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杰
當地時間6月9日,哈薩克斯坦舉行了一場被認為是毫無懸念的總統大選,托卡耶夫高票勝出,成為納扎爾巴耶夫名正言順的接班人。
從經歷來看,托卡耶夫的內政管理經驗并不豐富。是什么原因使他被納扎爾巴耶夫選為權杖的接手者?
雖然托卡耶夫擁有很多鮮明的特點,諸如可控性、格外謹慎、與關鍵精英部族和影響群體保持等距離、沒有小圈子、不具有天生領袖的魅力等,但關鍵的一點卻在于,托卡耶夫是納扎爾巴耶夫既定政策的堅定執行者。
1953年5月17日,在當時還是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最大城市阿拉木圖,托卡耶夫出生于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蘇聯著名作家科梅·托卡耶夫,母親圖拉·莎巴帕耶娃任教于阿拉木圖外國語學院。
17歲時,托卡耶夫考入蘇聯莫斯科國立國際關系學院。對于當時蘇聯的年輕人來說,這所常被中國人稱為“莫國關”的高等學府,稱得上是遠大理想和光明前途的代名詞。如今,已更名為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這所名校,仍是外國領導人在俄羅斯高校發表演講的首選之地。
1975年,托卡耶夫在大學畢業之后進入蘇聯外交部。1983年,托卡耶夫到中國北京語言學院進修中文10個月,后被派到蘇聯駐華大使館工作至1991年。
1991年12月,伴隨著蘇聯解體,哈薩克斯坦宣布獨立。這個年輕國家的大部分人缺乏與外部世界交流的經驗,托卡耶夫在蘇聯外交部的工作經歷使他有能力擔當大任。1992年,托卡耶夫出任哈薩克斯坦副外長,1993年任第一副外長。1994年,剛剛40出頭的托卡耶夫成為該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外交部長。
此外,由于曾在1994年至1999年、2002年至2007年先后兩次出任哈薩克斯坦外長,托卡耶夫還是該國到目前為止任期最長的外長。某種程度上而言,哈薩克斯坦外交的奠基工作就是在托卡耶夫任上完成的,例如劃界、核裁軍、吸引外國援助,以及加入集體安全條約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等國際組織等。作為納扎爾巴耶夫外交戰略的落實者,托卡耶夫的外交工作使哈薩克斯坦成為了地區大國,并為納扎爾巴耶夫贏得了國際聲望。而后者,對于托卡耶夫的仕途發展來說,可能更為重要。

6月12日,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宣誓就職。圖/IC
1999年3月,托卡耶夫晉升為副總理。當年10月,經議會批準,他出任總理。
整個20世紀90年代,哈薩克斯坦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困難。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更是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英國學者喬納森·艾特肯的研究指出,“亞洲四小虎”(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和泰國)貨幣和股市的突然崩潰對哈薩克斯坦造成嚴重沖擊。里海原油降至每桶9美元,使哈薩克斯坦石油生產處于虧本狀態。1999年時,哈薩克斯坦國內生產總值(GDP)僅為1990年的71%。
“這是一段艱難的歲月。在這段時間里,國家預算不得不三次削減。……由于縮減開支以及有一種回到危機中的感覺,政府必然非常不得人心。”托卡耶夫曾在回憶當初的情形時這樣說道。
在這一時期,納扎爾巴耶夫不得不靠頻繁地更換政府總理來緩解來自民眾的壓力。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托卡耶夫于1999年10月成為哈薩克斯坦總理。雖然這個當口出任總理并非美差,隨時得做好替總統“背鍋”的準備,但這次晉升的最大利好在于,托卡耶夫獲得了納扎爾巴耶夫的信任。
托卡耶夫的運氣也相當不錯。2000年,主要得益于石油和國際大宗貨物的價格上漲,哈薩克斯坦經濟出現轉折點。在托卡耶夫任內,哈薩克斯坦2000、2001、2002年的GDP增速分別為9.8%、13.5%、9.8%。
“過渡總理”的使命完成后,2002年1月,托卡耶夫辭去總理職務,隨后被任命為國務秘書兼外交部長。
危難時刻堅決頂上,勢頭正猛自愿隱退,作為技術官僚,托卡耶夫可以做到能上能下、指哪打哪。經歷這樣的考驗后,托卡耶夫已經成為納扎爾巴耶夫執政團隊里的“自己人”。
2005年,納扎爾巴耶夫再次當選總統,隨后進行大規模人事調整。2007年1月,托卡耶夫當選為哈薩克斯坦議會上院議長。
在法律上,哈薩克斯坦議會上院議長是僅次于總統的“二號人物”。其權力包括:根據總統提議,選舉和解除最高法院院長和最高法院法官;同意總統對央行行長、總檢察長和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的任命;剝奪總檢察長、最高法院院長和最高法院法官的不可侵犯權等。
不過,議會上院議長的權與名并不相符。托卡耶夫擔任該職務,很大程度上仍是出于外交上的考慮。次年,托卡耶夫以哈薩克斯坦議會上院議長的身份當選為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議會副議長。
2011年3月,聯合國秘書長宣布任命托卡耶夫為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總干事、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秘書長在裁軍談判會議個人代表,并兼任裁軍談判會議秘書長。與此同時,托卡耶夫還是負責瑞士聯合國工作人員安全的高級官員。
完成內政外交的這一番歷練后,2013年10月,托卡耶夫再度當選為哈薩克斯坦議會上院議長,直至2019年3月接替納扎爾巴耶夫的總統職務。
雖然托卡耶夫有過兩段議會上院議長經歷,但無論是哈薩克斯坦國內還是國外,他都算不上是最受關注的政治人物。他最高光的時刻,或許就是在2018年6月份向外界透露,納扎爾巴耶夫有可能不參加2020年總統選舉。
2019年3月19日,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宣布辭去總統職務。20日,托卡耶夫依照憲法宣誓就任總統。隨后,哈薩克斯坦憲法委員會出來解釋,憲法中并沒有關于“臨時總統”的規定。托卡耶夫宣誓后,將成為哈薩克斯坦的正式總統,將按照其前任即納扎爾巴耶夫的總統期限行使職權,即到2020年4月。
“臨時總統”與“總統”,在法理含義上顯然有著本質區別。托卡耶夫僅憑憲法委員會的一個解釋就“轉正”,在哈薩克斯坦引發了不小的反對聲浪,尤其是在托卡耶夫提議將首都阿斯塔納改名為努爾蘇丹后,各地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反對活動。反對者們認為,總統應通過選舉產生,而當時的權力交接于法理不合,純屬“私相授受”。
為了應對來自民意的壓力,托卡耶夫4月9日宣布將舉行非例行總統選舉。包括托卡耶夫在內,共有7名候選人參加競逐。競選期間還發生了一個“意外事件”,哈薩克斯坦中央選舉委員突然宣布在5月末舉行選前電視辯論。不過,民眾希望借此機會一睹托卡耶夫風采的期待落空了,他以出席歐亞經濟聯盟元首峰會為由缺席辯論,只派出全權代表代為參加。
兩個月后的6月9日,總統選舉正式舉行。無論是選前還是選后,托卡耶夫反復強調,他將確保首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所制定的政策的延續性,“團結各方面的力量,應對哈國內外局勢的巨大變化”。
在內政方面,穩健地推進改革將是托卡耶夫未來的主要執政基調。他在當選后表示,將不會解散現政府,而是會任命更多年輕及富有經驗的行政官員,以提高政府效率。其執政重點則是發展經濟,在哈薩克斯坦國家領導人講話中頻繁被提及的“國內外形勢的重大變化”,其實就是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和哈薩克斯坦自身經濟發展遭遇瓶頸。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依賴資源出口的哈薩克斯坦經濟受到不小沖擊,單一經濟結構造成的種種問題日益顯現。
對此,納扎爾巴耶夫在執政期間已采取了種種應對措施,但經濟結構的改革并非朝夕可成。進一步推動納扎爾巴耶夫已開啟的改革,通過發展經濟來緩解各類社會矛盾,將是托卡耶夫未來執政日程上的主要議題。
在外交方面,托卡耶夫在選前選后均明確表示,將確保政策的連續性、可預測性和穩定性。這意味著,托卡耶夫今后仍將繼續奉行納扎爾巴耶夫時代的多元外交政策,立足于地區大國的地位,同俄羅斯、中國、中亞國家、歐美等各方積極發展關系,爭取更高的國際聲望。
外交方面,周邊關系則是重中之重。托卡耶夫在當選后表示,“我將優先重視發展與鄰國的合作關系,包括俄羅斯、中國和中亞地區鄰國。”
在對華關系上,中哈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目前進入了新階段,雙方合作范疇已涵蓋政治、經濟、安全、人文、國際事務等多個領域。中方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哈薩克斯坦的“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的對接合作,為兩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托卡耶夫具有國際視野,精通俄語、英文和中文,在處理對外關系時比較務實,且有曾在中國學習和工作的經驗。不難預見,作為負責任的政治家,托卡耶夫將繼續維護哈中關系的良好局面。
在發展對俄羅斯關系方面,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互為最重要的戰略伙伴,兩國之間有著高度的政治互信和相互理解。哈薩克斯坦要實現獨立、穩定和發展,需要保持好與俄羅斯的關系。而俄羅斯要維持自己在中亞乃至整個獨聯體地區的特殊影響力,也離不開哈薩克斯坦的配合。在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和歐亞經濟聯盟所提供的機制保障下,兩國之間未來將繼續保持密切溝通和合作。
總而言之,托卡耶夫未來的內外政策,都將是在納扎爾巴耶夫劃定的框架內進行“舊曲新彈”,不會出現大起大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