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靚 陳海霞
摘要:對長沙市3個城市公園的園林景觀進行調查,分析和總結了長沙市城市公園的景觀規劃、功能分區和植物造景的特色,并針對長沙市城市公園的景觀營造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旨在為長沙市城市公園的發展和改造提供參考。
關鍵詞:長沙;城市公園;功能分區;植物配置
19世紀中期,美國景觀設計學的奠基人弗雷德里克·勞·奧姆斯特德提出在城市興建公園的偉大構想,并設計出紐約中央公園。城市公園不僅是城市居民的休閑娛樂場所,還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方面起重要作用,其中綠化指標就能夠有效地指導城市綠化建設。中國城市公園的發展經歷了“借鑒N索一創造”的過程,城市公園體系逐漸豐富起來,城市公園的范圍也擴大至小城鎮。目前,長沙市大小公園約10余個。筆者通過調查長沙市3個具有代表性公園的園林景觀現狀,分析其優勢和不足,旨在為城市公園的生態景觀營造提供參考。
1調查方案
以曉園公園、烈士公園和長沙園林生態園為對象,進行植物配置、功能分區及景觀營造情況的調查。
2調查結果
2.1曉園公園
曉園公園位于長沙市東大門,占地面積僅4hm2,因其面積較小,而命名為“曉園”,“小、精、雅、幽”是該園的重要特征。
2.1.1公園入口區。公園南門是公園的主入口,入口處設有一座假山,起先抑后揚的效果。繞過假山后,進入林間小道,給人一種“曲徑通幽”之感,假山上種植爬山虎和常春藤,山石的下面種植沿階草和蔥蘭。
西門是工作人員主要進出口,地處幽雅寧靜之地。從西門進去,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具有中國古典園林風格的八卦花壇,花境中種植了各種花色鮮艷的草本花卉。花壇周圍植物層次分明,主要有紅花檵木、八角金盤、桂花、國槐等。
2.1.2安靜休息區。安靜休息區則通過地形和植物配置營造了舒適的空間,上層主要是高大的喬木廣玉蘭,夏季遮蔭效果好;在地形凸出的高處修建涼亭,便于觀景。
2.1.3文化娛樂區。該區以青年湖為中心,湖中配植的水生植物有鳶尾、菖蒲和慈菇等,湖中有游船、水面氣球等游覽項目,湖的上方還采用了疊水的設計。
2.1.4兒童活動區。該區配置了高大喬木,便開展集體活動和遮蔭,同時配置了少量的秋色葉樹種,如銀杏。兒童活動區留有可供家長停留休息的設施,如坐凳、花架、小賣部等。
2.1.5園務管理區。該區位于公園東面,上層喬木有廣玉蘭和桂花,中層有紅花檵木、常春藤等,下層以草本植物為主。通過植物群落把園務管理區遮擋了起來。
2.2烈士公園
烈士公園是長沙市最大的公園,是集紀念、游覽和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占地118hm2,其中水面約40%。公園以烈士塔為中心,以紀念先烈為主題。
2.2.1紀念區。該區以烈士塔為中心,以松柏類常綠樹種為主,入口處大小一致的龍柏猶如嚴肅的衛士排列在道路的兩側,兩旁山坡的桂花則很好體現了“以香補色”的特點。廣場設有草坪,以喬木香樟、楓香、懸鈴木等為背景,草坪上散植黑松、紫荊、紫薇、雞爪槭等植物。紀念塔附近則配以雪松和龍柏凸顯莊嚴肅穆感。
2.2.2濱水區。公園中部為濱水區,湖面寬廣,水邊設有親水多個平臺,種植黃菖蒲、水蔥、梭魚草、再力花、慈菇等挺水植物,還有浮水的喜旱蓮子草、沉水的狐尾藻、黑藻,形成了豐富的水生植物群落。
2.2.3娛樂區。該區種植大量的鄉土樹種,如楓香、柿樹和香樟等,將游樂設施掩映在叢林中。位于園區東邊的湖南民俗村,匯集了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等少數民族的村寨景點,同時開辟了多項娛樂活動區,如露營、燒烤和野餐等。
2.3長沙園林生態園
長沙園林生態園位于開福區撈刀河鎮,總體規劃建設133.33hm2,是省內首個園林生態園,重現三國名將關羽率兵攻打長沙,不慎把寶刀掉落在撈刀河這個歷史故事。該園是以人文歷史景觀為基調,兼有休閑娛樂的功能。
2.3.1休閑游覽區。該區地形起伏大,依山面湖,有成片的樹林和綠地。在原生的鄉土植物基礎上改造成自然式森林群落,這樣既體現了森林的地帶性特征,又能建設良好的生態系統。同時建成盆景園、苗圃園、原生山林、祭刀閣等特色區域。
2.3.2休閑度假區。該區以人造湖景觀為主,規劃以水面為中心,內設有生態賓館、休閑會所、度假別墅、頂級私家菜館等。人造湖水景配置了大量水生植物,主要有水杉、落羽杉、唐菖蒲、花葉蘆竹、香蒲等。
2.3.3休閑運動區。位于生態園西側,設置休閑會館和游憩設施,同時與戶外拓展、野炊、露營、垂釣等結合;此區域在基地中地勢較高,除了開展戶外拓展等健康活動的場所以外,也是觀景的最佳視點。
3公園園林景觀分析
3.1主體性強
烈士公園是紀念性陵園,植物種類以高大挺拔的喬木為主,紀念碑周圍配以松柏類植物,營造莊重肅穆,堅貞偉大的氛圍。曉園公園則小而精致,該園四季有花,植物色彩豐富,觀花和觀葉植物種類較多。長沙園林生態園以盡可能地保留原生態植物為主,結合人文景觀,以高大的喬木為主,營造出自然野趣之感。
3.2植物景觀季相變化明顯
長沙市氣候溫和濕潤,季節變化明顯。公園內春季選用杜鵑、玉蘭、碧桃、櫻花、繡線菊、海棠等;夏景選用荷花、睡蓮、廣玉蘭、桅子、紫薇等;秋景以有色葉樹種為主,如槭樹科植物、無患子、楓香等;冬景主要樹種為梅花、蠟梅、山茶等。
3.3地被植物應用廣泛
在長沙市公園的空曠地、山坡、林下、岸邊和路旁,大量運用地被植物,極大地豐富了園林的色彩和景觀,起到了很好的綠化美化效果。如園路兩側花境內花葉蔓長春、爬行衛矛、花葉絡石等新優的地被植物應用很多。
3.4鄉土植物運用種類較少
鄉土植物對當地的氣候和土壤環境非常適應,相對外來引進的樹種更容易達到好的景觀效果。長沙目前應用的鄉土樹種有香樟、杜英、樂昌含笑和紅花檵木等,占有量非常大。因此,深度挖掘豐富的野生資源,引種馴化工作非常重要。
3.5濕生景觀不夠豐富
長沙的大部分公園內都有大面積的水體,但濕生植物景觀欠豐富。如長沙園林生態園水面寬廣,通過橋和小島將水面分割為多個水域,但是各水域水生植物配置基本一致,沒有凸顯不同區域的特色。
3.6花壇和花境應用較少
如烈士公園內,烈士塔南側僅一個半永久性花壇,草花栽植面積很少;北側有少量盛花花壇,通常為同種花卉。
4展望
綜上所述,在今后公園的發展和改造工作中,應該注重以下方面:①加強鄉土樹種的應用,豐富鄉土植物種類。②加強城市公園景觀多元化建設。城市公園景觀多元化具體表現為游樂內容多元化、景觀風格的多樣化,景觀趨向參與性、動態性發展。多元化中多趨向于自然、文化、科技的傾向等方面內容。如烈士公園可適當增加疏林草地和涼亭花架的面積。③加強開放性公園的管理。城市公園免費開發為城市居民提供了方便,但是也帶來一些問題,如秩序混亂、商業氣息太重、環境污染嚴重等。因此,加強城市公園的綠化養護也是城市綠化的重要方面,加強管理是城市公園可持續發展很重要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