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睿思
【摘要】隨著社會的經濟、科技的快速發展,學校家長對孩子的重點關注以及學生在學習創新方面的能力增強,學生漸漸形成了每個人獨有的特點。本文將展開論述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與地理學習相結合,研究在培養地理人才的條件下,怎樣才能逐漸的讓學生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希望本文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幫助。
【關鍵詞】中學生? 地理? 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176-01
思維能力決定了一個人的內心是否堅定、為人處世的判斷能力是否正確,中學地理課對學生進行培育的主要手段就是培養學生們靈活的思維。思維能力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智慧,通過觀察學生的思維邏輯就可以知曉該學生的能力。因此,地理教學過程中的首要任務就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激活學生思維的興奮點
地理這門學科的特點就是信息容量大,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認知以及人文的熏陶。簡單來說,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這句話表明了習慣的重要性,同時,教師不應該以最終成績評判學生的優劣。考核的方式不僅僅體現為卷面試題,應該設立更多的考核環節,從多方面進行考查,致力于培養擁有綜合素質的學生??己朔绞竭^于枯燥也會造成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對培養習慣也有一定的阻力。中學地理對于學生來說,生澀枯燥,難以理解。傳統的教育方式是教師授課,學生被動接受。而現如今在新課改的模式之下,教師更多的是處于主導地位,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到學習之中,從被動到主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有所提高,不再是為了考試、為了分數而學習,而轉變成想通過知識來改變自己、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在課堂中,教師不應只注重課本的講解,應靈活運用身邊的資源素材,可以搜集和課本知識有關的閱讀材料,通過小故事、小笑話調動課堂氛圍,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積累地理素材。
二、使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
人類對世界的認知首先是通過感官,而后才是理性認知,思維發展的規律與其有異曲同工之處。中學生的年齡導致他們認知的局限性,地理的相關知識對于中學生來說是陌生的。由于這一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講解內容的豐富性,以及語言表達的準確性,讓其通過已知的知識進行對未知空間的探索。在課堂中,教師應根據地理課本進行擴展,比如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圖像、聲音等素材,學生就可以在一定情境中理教師傳授的知識與道理。不可置否的是,學生因為年齡限制導致自身經歷稍微欠缺,思維的能力就有局限。老師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利用學生的心理變化,運用教育設備對教材進行處理,不僅將難以理解的課程簡單化,讓知識變得有趣味,在活躍學生的思維同時,讓學生更好的調整學習狀態。同時,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關于地理方面的影視資源,學生不喜歡枯燥的課堂,教師可以通過影視資源為媒介引導學生對地理這門課程的興趣,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這種教育模式無疑為枯燥的學習生活帶來了更多活力,學生們樂于接受這種教育。
三、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依靠一些科學技術探究方法,例如比較法與綜合分析法。較為常見的是比較法,通過時間、空間等不同地理特征,對同一地理現象進行對比,從而獲得對該現象的真實認知,同樣也可以運用結論,推斷未知現象,再進行驗證,這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很大幫助,使得他們在以后遇到問題時可以有邏輯的解決問題,而不是手忙腳亂毫無分寸。綜合分析法體現了過程與結果的相輔相成,大自然是十分神奇的,很多地理現象都無法找到客觀規律,這時就需要逐步研究,從不同角度,宏觀與微觀相結合,比如關于外力作用與內力作用的區分,為什么將這種地理現象這樣命名?不同作用各自有什么特點?這種特點會導致什么現象?不同現象之間的區別又在哪里?一步步引導學生去思考,使得他們形成遇事就思考的習慣,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結束語
根據當前的教育形式,我國進行了各個方面的教育改革,中學地理教學改革是我國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地理教師,應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為首要教育目標,不能局限于一味的授課,應改變原有傳統教學模式,靈活運用課堂氛圍,不能局限于說教,教師不僅要考核學生技能、知識的掌握程度,還應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入手,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來制定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魏雪綢.淺談高中地理教學如何提升學生地理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5(06):189.
[2]柳立云.培養中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策略探析[J].學周刊,2015(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