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曉鷗 李慶鵬
【摘要】近幾年,農村初中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仍存在一些問題。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實踐,現對農村初中作文生活化進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以期作文教學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關鍵詞】農村初中? 作文生活化? 探索
【課題】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農村中學作文生活化研究》(課題編號:GS[2013GHB0660])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246-01
一、關注身邊生活,積累作文素材
農村學生從小生在農村,只要留心,隨處可見的鄉(xiāng)村風光、民俗風情、人物風貌,蔬菜大棚、農家樂園、餐飲小吃,都可作為作文素材。關鍵是教師要學會引導,教給學生方法,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布置作文任務,有針對性的讓學生去關注、去體味。把這些素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就像長在身體里一樣,隨時都可訴諸于大腦,需要寫的時候,文如泉涌,一揮而就。而不是干巴巴的擠不出東西,東拼西湊。記得2014年秋學期的一天,寒露過后剛幾天竟然下了一場雪,一大早起來,窗外灰蒙蒙一片,房頂和樹頭已經煞白。到校后,本人就領著學生觀察這場意外的秋雪。由房頂到路面,由柏樹到花園,被大雪覆蓋的形態(tài),細微的顏色的變化,雪落的情狀。再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讓學生注意觀察掃雪的學生,在雪地追逐賞雪的學生。隨后指導學生寫一篇關于“秋雪”的話題作文。本人也去寫,下午把寫的《秋雪那場白》念給大家聽,并把體會認識說給同學們。學生興趣高漲,經過修改一些好作文出籠了。“最是有一棵香椿樹,樣子別致,像被梳子梳平,昨個高揚的手臂一溜兒下垂,拘謹的似一個含羞的粉人兒蹙眉默立。”“最是那些大大咧咧的大麗花,往日潑辣的紅也煙消玉殞,偶爾露點眉眼,枉自空嘆。”這些富有生活化的句子永遠留在了學生的作文本上。
二、利用校園活動,助推作文水平
“教育即活動”。農村語文教師既要注重引導學生認識身邊的生活化素材,也要安排學生在各種課堂教學以外的活動中通過親身參與體驗生活,助推作文水平。在學校生活中,學生有好多活動非常喜歡參加,作文競賽、演講比賽、廣播操比賽,運動會、社團活動,只要在參加活動的時候喚醒學生的積極思想,調動情感因素,關注活動過程,作文時就得心應手了。一次學校舉行漢字聽寫比賽,全校學生都在參加。在賽前,本人安排學生帶上紙筆,一邊聽寫,一邊記下過程和一些細節(jié)及現場感受,賽后回到家完成一篇作文。因為事先安排,同學們都格外操心,聽得認真,記得專心,第二天就交上作文。本人很快的看了一下,寫的較成功。因本班一名女同學得了第一名,有個同學寫了一篇《我真心為你喝彩》,寫得激情飛揚。過程敘述一波三折,初賽、復賽扣人心弦,有場景、動作、神態(tài)描寫,詳略得當,情感熾烈,引人入勝。看得出她是完全的投入,準備扎實,在現場參與中,有話可說,不用去瞎編,照抄。同樣的有一場演講比賽,也是全校學生參加,無獨有偶,一個女同學得了第一名,本班學生歡呼雀躍,激情高漲,也是事先布置了記錄觀察,事后寫得也很成功。
三、設法激發(fā)興趣,提高作文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作文教學中,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因時因事因景因情,只要學生喜歡,能讓學生自由寫作,寫自己的心里話,都可以和作文銜接。
1.舉辦辯論會。隨著網絡的發(fā)展,大多中學生都能接收到許多自己關注的信息。對一些敏感話題,也是樂此不彼,爭來爭去。如關于“青少年上網的利與弊”這個話題的辯論會,好多男同學一聽都很激動,恨不得站起來立即就說。安排下去寫提綱,寫發(fā)言稿,就很積極。
2.成立文學社團。隨著電腦的普及,電子讀物越來越吸引著中學生的眼球。通過成立文學社團,建立QQ文學群,先把喜歡作文的同學加到一起,在群里發(fā)布一些活動,適時指導交流點贊,并定期制作屬于自己的電子刊物,刊登優(yōu)秀習作,慢慢帶動全班同學參加。大家都很高興。
3.參加全國作文大賽。《語文報》報社和《中學語文教學通訊》雜志社每年舉行一次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因為對大賽熟悉,所以早安排,早準備。今年參加比賽的17名同學的作文入選“中央文化產業(yè)發(fā)展支持項目——中小學閱讀寫作出版數字平臺作文庫”后,又掀起了作文高潮,好多學生正準備參加《語文教學與研究》雜志社舉辦的“創(chuàng)新杯”大賽。
4.嘗試網絡寫作。利用博客和微信平臺發(fā)布學生作品。鼓勵學生寫歌謠、寫對聯、寫短詩、寫小散文。本人在新浪博客寫作多年,里面有原創(chuàng)詩歌500多首,楹聯1000余副,學生得知這個消息后,嘖嘖稱奇,都在百度搜索讀詩歌。有幾名學生已喜歡上了詩歌,準備建立自己的博客。
總之,教師要不斷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的過程,不斷探索以農村生活為素材的作文教學模式和策略,開發(fā)學生習作資源,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