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向凱

【摘要】 目的 探討氯胺酮、丙泊酚復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兒手術的麻醉效果。方法 100例行小兒包皮切除術患兒,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0例。對照組采用氯胺酮復合丙泊酚麻醉, 觀察組采用氯胺酮、丙泊酚復合利多卡因麻醉, 比較兩組患兒的各時間點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蘇醒質量。 結果 觀察組誘導后、手術開始時、蘇醒時的收縮壓(SDP)、舒張壓(DBP)、心率(HR)、血氧飽和度(SpO2)與誘導前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誘導后、手術開始時、蘇醒時的SBP、DBP、HR、SpO2與誘導前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誘導后SBP、DBP、HR、SpO2明顯低于誘導前、手術開始時、蘇醒時, 而手術開始時、蘇醒時SBP、DBP、HR明顯高于誘導前、誘導后,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氯胺酮用量明顯少于對照組, 而蘇醒時間、離開手術室時間分別為(12.3±3.4)、(16.6±4.1)min, 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8.5±4.8)、(26.2±5.3)min, 蘇醒后煩躁/哭鬧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氯胺酮、丙泊酚復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兒手術的麻醉效果顯著, 能有效維持血流動力學的平穩, 發揮高效鎮痛鎮靜作用, 術后蘇醒快, 安全性高, 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小兒包皮切除術;氯胺酮;丙泊酚;利多卡因;麻醉效果
小兒包皮切除術是小兒常見的手術類型, 手術的年齡段集中在3~8歲。但小兒的生理特點較為特殊, 情緒控制能力差, 對手術及疼痛的恐懼性高, 自我控制能力有限, 導致單純局部麻醉難以完成手術, 需要行全憑靜脈麻醉。氯胺酮復合丙泊酚是常用的麻醉藥物, 能夠滿足短小手術的鎮痛及鎮靜要求, 但氯胺酮有一定的不良反應, 如加快HR、增加分泌物等, 甚至造成喉痙攣及呼吸抑制, 導致麻醉風險升高[1]。因此, 為了降低氯胺酮用量, 臨床采取局部利多卡因阻滯麻醉復合氯胺酮、丙泊酚, 可達到良好的減量增效作用。本研究進一步分析氯胺酮、丙泊酚復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兒手術的麻醉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外科治療的100例行小兒包皮切除術患兒, 患兒均符合小兒包皮切除術手術標準, 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為Ⅰ級;排除合并嚴重心肺肝腎疾病者、麻醉藥物過敏者。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0例。觀察組患兒年齡3~8歲, 平均年齡(5.2±2.4)歲;體重15~47 kg, 平均體重(25.6±7.2)kg。對照組患兒年齡2~8歲, 平均年齡(5.5±2.8)歲;體重14~ 45 kg, 平均體重(25.1±7.7)kg。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兒術前禁食8 h、禁飲2 h, 入室后開放靜脈通道, 監測血壓、HR、SpO2 , 面罩吸氧, 靜脈推注咪達唑侖(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0980025) 0.2 mg/kg。在此基礎上, 對照組使用氯胺酮(浙江九旭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23609)2 mg/kg、丙泊酚(四川國瑞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H20040079)2 mg/kg麻醉誘導及維持, 術中若發生患兒肢體扭動則追加氯胺酮1.0~1.5 mg/kg [2]。 觀察組使用氯胺酮0.5~1.5 mg/kg、丙泊酚1.0~1.5 mg/kg麻醉誘導及維持, 待患兒入睡后在陰莖根部使用1%利多卡因(山東華魯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7022147)6 mg/kg局部浸潤阻滯[3]。兩組術中均持續監測SBP、DBP、HR、SpO2變化。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誘導前、誘導后、手術開始時、蘇醒時的SBP、DBP、HR、SpO2水平及氯胺酮用量、蘇醒時間、離開手術室時間、蘇醒后煩躁/哭鬧發生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各時間點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觀察組誘導后、手術開始時、蘇醒時的SBP、DBP、HR、SpO2與誘導前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誘導后、手術開始時、蘇醒時的SBP、DBP、HR、SpO2與誘導前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誘導后SBP、DBP、HR、SpO2明顯低于誘導前、手術開始時、蘇醒時, 而手術開始時、蘇醒時SBP、DBP、HR明顯高于誘導前、誘導后,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兒各項蘇醒指標比較 觀察組氯胺酮用量明顯少于對照組, 而蘇醒時間、離開手術室時間分別為(12.3± 3.4)、(16.6±4.1)min, 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8.5±4.8)、(26.2± 5.3)min, 蘇醒后煩躁/哭鬧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小兒包皮切除術是小兒開展較多的一類手術, 這類手術時間短、操作簡單, 對麻醉的要求需起效快、鎮痛力強、蘇醒質量高。氯胺酮復合丙泊酚是常用的全憑靜脈麻醉方法, 氯胺酮具有起效快、鎮痛鎮靜確切、作用時間短、蘇醒快的優點, 但單用劑量要求較大, 容易出現術后清醒延遲及精神癥狀, 因此臨床常用丙泊酚協同氯胺酮使用[4]。但兩藥協同使用藥量仍較大, 雖能產生良好的鎮痛、鎮靜效果, 同時也提高了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 容易導致血壓下降、呼吸抑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喉痙攣等不良反應, 不利于患兒平穩毒度過手術期[5]。臨床研究顯示, 小劑量氯胺酮、丙泊酚復合利多卡因局部阻滯麻醉可協同產生良好的鎮痛鎮靜效果。在麻醉誘導起效后, 于陰莖根部浸潤阻滯麻醉, 操作簡單, 鎮痛確切, 安全性高, 避免了骶管阻滯的麻醉風險, 是一種較為合理的麻醉方法[6]。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誘導后、手術開始時、蘇醒時的SBP、DBP、HR、SpO2與誘導前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誘導后、手術開始時、蘇醒時的SBP、DBP、HR、SpO2與誘導前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誘導后SBP、DBP、HR、SpO2明顯低于誘導前、手術開始時、蘇醒時, 而手術開始時、蘇醒時SBP、DBP、HR明顯高于誘導前、誘導后,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氯胺酮用量明顯少于對照組, 而蘇醒時間、離開手術室時間分別為(12.3±3.4)、(16.6±4.1)min, 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8.5±4.8)、(26.2±5.3)min, 蘇醒后煩躁/哭鬧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氯胺酮丙泊酚復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兒手術的麻醉效果確切, 鎮痛鎮靜效果好, 術后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小, 有效減少了氯胺酮用量, 提升了蘇醒質量, 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趙秀華, 鄭重. 氯胺酮、丙泊酚復合靜脈麻醉用于小兒包皮環切術30例療效觀察. 山東醫藥, 2008, 48(5):107.
[2] 楊俊華, 鄭光軍. 面罩吸入七氟醚復合布比卡因局部麻醉在小兒包皮環切術中的應用. 現代醫藥衛生, 2011, 27(6):824-286.
[3] 周國正. 氯胺酮復合丙泊酚用于小兒手術麻醉的臨床效果. 中國實用醫藥, 2014, 9(15):135-136.
[4] 李百艷, 朱世明, 顧靜凡. 丙泊酚復合小劑量氯胺酮用于小兒短小手術的麻醉體會.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2):141-142.
[5] 王盛, 姚森林, 周敏. 局部浸潤麻醉在小兒包皮環扎術中的應用. 當代醫學, 2013, 19(34):80.
[6] 高彥花. 小劑量氯胺酮復合局部麻醉用于小兒包皮環切術的臨床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 2011, 4(5A):66.
[收稿日期: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