境況,2001年,法國電影導演“十三人俱樂部”成員之一帕斯卡爾·費朗在領取最佳影片獎項時,宣讀了自己寫好的一封批判書,對整個法國電影工業的現狀進行了攻擊,同時批評了劣質商業大制作和自戀文藝小制作。2008年4月一份名為《中等電影不再是橋梁》的報告顯示了不同行業的工作條件的惡化。因此該報告呼吁執行12項建議,將“中等”置于法國電影的核心。長期以來,這一“中等”概念一直被認為是法國文化辯論的一部分,在長期缺乏可見性的成功商業作品與有才華的、自私的、有缺點的作者電影被認為是另一個“票房”的公式,在這兩者之間有一個“中間”的電影院,除了少數例外,幾乎沒有延續阿貝爾·岡斯、馬克斯·奧菲爾和讓·雷諾阿所發起的藝術和流行電影的傳統。
二、法國“中等電影”衰落的主要原因
(一)電影質量下降,二分法的存在。法國可能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最多技能的國家之一:偉大的電影制作人、編劇、演員、技術人員、各個年齡段的人,以及各種各樣的電影,為什么法國電影沒有更好?為什么在過去的幾年里,人們的印象是,電影的質量下降了,當然,也有一些例外,但我們只能看到質量的普遍下降。
法國電影的二分法性質很難湮沒,它是默認采用的方法,作者電影中的悲劇是用于向成千上萬的城市觀眾,另一方面大制作的重型重量喜劇盡可能不觸及家庭神經。
(二)制作“中等電影”的難度增加。鴻溝從未像現在這樣的影片及其相關的生產實踐之間如此之大,在2007年,有19部電影超過15萬美元。另一方面,在不穩定的經濟中,一部分影片只能獲得很少的預算(在80萬到3萬美元之間)。
在這兩者之間,所謂的“中間”電影(從3/4到7/8),現在是最難資助的電影,盡管電影和它的復興息息相關。這些電影的制作需要長期的寫作和發展能力,因此對獨立的公司來說是非常昂貴的。
(三)電影的預算與融資問題。直到10年或者5年前,年輕的電影制作人被認為是他們這一代人中最有才華的人,他們看到了他們項目的融資能力,他們能力的保證帶領他們走向更大的公眾,今天這種情況越來越少了,大多數的電影制作人都被困在預算的限制內。
三、結語
通過對法國中等電影的研究不難發現,好萊塢的敘事邏輯與制作方式已塑造了大眾的觀影期待,法國電影在秉持本國文化特色的基礎上也表現出了妥協的姿態,法國中等電影面臨的困境是否太過強調好萊塢電影單向度的滲透而忽視了大眾對于不同種類電影喜惡的篩選,或者說好萊塢電影的確創造了符合大眾審美的標準呢,這點仍值得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Le Club des 13. rapport de synthèse,
[2]倪虹.當代法國電影史(1959-1980)[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
[3]李洋.21世紀前十年的歐洲電影德國、法國、意大利及其他[J].當代電影,2011.
[4]馬曉光.當代歐洲電影敘事的堅守與嬗變[J].當代電影,2010.
[5]Olivier Alexandre.
[6]Nicolas Bon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