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濤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伴膽囊結石的應用效果。方法 68例急性膽囊炎伴膽囊結石患者,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34例。試驗組患者采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 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47.2±8.2)min、(5.2±1.1)d, 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60.5±8.9)min、(9.9±2.0)d;術中出血量為(58.1±11.6)ml, 明顯少于對照組的(85.1±20.3)ml,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5.9%,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6.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治療急性膽囊炎伴膽囊結石中較傳統開腹手術更具優勢, 其操作更簡便, 創傷更小, 術后康復速度更快, 并發癥更少,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急性膽囊炎;膽囊結石;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傳統開腹手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9.017
急性膽囊炎是一類常見的急腹癥, 其發病急、病情危重, 會給患者造成極大的痛苦, 且多數患者會伴有膽囊結石[1]。臨床中多采取手術方式對急性膽囊炎伴膽囊結石患者進行治療, 常用術式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和傳統開腹手術兩種[2]。本次試驗納入本院接收的68例急性膽囊炎伴膽囊結石患者進行觀察, 采取分組試驗方法, 探討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伴膽囊結石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68例急性膽囊炎伴膽囊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經相關檢查確診為急性膽囊炎伴膽囊結石, 且符合相關手術指征;排除合并嚴重臟器功能不全、免疫系統、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精神類疾病的患者, 排除有腹部手術史、術前個月使用過抗氧化劑和激素治療的患者。本次試驗符合醫學倫理學要求, 患者均知情同意, 自愿參與本次試驗。所有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34例。試驗組患者中, 男19例, 女15例;年齡最小32歲, 最大65歲, 平均年齡(47.2±6.6)歲。對照組患者中, 男21例, 女13例;年齡最小29歲, 最大66歲, 平均年齡(47.8±6.9)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患者采取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在患者右上腹肋緣下作一斜切口, 按常規操作流程實施膽囊切除。所有患者在術后均需給予抗感染治療。
1. 2. 2 試驗組 患者采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位, 行全身麻醉, 普通患者采取三孔法實施手術, 解剖困難或粘連較重者應用四孔法實施手術。在患者臍下作1 cm長的手術切口, 插入Veress針, 并建立二氧化碳氣腹, 氣腹壓力設為12~15 mm Hg(1 mm Hg=0.133 kPa)。之后指導患者保持頭高腳低右側抬高位, 并置入腹腔鏡, 在劍突下和肋下分別作戳孔, 置入10 mm和5 mm戳卡, 如有必要可另外置戳卡采取四孔法開展手術。需對膽囊三角進行解剖分離, 如患者膽囊腫大比較嚴重, 則可先實施膽囊穿刺以抽取膽汁減壓, 如膽囊三角解剖不清則需逆行膽囊切除, 采取可吸收鈦夾夾閉膽囊動脈和膽管, 在切除膽囊后取樣送檢[3]。所有患者在術后均需給予抗感染治療。
1. 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②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并發癥包括術中膽管損傷、膽瘺、切口感染、胸腔積液。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47.2±8.2)min、(5.2±1.1)d, 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60.5±8.9)min、(9.9±2.0)d, 術中出血量為(58.1±11.6)ml, 明顯少于對照組的(85.1±20.3)ml,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5.9%,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6.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急性膽囊炎伴膽囊結石在臨床中較為常見, 其危害較大, 可引起諸多并發癥, 需盡早進行治療。手術是治療該類疾病的主要方法, 但手術會引起極大的機體應激反應, 老年患者應激反應會更加明顯[4]。傳統的開腹手術雖然療效尚可, 但創傷極大, 還可能引起膽囊功能損傷, 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創傷較小, 且并發癥少, 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較小, 術后康復周期較短, 患者認可度高[5, 6]。
謝雨林等[7]的研究認為在采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急性膽囊炎伴膽囊結石患者進行治療時需注意以下幾點:①需把握好手術適應證和手術時機, 諸多臨床實踐證實該類患者在發病后72 h內均可實行手術, 手術時機越早療效越佳;②術前需積極與患者交流溝通, 詢問患者病史和身體情況, 做好相關手術準備工作;③需嚴格按照相關操作規程實施手術治療, 術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本次試驗結果顯示, 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47.2±8.2)min、(5.2±1.1)d, 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60.5±8.9)min、(9.9±2.0)d, 術中出血量為(58.1±11.6)ml, 明顯少于對照組的(85.1±20.3)ml,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5.9%,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6.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表明,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相比于傳統開腹手術在治療急性膽囊炎伴膽囊結石中更具優勢, 本次試驗結果與宋增武等[8]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治療急性膽囊炎伴膽囊結石中安全、有效, 適宜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石廣東.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79例急性膽囊炎的臨床體會.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6, 20(7):188-189.
[2] 余宏.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效果觀察.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5, 25(3):1-3.
[3] 張立光, 劉加升, 張廣鵬.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46例臨床分析. 江蘇醫藥, 2014, 40(23):2941-2942.
[4] 尚春利.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7, 15(4):63-64.
[5] 劉高升.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急性膽囊炎伴膽囊結石治療中的應用. 中國實用醫藥, 2014, 9(26):116-117.
[6] 倪明良.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患者的效果觀察. 醫療裝備, 2016, 29(24):117-118.
[7] 謝雨林, 曾繁林, 何曉, 等.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伴膽囊結石的臨床觀察. 當代醫學, 2017, 23(25):125-127.
[8] 宋增武, 趙幼哲.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急性膽囊炎伴膽囊結石治療中的應用.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6, 29(4):469-470.
[收稿日期:2018-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