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慧 童應鵬 江 瑜 林素素 王 平
抑郁癥是以情緒持久低落、思維遲緩、動作減少等為主要癥狀的一種情感精神性疾病,屬中醫“郁證”范疇。梔子為茜草科(Rubia-ceae)梔子屬(Gardenia)植物梔子G a rd enia ja s m i-noi d e s E lli s.的干燥成熟果實,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之功效[1]。魚浚鏞[2]、趙艷青等[3]、李潔等[4]和司富春等[5]分別統計了《中華醫典》以及經幾十年臨床治療抑郁癥的復方,發現梔子為臨床治療抑郁癥的中醫復方中的常用藥物,因此,應當重視梔子在抗抑郁方面的研究。本文就梔子及其有效成分的抗抑郁藥理作用及其作用機制,綜述如下。
本文在中國知網中,以“梔子O R 京尼平O R 西紅花苷”A N D“抑郁”為檢索詞;在w e b o f sc ien c e、P u bm e d、google sc hola r 中以“G a rd enia O R G eni p o s i d e O R G eni p ing O R cr o c in”A N D“d e p r e-ss ion”為檢索詞,并將檢索的文獻導入en d no t e 軟件中,剔除重復文獻之后,通過閱讀摘要和下載全文確認,共檢索到與梔子抗抑郁作用相關的實驗文章22 篇,其基本內容總結見表1-3。
2.1 單體成分或有效組分 目前,研究較多的梔子中抗抑郁的主要活性成分為西紅花苷-1、梔子苷及其苷元京尼平(見圖1)。其中西紅花苷-1 為長鏈不飽和二萜類化合物,該成分也是中藥西紅花的標志性成分之一,研究表明,西紅花具有抗抑郁作用,而西紅花苷-1 可能是其主要抗抑郁活性成分。西紅花苷-1 的苷元為西紅花酸,在西紅花酸兩端連接上不同個數的葡萄糖基團可形成西紅花苷類成分,在西紅花中將這類成分統稱為西紅花總苷,在梔子中將這類成分統稱為梔子黃色素。西紅花總苷和梔子黃色素中西紅花苷類成分的種類基本一致,但是含量比例有差別。H a ss ani 等[18]和D o rr i等[19]發現,腹腔注射給藥西紅花總苷類化合物(12.5~50m g/k g)能顯著性減少F S T 的不動時間,而W u等[20]灌胃給予200m g/k g 的梔子黃色素,才能顯著性減少F S T 的不動時間,并且給予100m g/k g或400m g/k g 的梔子黃色素均未發揮類似的抗抑郁活性。梔子黃色素與西紅花總苷在抗抑郁作用上的差異是由給藥方式的不同還是化合物組成差異引起的,目前還尚未有深入研究。
梔子苷和京尼平是環烯醚萜類化合物,為梔子中含量最高的一類化合物。從表1 可知,灌胃給予梔子苷(50~100m g/k g) 能發揮抗抑郁活性[6-8],而腹腔注射給藥(5~10m g/k g)的梔子苷就能發揮相似的抗抑郁作用,說明給藥方式對梔子苷的抗抑郁活性具有較大影響[6-8,10]。Tian 等[11-12]、彭國茳等[13]、w ang等[14]和Y e等[15]研究發現,灌胃給予25m g/k g的京尼平就能發揮抗抑郁作用,發揮抗抑郁作用的京尼平劑量小于梔子苷,進一步說明可能是由于梔子苷通過胃腸道吸收水解成京尼平才發揮抗抑郁活性的,京尼平是梔子苷的主要藥效基團。

圖1 已知的梔子中抗抑郁主要活性成分
2.2 提取物 孫黎黎等[23]比較梔子水提取物以及40%~90%乙醇提取物的抗抑郁活性,發現以60%乙醇提取物的抗抑郁活性最強。王帆林等[29]、游劍等[30]研究表明,以60%乙醇作為提取溶劑,提取物中梔子苷和梔子黃色素得率均較高,該結果說明梔子苷和梔子黃色素可能是梔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另外,有多項研究表明,梔子95%乙醇提取物也具有一定抗抑郁活性,R en 等[26]采用萃取法進一步將95%乙醇提取物細分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部位,結果發現石油醚和正丁醇部位是梔子抗抑郁的活性部位。梔子的正丁醇部位主要含有梔子苷等環烯醚萜苷類化合物,該研究進一步驗證了梔子苷可能是梔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R en 的實驗結果還與Tao等的實驗結果相一致,Tao等[27]發現采用超臨界C O2萃取法制備梔子油也具有抗抑郁活性,說明除了梔子苷、京尼平和西紅花苷等極性較大的化合物之外,梔子中的低極性成分也具有一定抗抑郁活性。H e等[31]發現,梔子油中含有不飽和脂肪酸類成分尤其是n-3 多不飽和脂肪酸,如亞麻酸(1.3%),據報道這類成分具有一定抗抑郁活性,但是梔子的低極性組分中是否還含有其他類型的抗抑郁化合物,目前還尚未有研究[32]。

表1 梔子活性成分抗抑郁作用

表2 梔子活性組分抗抑郁作用
此外,石文靜等[25]研究炮制工藝對梔子提取物抗抑郁作用的影響,結果發現焦梔子的抗抑郁活性最強。根據徐蘋等[33]對焦梔子的化學成分分析結果,梔子炒焦后梔子苷降低21.47%、綠原酸降低32.52%、西紅花總苷降低42.35%、西紅花苷-1 降低91.85%、西紅花苷-2 未檢出。從前文可知,梔子苷、西紅花苷-1 等成分均為梔子抗抑郁的主要活性成分,而焦梔子中這些成分均發生了下降,說明在炮制過程中,這些成分可能轉化成了其它具有更強抗抑郁作用的新成分,但是這些新成分是什么,目前還尚無深入研究。

表3 梔子組提物抗抑郁作用
目前,研究人員已經從多個角度研究了梔子及其活性成分的抗抑郁作用機制。改變抑郁癥中異常的神經營養因子或單胺類神經遞質是梔子抗抑郁作用機制的研究熱點。在22 篇梔子抗抑郁的實驗研究報道中,除了4 篇尚未進行作用機制研究之外,有12 篇文獻的研究內容與神經營養因子或單胺類神經遞質有關,但是作用機制的研究結果卻有互相矛盾。如有研究發現梔子苷[8]和京尼平[14-15]等均能增加海馬區的B N D F,但是任荔等[17,26]卻發現環烯醚萜類化合物的抗抑郁作用與增加海馬區的B N D F 無關,原因還未知。除此之外,梔子的抗抑郁作用還可能與抗炎、激活信號通路G L P-1R/A K T 和P A C A P-PK A-C RE B、調節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 P A)軸有關,另外,Tian 等[12]代謝學組的研究方法發現,京尼平抗抑郁還可能與改善海馬區神經元功能、能量代謝和糖代謝有關。
我國傳統醫學在抑郁癥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其中梔子是臨床抗抑郁藥物的常用藥物之一。目前發現,梔子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以及乙醇提取物中石油醚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均具有抗抑郁作用,其活性組分或成分為環烯醚萜類(包括梔子苷和京尼平)和西紅花苷類(包括西紅花苷-1),雖然梔子的抗抑郁作用機制研究主要集中在調節抑郁癥動物海馬區的神經因子或單胺類神經遞質,但是從其他角度闡明梔子的抗抑郁作用機制的研究也逐漸增多。
不過梔子的抗抑郁研究還相對較淺,有許多內容還有待深入研究:(1)梔子的抗抑郁活性成分尤其是低極性成分還不夠明確。(2)雖然已經從多角度闡釋梔子抗抑郁的作用機制,但是還有多項研究結果相互矛盾。(3)目前僅有1 項研究進行了炮制工藝對梔子抗抑郁作用的影響研究。(4)梔子中化學成分之間的協同作用對抗抑郁活性的影響目前也尚未研究。在今后的研究過程中,希望能引入現代前沿科學技術,系統解決上述幾個研究還尚不深入的問題,發揮出中藥在抑郁癥治療上的優勢特色,為開發治療抑郁癥的藥物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