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蓮花縣委組織部

“沒有圍墻”的甘祖昌干部學院
蓮花縣地處羅霄山連片特困地區,是江西省25個扶貧開發重點縣、54個中央蘇區縣、18個羅霄山特困片區縣之一,也是當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湘贛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資源極其豐富。縣里的坊樓鎮沿背村,更因為出了將軍農民甘祖昌和全國道德模范龔全珍,得到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贊揚,而遠近聞名。
蓮花縣深入挖掘利用豐富厚重的紅色資源,按照“課堂在田野、吃住在農家、人人當教員、百姓齊參與”的思路,于2016年10月在沿背村組建了全國第一所沒有圍墻的干部學院——甘祖昌干部學院,著力打造紅色培訓產業鏈,蹚出了以紅色培訓助推脫貧攻堅的寬廣道路。截至2018年底,已吸引全國各地730多個批次3.1萬多名黨員干部前來學習培訓。主要做法如下:
抓好人員培訓,老表變老師。對這所辦在村里的干部學院,蓮花縣在師資隊伍組建上煞費苦心。除了聘請專業講師、甘祖昌將軍親屬外,學院特別注重把村民吸納到教師隊伍中。沿背村凡是與甘祖昌將軍、龔全珍老阿姨接觸較多,肚子里有故事的村民,都安排參加專門培訓,提高他們講故事的能力。同時,按照“量身定做”原則,先后研發《薪火相傳信念永恒——沿背紅色印記》等適合村民講述的互動訪談式黨課,《將軍水庫情》等紅色情景演出課,以及《我要演〈初心〉》等體驗課。農民老表轉身變為“紅培”老師,不僅有了講課收入,而且質樸的講述具有更震撼人心的黨性教育效果,廣大學員紛紛點贊。
打造鄉村民宿,農舍變學舍。在沿背村成立民宿管理辦公室,采取“村民自營+政府指導”的發展模式,引導村民將自家空閑房改造為民宿。學院統一安排學員到民宿吃住,并根據入住情況按月向民宿主結算住宿費和伙食費。目前,沿背村已開辦民宿55戶,其中貧困戶9戶,有床位220多個。兩年多來,全村民宿總收入達377萬元,戶均增收6.8萬元。
組建銷售公司,農產品變暢銷品。將村主干道旁破舊的牛欄廁所拆除,打造土特產一條街,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土特產公司,注冊“沿背土老表”“沿背老阿姨”等農業商標,集中收購村里貧困戶的農產品統一銷售。農產品經常一上架就被采購一空。隨著學員越來越多,村里貧困戶的農產品供不應求,學院又把周邊村貧困戶的農產品吸納進來。在培訓旺季,僅學院自營的貧困戶農產品直銷店每天銷售額就達5000元,貧困戶一年戶均可增收3000余元。

創建“隨營學校”,打造“流動式”課堂。
組建客運車隊,貧困戶變“分紅”戶。以農業專業合作社為主體,與江西銀行對接聯絡,組織沿背村既沒有參與講課又沒有參與演出的24戶貧困戶,免息貸款購買了4輛旅游大巴車、2輛商務車,組建客運車隊,服務游客和學員。2017年11月至今,大巴車隊接送學員一萬余人次,大巴車隊運營收入達110余萬元,入股貧困戶每月可獲300元車輛運營“分紅”收入。
健全公共管理,短工變長工。學院成立后,村莊公共管理項目越來越多,就業渠道一下子多了起來。為此,村里設置了衛生保潔、河道清理、門衛保安、駕駛員、銷售員等十多個公益性崗位,建立村莊公共管理長效機制。公益崗位按月發放工資,越來越多的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穩定就業。由于長期有事做,一些在外打工的青壯年也開始回流。
創辦“隨營學校”,小圈變大圈。為在更大范圍內弘揚傳承紅色基因,蓮花縣開發了3條紅色線路,把全縣其他紅色村莊串聯起來,并借鑒革命戰爭時期創辦“隨營學校”的做法,創建了新時代“隨營學校”,在紅色線路上的其他村布點打造“流動式”課堂。目前,“隨營學校”已在蓮花縣良坊鎮田心村等7個布點村“開營辦學”,不久還將在全市范圍內布點20個村。蓮花縣還著眼湘贛邊革命文化的歷史淵源,與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江西干部學院等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打造“湘贛紅色培訓聯合體”,構建以萍鄉為出發點的“兩小時紅色培訓圈”,使沿背村這個紅色培訓小圈擴展為跨地區的大圈。
推進移風易俗,渙散村變文明村。2016年前,沿背村還是一個矛盾糾紛較多的信訪村、軟弱渙散村。組建學院以來,省、市、縣、鄉四級派出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幫建工作組進駐村里,并成立聯合黨支部,與村里的黨員干部一道,開展了大量艱苦細致的群眾工作,村民們的思想認識逐步提高。通過舉辦民宿戶主廚藝大賽、迎新春文藝晚會,組建龔全珍志愿者協會,成立小學生衛生督查小分隊等多種形式,引導村民講文明、講衛生、樹新風。現在的沿背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熱情待客、拾金不昧的事例層出不窮,打牌賭博現象銷聲匿跡。
創辦甘祖昌干部學院開展紅色培訓,在助推脫貧攻堅方面取得令人驚喜的成效。短短兩年多時間,沿背村這個不足2000人的村莊一舉摘掉了昔日頭頂的貧困村、經濟空殼村和軟弱渙散村“三頂帽子”,成為全省小有名氣的明星村。蓮花縣連續兩年在全省脫貧攻堅考核中名列前茅,2018年順利實現全縣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