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冬女 邢加慧 楊可晨
肉桂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樹皮,主產于云南、廣西、廣東、福建等地。多于秋季剝取,陰干。飲片成品呈槽狀或卷筒狀,長30~40cm,寬或直徑3~10cm,厚0.2~0.8cm。其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規則的細皺紋和橫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見灰白色的斑紋;內表面紅棕色,略平坦,有細縱紋,劃之顯油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外層棕色而較粗糙,內層紅棕色而油潤,兩層間有1 條黃棕色的線紋。氣香濃烈,味甜、辣。肉桂是中醫常用的溫里藥,味辛、甘,性大熱,歸腎、脾、心、肝經,有補火助陽,引火歸元,散寒止痛,溫通經脈功效,用于陽痿宮冷,腰膝冷痛,腎虛作喘,虛陽上浮,眩暈目赤,心腹冷痛,虛寒吐瀉,寒疝腹痛,痛經經閉。
肉桂發揮藥效的主要物質是揮發油[1-2],占1%~2%,其藥理作用比較明確。揮發油中的成分有桂皮醛、棕櫚酸等,其中含量最大的有效成分是桂皮醛Cinnamyldehyde,約有75~80%[3]。桂皮醛在臨床上多用于抗腫瘤、鎮痛、抗真菌等方面,桂皮醛的熔點-7.5℃,沸點253℃,現在多用“后下”的方式煎煮肉桂,也有直接浸泡煎煮的方式,但桂皮醛可以隨著水蒸氣揮發,導致有效成分的損失,故煎煮方法直接影響到肉桂有效物質的提取多少[4]。
2015 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5]載肉桂炮制:“用時搗碎,用法用量:1~5g。”而2015 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6]載肉桂炮制:“切片或絲,肉桂粉:研成細粉。用法用量:1~4.5g,入劑宜后下。”提出了不同的肉桂炮制工藝,有切絲、搗碎、磨粉等炮制方法,在不同的炮制過程中損耗的揮發油分量不同,導致不同的炮制方法也對煎煮時肉桂有效物質提取的多少有影響。究竟是同煎還是后入,一直困擾著臨床中藥師。本實驗旨在探討不同的煎煮方法和炮制工藝對肉桂水提液中有效成分的影響,借此尋找合適的煎煮方法和炮制工藝。
1.1 儀 器 ULtiMate 3000 高效液相色譜儀(包括photometer 紫外可見光檢測器, 型號VWD-3100;柱溫箱Colum Compartment,型 號TCC-3000RS;泵pump,型號LPG-3400SDN;自動進樣器Autosampl,型號WPS-3000SL);Agela Technologies Nylon 0.45μm濾膜;QE-200 四兩裝高速萬能粉碎機(浙江屹立工貿有限公司);SZ-93 自動雙重純水蒸餾器(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AE200-S 電子天平(梅特勒電子天平廠);DP-01VACCM PRESSURE PUMP 真空泵(上海越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5000 DRT-SX 調溫數顯電熱套(成都一科儀器設備有限公司)。
1.2 試 劑 選定一整張肉桂(購自廣西桂平,臺州御濟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經浙江省臺州市藥檢院主任中藥師李兆奎鑒定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樹皮,屬道地藥材;乙腈(色譜純,美國TEDIA 公司);甲醇(分析純,江蘇強盛化工有限公司出品);水為蒸餾水(自制);桂皮醛對照品(批號110710-201720,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驗所)。
2.1 色譜條件 根據多篇關于用HPLC 法測定肉桂中桂皮醛含量的研究文獻[7-8]設置參數為,色譜柱:Intersil ODS-4(4.6mmx150mm,5μm);流動相:乙腈-水(35:65);柱溫為25。C;流速為1.0mL/min;檢測波長為290nm;進樣量:10μL;理論板數按桂皮醛峰計算應不低于3000。
2.2 炮制品的制備 將原材料隨機等分成3 份,1份按照2015 年版《中國藥典(一部)》[5]進行除雜,去除粗皮后直接搗碎成直徑0.5cm 大小,備用;1 份按照2015 年版《浙江省中藥飲片炮制規范》[6]進行除雜,去除粗皮軟潤后切絲低溫干燥,備用;1 份按照2015 年版《浙江省中藥飲片炮制規范》[6]進行除雜,去除粗皮后粉碎,過三號篩,備用。
2.3 供試品總揮發油提取 精密稱取三種肉桂炮制品各1 份,每份80g,按照2015 年版《中國藥典(一部)》[5]附錄XD 中揮發油測定法(乙法)提取總揮發油,記錄數據,計算總揮發油含量結果見表1。

表1 供試品總揮發油提取
2.4 時間點確定 根據常規的煎藥時間,以及參考相關文獻[9],選定5、10、15、20、30、40min 為時間節點。
2.5 供試品水煎液制備 湯劑常規煎法分浸泡30min 后的浸泡煎煮法和直接后下法。
2.5.1 浸泡煎煮法 精密稱定制備好的三種肉桂炮制品各6 份,每份5g,隨機分為六組備用。在三角燒瓶中加入300mL 蒸餾水,與1 份肉桂炮制品,搖勻后浸泡30min,放在電熱套上分別煎煮5、10、15、20、30、40min,待其自然冷卻后用紗布過濾,再經Nylon 0.45μm 濾膜過濾后,精密移取上述水煎液2mL 置于25mL 容量瓶中,加入無水甲醇至刻度線,搖勻定容。
2.5.2 直接后下法 精密稱取制備好的三種肉桂炮制品各6 份,每份5g,隨機分為六組備用。在三角燒瓶中加入300mL 蒸餾水,在電熱套上煮沸后加入稱量好的肉桂炮制品,分 別煎煮5、10、15、20、30、40min,待其自然冷卻后用紗布過濾,再經Nylon 0.45μm 濾膜過濾后,精密移取上述水煎液2mL 置于25mL 容量瓶中,加入無水甲醇至刻度線,搖勻定容。
2.6 水煎液桂皮醛含量測定 將定容完畢的供試品水煎液和標準品溶液放入自動進樣器中,精密吸取樣品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峰面積,在13.5min 左右出峰,記錄峰面積,以標準品溶液吸收峰面積為100%,計算各個樣品中的桂皮醛百分含量。結果見表2-3。

表2 浸泡煎煮法桂皮醛提取率(%)

表3 直接后下法桂皮醛提取率(%)
3.1 桂皮醛提取率
3.1.1 浸泡煎煮法桂皮醛提取率 三種炮制品在浸泡煎煮桂皮醛提取率的線性關系如圖1 所示。

圖1 三種炮制品浸泡煎煮桂皮醛提取率(%)
粉末組桂皮醛提取率在10min 之內穩定在61%~62%間,在10min 后直線下降,在5~10min 之間,肉桂粉末中的桂皮醛一邊被水液煎出,一邊被水蒸氣蒸發帶走,兩者速率相似,所以在5~10min 的這段時間中桂皮醛提取率的變化不大。塊狀組桂皮醛提取率相對較低,始終在20%~40%之間波動,考慮到形狀上的差異,提取率過低可能是塊狀肉桂內部的桂皮醛難以被提取導致的。切絲組桂皮醛5min 時的提取率與粉末組相近,在5~15min 時下降速率較快,說明在5~15min 之間的桂皮醛煎出速率小于隨水蒸氣揮發速率。
3.1.2 直接后下法桂皮醛提取率 三種炮制品直接后下時桂皮醛提取率的線性關系如圖2 所示。

圖2 三種炮制品在直接后下煎煮的桂皮醛提取率(%)
粉末組在5min 時的桂皮醛提取率三組中最高,在40min 時在三組中最低,提示其在直接后下的煎煮方法中損耗最大。塊狀組開始桂皮醛提取率比較低,在5~15min 之間隨著時間緩慢上升,在15~40min 緩慢下降,始終保持在平緩的速率中,考慮到形狀影響了桂皮醛的提取率。切絲組在5min 時桂皮醛提取率最高,之后保持相近的速率穩步下降。
3.2 三種炮制品兩種煎煮方法桂皮醛提取率討論
3.2.1 粉末組 5min 時粉末狀肉桂用直接后下的煎煮方法獲得的桂皮醛提取率高于浸泡煎煮獲得的桂皮醛提取率,10~40min 浸泡煎煮的桂皮醛提取率下降速率比較穩定,直接后下的桂皮醛提取率總體上也呈下降趨勢。
3.2.2 塊狀組 浸泡煎煮下的塊狀肉桂的桂皮醛提取率在5min 時遠高于直接后下的桂皮醛提取率。因為經過30min 浸泡后的塊狀肉桂質地較軟,在煎煮時更容易提取出桂皮醛。在10~15min 中塊狀肉桂在兩種煎煮方法的桂皮醛提取率均呈上升趨勢,是塊狀肉桂中的桂皮醛被持續沸騰的水液煎出的結果。后20~40min 均呈緩慢下降趨勢,40min 時兩種煎煮方法的桂皮醛提取率相近。
3.2.3 切絲組 絲狀肉桂用直接后下的煎煮方法得到的桂皮醛提取率在5~40min 之間都略高于浸泡煎煮得到的桂皮醛提取率,但總體上兩組都呈下降趨勢。
本實驗目的是對同批次不同炮制方法的肉桂,在不同煎煮方法下提取的水提液中的桂皮醛含量進行比較,分析日常最合適的炮制煎煮方法,從而應用到工作中。考慮到生活中煎藥不會使用到超聲提取等方法,加上實驗室的條件有限,參考2015 年版《中國藥典(一部)》,決定采取貼近生活、步驟簡單、操作方便的水提法。
5~30min 時粉末狀肉桂和絲狀肉桂在浸泡煎煮和直接后下兩種方法中的桂皮醛提取率始終高于塊狀肉桂。粉末狀肉桂和絲狀肉桂中桂皮醛的提取相當迅速,但煎煮時間越長,揮發掉的桂皮醛越多,浪費的就越多。不同于塊狀組的緩慢釋放,在實驗允許的時間范圍內,始終保持在一定濃度。
除去塊狀肉桂,粉末狀肉桂和絲狀肉桂在直接后下的桂皮醛提取率在5min 這一時間點上始終高于浸泡煎煮的桂皮醛提取率。無論兩種煎煮方式的哪一種,其桂皮醛提取率都隨著煎煮時間的增加而降低,綜上所述,5min 為最佳煎煮時間。
直接后下比浸泡煎煮能獲得更高的桂皮醛提取率,故直接后下為更合適的煎煮方法。
塊狀肉桂的提取率遠低于粉末狀肉桂和絲狀肉桂,且實驗過程中粉末狀肉桂在煎煮時常發生暴沸等不安全的實驗意外,沸騰狀態難以控制。肉桂粉末有刺激性,容易吸入鼻腔、呼吸道,刺激黏膜使人咳嗽。考慮到日常保存、運輸和煎煮的方便程度,絲狀肉桂是更加合適的炮制品。
總之,肉桂切絲炮制,直接后下5min 的煎煮方法效果最好,為肉桂水提液提取有效成分最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