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豐
[摘 要] 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時代的演進,對水利內部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審計工作的難度也越來越大。文章對水利內部審計工作現狀進行了簡要介紹,分析了水利內部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的對策,為水利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關鍵詞] 水利 內部審計 審計工作
中圖分類號:F239.45 文獻標志碼:A
從改革之初至今,我黨有13個中央一號文件涉及農村改革與政策,足見中央對農業的重視,作為農業命脈的水利行業,承擔的任務也越來越重。2019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再開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設任務,水利內部審計工作面臨著錯綜復雜的形勢和嚴峻的挑戰。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水利內部審計工作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堅持依法履職監督,通過改革創新,不斷適應新形勢、新情況、新要求,以“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不斷提高政治素養和政治定力,更新思維理念,做好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防范風險,發揮審計監督管理”為目標,進一步推動審計全覆蓋,立足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追究責任、完善制度,努力打造工作的閉環。
一、水利內部審計現狀
黨的十九大以來,水利內部審計工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踐行部黨組治水新思路,堅持“依法審計、服務大局、圍繞中心、突出重點、求真務實”的方針,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積極開拓創新,整合審計資源,不斷增強水利審計的預防、揭露和抵御功能,促進各項工作的良好發展[1]。
(一)開展事前審計
積極推進事前審計,逐步滲透入到各項業務工作中,對單位預算申請和執行、項目實施與管理、政府采購等多環節進行監督和審查,積極利用審計“免疫系統”,減少失誤,防止弊端,實現決策的科學化,將審計關口前移,進一步發揮審計的宏觀性、建設性、預防性、主動性和時效性,從而促進水利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二)加強事中審計
針對事后審計存在滯后性和整改成效差等缺陷,以事中審計為主,采取全過程跟蹤審計、不定期跟蹤審計或階段性審計等方式,發現偏差,及時糾正,分析產生偏差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資金不必要的流失,使資金得到合理、有效地使用,真正起到“經濟衛士”和“參謀助手”的作用。
(三)鞏固事后審計
經過多年規范與推動,事后審計工作已進入常態化管理,正在逐步形成對各部門業務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等方面的考核與評價機制,通過嚴格執行審計決定,認真采納審計建議,切實整改審計查出的問題,并以審計“倒逼”制度完善等手段,逐步建立起有效、適合的內部控制體系。
二、水利內部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審計工作范圍較窄
現在水利內部審計工作范圍通常都只是局限在資金申請、使用與管理方面,對水利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可持續影響都沒有足夠的重視,沒有及時進行必要的審計和分析,從而無法全面掌握水利項目實施進度與建設情況,對潛在的資金等風險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審計工作的質量較低
水利項目一般具有專業性強、建設時間長、投資金額大、資金回收期長等特征,一些特殊項目還具有點多面廣、難于管理等特點。審計工作很容易受到地域性、階段性和人員變動性等空間、時間和人員因素的影響,審計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導致審計人員無法對水利項目的實施作出科學而客觀的評價和結論。
(三)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
目前,水利內部審計工作主要由財務或審計專業人員承擔,缺乏水利、工程、政法等各方面的專業人才,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無法精準地洞悉可能出現或已經出現的問題,影響了審計工作順利、高效地開展。同時,審計工作組中較多的審計人員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沒有及時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沒有得到進一步提高,勢必無法適應水利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的需要。
(四)資源環境審計工作剛起步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要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的要求,給資源環境審計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幾年來,水利內部審計工作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圍繞水利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積極開展資源環境審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該項工作還處在起步階段,并未引起單位和個人的足夠認識,工作開展的廣度和深度不夠,缺乏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機構和隊伍建設還需加強,以適應資源環境審計工作的需要等問題。
三、水利內部審計工作對策
水利內部審計工作應堅持依法全面履職,敢于碰硬、敢于擔當,把對資金的審計延伸到對相關政策的分析評估上,確保部黨組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位,為水利改革發展保駕護航。
(一)增強服務意識,找準審計定位
實踐證明,依法審計,強化監督與保障水利事業健康發展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作為水利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水利內部審計工作要克服權力意識,增強服務意識,營造良好的審計環境,保持部門和諧。一是要加大審計監督的深度、廣度和力度,查實、查深、查透各種違紀違規問題。二是不能機械地用事實套法規,簡單地以查處問題多少作為評價工作成績的唯一標準,而是應當在查找問題的同時,注重分析原因,加強與被審計單位的溝通,協助被審計單位積極整改問題、制定防范預警機制,促進單位各項工作合理、合法、合規地開展。三是對涉及重點領域、重大項目、重要資金的審計,探索“飛檢”和交叉審計方式,把監督關口前移,建立全過程審計監督機制,及時有效地發現問題。四是要針對具有傾向性和普遍性的問題,從宏觀和全局的角度考慮,在體制和機制上找原因,從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層面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2]。
(二)提高科技含量,促進審計信息化建設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水利內部審計不能局限于抽查式監督審核,應拓展審計的視角,充分利用現有的審計免疫系統和財務管理系統,形成“互聯網+審計”的模式,實現跨部門、跨項目等多方面、全景式的審計,通過對被審計單位的資金活動、內部控制、管理流程等多維數據的動態分析,及時發現疑點,查找原因,捕捉并揭示潛在的風險,充分發揮審計的預防功能,為決策者提供系統的、綜合的、前瞻的審計建議,從而有效地監督水利資金運行情況和水利資產管理情況。
(三)推進資源環境審計,服務綠色發展
水利內部審計工作應將資源環境審計工作的開放性、多樣性、目的性、現場性、聯合性等特點與水利事業相結合,構建具有水利特色的資源環境審計。一是加大資源環境審計工作的宣傳與推廣力度,切實提高單位和個人的重視程度。二是加強與國土、環保、農業、林業等主管部門業務數據共享,實現數據融合,為資源環境審計提供強大的數據平臺和充足的基礎資料。三是盡快出臺內容全面、可操作性強的水利資源環境審計評價指標體系,使審計工作有章可循,審計評價客觀公正。四是建立專家庫,聯合環境保護局等單位,充分利用他們的專業技術知識等優勢,多方面提供咨詢與指導,彌補審計人員專業上的不足,提高水利資源環境審計的效率、效果和權威[3]。
(四)重視審計整改,促進成果轉化
對內部審計來說,審計整改是必要且迫切的。一是建立審計整改問責與報告制度。審計整改工作要明確責任,落實到人,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予以通報,使審計監督整改工作常態化、有效化。二是建立審計整改跟蹤檢查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對被審計單位或部門進行抽查,檢查審計決定執行力度,確保問題得以整改。三是將審計整改納入年度考核,有效遏制屢審屢犯、整改不力的頑疾,增強審計工作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五)注重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內審人員綜合素質
一是推進以干代訓,提升內審人員的實戰能力。加強水利審計人員橫向、縱向的交流學習,抽調業務水平高、紀律性強、保密工作嚴的內審人員參加不同類型、不同資金規模、不同管理體制的審計工作,以進一步了解和掌握相關規章制度和審計流程,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二是建立長期的審計培訓機制,開展審計法規的宣傳教育活動,派出專家、業務骨干,為審計薄弱單位開展上門送法服務工作,切實推進內審工作全覆蓋。
“風勁帆滿圖新志,砥礪奮進正當時。”十九大精神已經成為審計工作創新發展、提升成效的新動力,必將有力地推動水利內部審計事業的蓬勃發展,努力在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續寫新篇章、再創新輝煌。
參考文獻:
[1]盧軼璇.水利工程審計存在的難點及對策分析[J].時代經貿, 2015(1).
[2]延鑫.資源環境審計的特點、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生產力研究,2017(11):89- 93.
[3]李穎.水利工程項目審計的六個重點[J].中國審計, 2010(22):72.