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琳
【摘要】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同西方一些國家比起來,有著更悠久更讓人贊嘆的歷史,也是讓我們驕傲的民族特征之一。是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精神追求。而我作為一名普通的初中語文老師,有責任也有義務,盡力去傳承和發展我們的民族文化。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根據其內容進行劃分可以概括為復雜的語言表達、寫作技巧、思想情感、審美情趣、社會生活和生活感悟等,是新的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基于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分析如何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以期為相關教育人員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初中語文? 古詩詞教學? 傳統文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210-01
一、利用古詩詞導入新課
中華傳統文化囊括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經濟文化、政治文化、思想文化、藝術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文化,是中華發展歷程中形成的瑰寶,學習中華傳統文化,能夠提升自我的修為,提升自我的素養,能夠拓寬自我的眼界,飽滿自我的精神世界,同時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學習,能夠促進中華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壯大,我國文化的凝聚,能夠讓我國在當下環境中發展更為穩定更為迅速。導入新課時可以從利用古詩詞新課開始,如果利用古詩詞來進行導入,就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我們的身邊就存在祖國傳統文化。例如,我在講授課文《蘇州園林》時,我在立足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深入地挖掘了教材中的優秀傳統文化。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園林不僅是歷史文化的遺產,更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如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取、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處處蘊含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二、教學方式多樣化,教學內容靈活化
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滲透需要多方式化,主要是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傳統文化涉及的方面來采取合理的可行的教學方式,這樣既能夠保證傳統文化以及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質量效率,還能夠保證學習的氛圍活躍性,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偏向詩詞歌賦的傳統文化教學,采取的教學方式可為結合音頻形式,或者學生、教師朗誦形式來進行教學,在此過程中,需要保證內容的靈活性,不局限于教材,同時不脫離教材,即引入相關的課外知識,相關的傳統文化內容;偏向故事性的傳統文化教學,則采取學生表演,相關短片播放等形式進行教學,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升學生的印象;偏向生活性的傳統文化教學,采取實踐形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與生活之間的關聯,能夠對傳統文化產生一個全新的正確的認知;還可以采取游戲的形式來讓學生更為深刻的了解認知相關傳統文化,實現傳統文化的多角度,多方式的滲透,這樣還能夠推動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三、教師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水平提升
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實現的第一步操作就是改變教師的陳舊固定觀念,讓教師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主要方式就是通過培訓,首先讓教師深刻的了解到傳統文化的核心,傳統文化的格局,讓教師認識到自身的錯誤觀念,再深刻的分析傳統文化對于社會的推動作用,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進而分析傳統文化對于初中語文教育的推動作用,讓初中語文教師意識到其對于自身的價值和意義,必要時,通過實例分析,在此基礎上,進行中華傳統文化內容的培訓,提升教師的中華傳統文化水平,通過實際的案例讓初中語文教師理解到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具體操作。
例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能夠結合重陽節這一節日的由來,這一節日的特色,來引入相關的中華傳統文化,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目的,同時這樣還能夠調動學生的探索欲,還能夠提升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保證學生的參與度,例如讓學生思考自己了解的傳統節日等,發展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夠讓學生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更為深入,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更為主動,實現中國傳統文化主動滲透到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而非被動。
四、結語
總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于我們教師來說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雖然這項工作對于我們來說非常困難,但是只要我們能夠堅持把它做下去,并自己進行創造和改進,一定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灑滿整個校園,最終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參考文獻:
[1]劉靚.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7,(10):210.
[2]張平.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入分析[J].新課程·中旬,2018,(7):216.
[3]席曉宏.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分析[J].神州,2018,(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