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莉
【摘要】 目的 對微創治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并發腎結石患者實施不同的護理干預方法, 探討其在控制手術部位感染方面的效果。方法 280例行微創治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并發腎結石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140例。觀察組實施預防性護理干預,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并比較兩組手術部位感染情況和住院時間。結果 觀察組手術部位感染患者5例(3.57%), 對照組手術部位感染患者29例(20.71%), 觀察組手術部位感染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9.283, 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6.49±0.31)d, 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0.84±0.29)d,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21.248, P<0.05)。結論 對輸尿管連接部狹窄并發腎結石患者行微創治療的同時, 配合預防性護理干預措施, 可有效降低手術部位感染率, 縮短住院時間, 護理方案的應用價值較高, 值得推廣。
【關鍵詞】 輸尿管連接部狹窄;腎結石;微創治療;預防性護理;手術部位感染
臨床泌尿系統中, 輸尿管連接部狹窄并發腎結石比較常見, 病情發生時, 大部分患者出現腰疼或腹痛, 排尿受阻, 極易引發感染。如果不能及時診治, 患者在劇烈痛疼、病情加重之后, 極有可能引發腎盂積水, 出現鏡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感染時尿中出現膿細胞, 出現高熱、腰疼, 腎功能損害, 嚴重的甚至引起腎功能衰竭等嚴重病灶。手術是臨床治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并發腎結石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近年來, 隨著微創手術的出現和應用, 在該病治療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 果[1]。但臨床發現, 受病灶部位及手術創傷的影響, 術后患者手術操作部位極易發生感染, 無法保證手術效果, 且不利于預后。所以, 加強科學的護理干預措施非常關鍵。本研究選取280例行微創治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并發腎結石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分析, 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280例行微創治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并發腎結石患者, 患者均符合手術指征,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140例。觀察組中, 男78例(55.71%), 女62例(44.29%);年齡22~ 64歲, 平均年齡(41.08±7.64)歲;病程6個月~4年, 平均病程(2.57±0.48)年。對照組中, 男80例(57.14%), 女60例(42.86%);年齡21~67歲, 平均年齡(42.19±8.27)歲;病程 5個月~3年, 平均病程(2.49±0.4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干預, 術前, 護理人員為患者做好手術部位的清潔工作, 預防性使用抗菌藥。術中, 嚴密配合手術醫師, 所有操作均在無菌下進行;術后, 及時讓患者服用抗生素, 預防感染。
1. 2. 2 觀察組 實施預防性護理干預, 其內容包括:術前30 min, 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清爽、干凈的治療環境, 靜脈注射環丙沙星, 給予術前心理護理和術前準備, 消除患者的恐懼、焦慮情緒, 并做好心理疏導和健康宣教, 加強患者疾病認知水平, 促使其積極配合臨床手術治療工作。常規備皮, 皮膚準備時間, 距離手術時間越近越好, 一般以術晨或術前前日下午為適宜。灌腸, 術前應保護胃腸道空虛, 以防麻醉時引起嘔吐和術后胃腸道脹氣, 如果患者結石直徑>2.5 cm, 需使用抗菌藥物, 預防手術部位感染[2];術中,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范, 結合患者個體差異性, 選擇使用抗菌藥物, 并密切配合手術醫師, 加快手術進程;術后, 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 密切觀察和記錄患者尿液顏色、量及腎功能情況, 一旦發現體溫升高, 需及時查血常規, 存在感染需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 減少耐藥菌的產生, 改善患者的預后。術后48 h內取患者半臥位, 將引流管和尿管妥善固定, 確保各個管道引流通暢, 避免堵管現象發生。囑咐患者多飲水, 飲水量約在2000~2500 ml/d, 促進排尿, 避免尿鹽沉積導致雙“J”管堵塞;囑患者不宜大幅度活動, 防止雙“J”管脫出或移位。雙“J”管一般術后1個月左右在膀胱鏡下拔出, 提醒患者手術后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 避免引發感染, 危害身體健康, 影響手術總體效果;此外, 由于腎結石是由飲食中可形成結石的有關成分攝入過多引起的, 術后建議患者多吃新鮮蔬菜、新鮮水果, 少吃豆制品, 鼓勵多飲水, 適當增加粗纖維食物, 預防便秘, 少糖少鹽、戒煙戒酒,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攝入, 防止刺激傷口, 引起感染。還要注意傷口的緩解, 避免產生感染。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組手術部位感染情況和住院時間。其中, 手術部位感染評判時, 應用vitek-32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及藥敏試驗分析系統鑒定菌株, 統計對應數據并比較。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手術部位感染情況對比 觀察組手術部位感染患者5例(3.57%), 對照組手術部位感染患者29例(20.71%), 觀察組手術部位感染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9.283, P<0.05)。
2. 2 兩組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6.49± 0.31)d, 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0.84±0.29)d,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21.248, P<0.05)。
3 討論
輸尿管狹窄是泌尿科的常見疾病, 可發生在輸尿管任何部位, 狹窄長短不一。輸尿管連接部狹窄并發腎結石發生后, 會大大影響患者的機體功能[2-4]。采取手術治療, 會給患者機體造成應激反應, 增加手術部位感染幾率。而腎結石與尿路感染有密切的關系, 因此, 預防與控制手術部位感染, 對促進微創治療的患者盡快康復有重要意義, 同時尋找有效的微創手術方案治療結石和感染, 對降低結石及感染發生率有積極的影響[5-7]。除此之外, 配合科學的護理干預措施也比較關鍵。預防性護理干預屬于一種特殊護理干預措施, 將其應用于微創治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并發腎結石患者手術部位感染控制中, 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干預內容中, 術前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可有效規避交叉感染[8-10]。術中無菌操作, 密切配合手術醫師等, 對縮短手術時間和預防感染有重要作用。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 做好導尿管及引流管的護理, 囑咐患者多飲水等, 有效降低了手術部位感 染率。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部位感染患者5例(3.57%), 對照組手術部位感染患者29例(20.71%), 觀察組手術部位感染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9.283, 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6.49±0.31)d, 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0.84±0.29)d,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21.248, P<0.05)。可見, 預防性護理干預對微創治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并發腎結石控制手術部位感染有非常顯著的效果, 護理方案能夠滿足手術治療的護理要求。此外, 手術時, 需要為患者使用纖維膽道鏡, 以便減輕對泌尿系解剖結構的損傷, 確保結石清除率, 降低術后感染率, 最終提升手術治療的總體效果。
綜上所述, 對輸尿管連接部狹窄并發腎結石患者行微創治療的同時, 配合預防性護理干預措施, 可有效降低手術部位感染率, 縮短住院時間, 護理方案的應用價值較高,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姚麗, 狄桂平. 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老年腎結石及圍術期護理的效果.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6, 22(28):4092-4095.
[2] 趙冬梅, 何昆侖, 齊金紅. 預防性護理對微創治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并發腎結石患者控制手術部位感染的效果觀察.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8, 28(2):298-300.
[3] 王穎. 預見性護理對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腎結石患者術后并發癥的預防效果. 中國醫學工程, 2017, 11(2):77-79.
[4] 梁梅香. 預見性護理對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腎結石患者術后并發癥的預防效果.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7, 2(44): 72, 83
[5] 皇甫李娜. 預見性護理對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腎結石的臨床研究.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7, 1(6):242-243.
[6] 賴穎. 護理干預對腎結石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后引流管相關并發癥的預防效果. 基層醫學論壇, 2016, 20(9):1295-1296.
[7] 唐文萍, 孟紅麗, 黃淑娥. 對接受經皮腎鏡取石術的腎結石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的效果探討. 當代醫藥論叢, 2017, 15(18): 272-273.
[8] 劉佳琦. 護理干預對腎結石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后引流管相關并發癥的預防效果分析. 臨床研究, 2017, 25(2):179-180.
[9] 楊俊梅. 腎結石患者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后常見并發癥分析及護理對策.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7, 10(15):154-155.
[10] 狄桂平, 姚麗. 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術治療孤立腎腎結石的臨床效果及圍術期護理.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6, 22(27): 3980-3982.
[收稿日期: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